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诗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守正和创新对影视创作来说,既有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把这个问题研究透,既能理清当前影视创作中必须坚持的一些基本规律,又能化解影视创作中面临的难题和困惑。守正是基础,创新是关键,但守正不是墨守成规,创新也不是标新立异。____________,必然会误入歧途;__________,也必然会陷入僵化。
①偏离守正的创新 ②放弃创新的守正 ③实际操作的意义 ④理论探讨的内涵
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代史学大家朱希祖的痛与梦
朱希祖1919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代理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史。”五四”前后的北大,”卯字号”的诸位名教授,可谓北大的台柱子。所谓”卯字号”,就是几个属兔的大师级人物,两只”大兔子”是陈独秀和朱希祖。四只”小兔子”分别是胡适、刘半农、刘文典以及林公铎。其实,陈独秀和朱希祖是两只”中兔”,还有一只”老兔”蔡元培。
“中兔”朱希祖似乎有点瞧不上”小兔”胡适。胡适初进北大,还是末学新进,对朱希祖很尊重,朱希祖的藏书中有很多是海内孤本、秘本,胡适就经常到朱家来看看藏书,谈谈版本,请教学问。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一出版,引来叫好声一片,胡适在序言中特别感谢了朱希祖,而朱希祖似乎并不领情,说此书写得肤浅,还肯定地说,胡适既不懂佛学,也不懂宋明理学,他这本《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写不下去的。当然,朱希祖这番话是说给很亲密的朋友听的。但另一位章门弟子黄侃就不同了,在中央大学的课堂上,黄侃公开讽刺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只有上半部,没有下半部:”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学生不解,问何意。黄侃回答:”监者,太监也。太监,下部没有了。”引得学生大笑不止。后来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勉强出了中册,下册果然无疾而终。但这个小插曲,并不影响两人的交情。
对于学者来说,爱书、读书、购书、藏书、著书,是其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生活内容。”不与人物接,不为山海游。终生伏几案,天地一书囚。”这首带有自嘲意味的自题,可谓朱希祖为书而奔走一生的写照。
在内忧外患的年代,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在朱希祖那一代学人的头上。藏书的命运和人的命运一样,几经颠沛流离,在飘摇的旅途不知何处可安身。自从1935年开始,朱希祖为他的藏书免遭兵燹而忧心奔走,寻觅安稳的、理想的藏书之所。从朱元曙《郦亭藏书的艰辛与悲凉》一文可知朱希祖为藏书东奔西走的情形:”9月16日开始运书至徽州,暂存徽州师范学校。19日,先生返回南京处理事务,途中遭遇轰炸。20日,连夜抵宣城,督运书籍。10月2日,运书完毕,先生返回徽州。时上海战事,日趋危急,先生恐徽州亦被波及,乃决计迁屯溪,并由水路运书前往,存三门呈洪宅。后,先生又觉不妥,乃于18日至隆阜,与学生戴伯瑚商议,最后决定将书藏于戴震藏书楼,托戴伯瑚保管。”从朱元曙的记录来看,我们仿佛看到朱希祖先生冒着敌寇的飞机轰炸,风尘仆仆地穿行于皖南山区,忧心如焚地看护在路上的书籍,多次转移,直到认为绝对安全为止。
1934年8月13日,朱希祖看报纸得知,日本陆军省军务局长永田铁山在陆军省被刺死,他在日记中写道:”永田为稳健派中心人物,激进派恨之入骨,故有是难。日本军人不服从命令,不守法纪,亦为中日将来之大祸,而吾国华北风云恐又将为彼激进派所掀动矣。”后来局势的发展,正如朱希祖日记中的预料。
正是在中日战争的阴云下,朱希祖朱偰父子,开始对南京六朝陵墓进行调查。为何要调查六朝古墓?”杜外人之觊觎,扬先哲之耿光”。维系着中国文化的六朝遗迹、石刻等,却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爱国之情”加上”亡国之痛”,促使朱希祖、朱偰父子挑起调查六朝古墓的大梁。
抗战爆发,避地巴山,客居重庆,这是朱希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日寇对重庆实施了野蛮的轰炸,严重危及学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940年5月28日,朱希祖日记六:”上午8时至国史馆筹备会办公,9时半回考选委员会,半途有空袭警报,10时半放紧急警报。敌机九十八架,分三次来袭,北碚、池溪口轰炸最烈,复旦大学在北碚,其教务长孙寒冰死焉,平民死伤二百余人……”这样的日子,是抗战时期客居重庆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缩影。
1944年7月5日,朱希祖病逝于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享年六十有六。一代史学家朱希祖遽归道山,”及身未见中原定”,他没有支撑到山河重光、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朱希祖的丧事”极一时之哀荣”。蒋介石特颁”渊衷硕学”的挽词。各界赠送挽联三百余幅,学界名流及官员出席者三百余人,这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实属罕见。国民政府颁发《褒扬朱逖先先生令》,赞其”生平专研历史,旁搜远绍,考证精勤。著述流传,成就甚伟”。
(节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朱希祖(1879-1944):字逖先,生于晚清,留学日本。作为历史学家,朱希祖在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使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九一八”事变后,尝恨民族败类在东北、华北、南京组织伪政权,又愤于日寇沿袭金人封张邦昌、刘豫故技,因而勾稽两宋史料,撰《伪楚录辑补》六卷、《伪齐录校补》四卷、《伪齐国志长编》十六卷,揭发敌人奸谋,揭汉奸秽迹,以昭国人,以明学以致用之旨。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希祖有预判能力。他认为胡适所写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写不下去的,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正确,这也说明他看不起胡适。
B. 朱希祖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使史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日本稳健派中心人物永田山铁被激进派刺杀,日本国内两派人物相争会引发中日大祸,后来的局势发展,也因两派相争所引发。
