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③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④吞二周而亡诸侯
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⑥却匈奴七百余里
⑦以愚黔首 ⑧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B.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C.①③/②/④⑤⑦/⑥⑧ D.①⑤/②③⑥⑦/④⑧
2、下列选项中节选的太史公论赞与传主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李广)
B.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屈原)
C.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项羽)
D. 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管仲)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由此看来,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对其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作诗的本意。
“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的全面了解作家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下列关于“知人论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知人论世”就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为人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
B.“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动机等作了解;“论世”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内容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
C.“知人论世”语出《孟子》,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法”。
D.“知人论世”作为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广为人知,影响深远,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国维运用假设论证法指出,如果已经做到了知人论世,还不能正确解读诗歌,这样的读者是很少的。
B.清人黄子云、章学诚的论述,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了评论诗文必须先了解作者的身世处境和时代背景。
C.鲁迅和朱熹对陶渊明的评论,都指出其诗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有力地论证了“知人论世”的必要性。
D.朱庆馀和张籍的献酬诗,极富生活气息,看似写闺情,实则另有深意,以此论证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作品相关背景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正确把握。
B.如果对作品任意取舍,不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就必定会影响到对其作品的理解。
C.如果不用“知人论世”进行赏析,那么《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很可能被看成闺情诗。
D.有了文学常识的积累,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能力,就构建起了文学史的框架。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植用“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来抒发真挚的思念之情,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一正一反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在这淡雅幽寂环境中,已然不拘形迹至于超脱自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旅夜书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可谓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4)周邦彦的《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被后人称赞“抚写物态,曲尽其妙”,王国维更是赞其“真能得荷之神理”。
(5)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写眼前之景,上接《离骚》“香草美人”的手法,赋中兼兴,寄慨遥深。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在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
(3)《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刚刚出场、弹奏,琵琶女出场是“___________”,但出场后仍是琵琶半遮面;虽然只是三两声,却“___________”。
(3)以水为例,荀子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反面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李斯则在《谏逐客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面强调了君王应广纳人才的重要性。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秦始皇认为山河险固,加之“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就可以安定,子孙帝业得以万世传递。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激流奔腾、山谷雷鸣的磅礴雄伟之势。
(3)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深刻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8、(1)《过秦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极言陈涉的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
(2)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贾谊在《过秦论》中通过论述史实,得出秦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诲子贡,人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自己不想承受的事情也不要让别人去承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郭纶
苏轼
河西 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
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
我当凭轼与寓目,看君飞矢集蛮毡。
注:郭纶,本是河西弓箭手,屡战有功,不被赏识。自黎州都监管满,贫不能归,权嘉州监税。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时分静坐渡口、看船来船往,写久经沙场的郭纶终于过上闲暇生活。
B.将“但觉”与“不知”对举,借路人的不解,反映郭纶昔日才华被埋没。
C.郭纶直言愿意剪发出征,形成诗意的转折,使气势振起,走向恢宏慷慨。
D.诗人刻画郭纶丰满的形象,笔间也流露了惋惜、敬仰、期待等复杂感情。
【2】这首诗首句中称呼郭纶的两个字在抄录后不小心破损了,请你补出适当的称谓,并结合本诗内容简要说明补写这个称谓的原因。
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段太尉逸事状(节选)
柳宗元
①①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①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②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③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①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
④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②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注)①汾阳王:即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受封汾阳王,权柄隆重。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____________) (2)太尉自州以状白府(____________)
(3)公见人被暴害(____________) (4)谢不能(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
B.日群行丐取于市/请辞于军
C.某为泾州,甚适/能为公已乱
D.皆断其头注槊上/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y
【3】下列对本文所涉人物身份表述准确的-项是:( )
A.郭子仪获封汾阳王,他手下的尚书叫王子晞。
B.尚书王子晞带领行营节度使同住在邠州军中。
C.段太尉曾是泾州的地方官,他位卑于白孝德。
D.邠宁节度使禀告孝德王当地驻军作乱的情况。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
【5】根据文意,请分析段太尉留宿军营的多重意图。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制定的“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的方针,解除了几千年来血吸虫病对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带来的危害。
材料二 当前,我国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材料三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写封公开信,向广大市民发出“奔向小康,健康有我”号召,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