D. 文章引用了朱希祖在抗战爆发避地巴山时记下的日记,目的在于表明他是一个细心的人,也表明当时客居重庆的知识分子生活艰难。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终生伏几案,天地一书囚”既表明了朱希祖一生酷爱读书、藏书,又隐隐透露读书、藏书带给他的痛苦。
B. 在内忧外患的战争年代里,朱希祖为他的藏书四处奔波和操劳,最终为国家保存了一脉书香。
C. 朱希祖父子开始对南京六朝陵墓进行调查,是有感于中日战争的阴云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坚守。
D. 朱希祖因病逝世,抱憾而终,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他对我国史学研究有较大影响。
E. 文章开篇用幽默的方式介绍了朱希祖在北京大学的地位,他与陈独秀并列,但他比胡适、刘半农、刘文典以及林公铎成就要大。
【3】朱希祖把历史研究放在深刻的社会背景下,“以明学以致用之旨”,让历史研究为社会现实服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泰伯》中,曾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志向远大、意志坚定的人才能担当大任,并以此鼓励门人要有理想、有恒心。
(2)贾谊《过秦论(上)》中,写秦始皇发展了前代君主的功业,用武力来统一天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往事追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荣辱,不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和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密在 《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滕王阁序》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象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正式演奏开始之前准备过程的两句诗是:“ , ”。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 ”。
(3)《赤壁赋》中苏轼认为万物各有所主,对于非已所有的事物应持的态度是:“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一文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运筹策帷帐之中,________________。(《高祖本纪》)
(2)_________________,没有石棱中。(卢纶《塞下曲》)
(3)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___。(《李将军列传》)
(4)_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______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6)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7)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8)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诗人悲叹自己漂泊异乡的情感。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送别
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送走友人后,因内心惆怅郁结,直至三更,难以入眠。
B.颔联融情于景,写虫飞、落叶,秋雨连绵,加之梦见友人,可见友情深厚。
C.颈联承上启下,报晓的钟声,声声马嘶,把诗人从梦中惊醒,又引出下句“相送”。
D.尾联写再次相送,不见友人,只见浮云飘荡,以景作结,更显孤寂、落寞,余韵无穷。
【2】《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①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②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勃兄剧,弟助,皆第进士。
剧,长寿中为凤阁舍人,寿春等五王出阁,有司具仪,忘载册文,群臣已在,乃寤其阙,宰相失色。剧召五吏执笔,分占其辞,粲然皆毕,人人嗟服。寻加弘文馆学士,兼知天官侍郎。始,裴行俭典选,见剧与苏味道,曰:“二子者,皆铨衡才。”至是语验。剧素善刘思礼,用为箕州刺史,与綦连耀谋反,剧与兄泾州刺史勔及助皆坐诛。神龙初,诏复官。
助字子功,七岁丧母哀号,邻里为泣。居父忧,毁骨立。服除,为监察御史里行。
(选自中华书局《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①痵:同“悸”,因受惊吓而心跳加速。②泛然:漫不经心,随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B.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C.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D.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在取名之后随即取字,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
B. “冠”即指“冠礼”,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C. “左迁”即贬官、降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D. “服除”即除去丧礼之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的规格,故亲族中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勃才华早露,少年得志。麟徳初年,他向巡行关内的刘祥道献上文章表露才华,之后在朝廷策试中表现出色,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
B. 王勃才能出众,招人嫉妒。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虢州参军任上,王勃因才华太突出而被同僚属官嫉妒。
C. 王勃文思敏捷,文不加点。他写文章的时候,开始并不精心思考,而是先磨几升墨,酣饮酣睡之后,下笔成篇,不改一字。
D. 王勃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王勃先是被高宗怒逐出府,之后又因杀死官奴差点被处死。客居剑南期间,他曾登上葛愦山,满怀感慨地地追怀诸葛亮的功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具仪,忘载册文,群臣已在,乃寤其阙,宰相失色。
(2)剧素善刘思礼,用为箕州刺史,与綦连耀谋反,剧与兄泾州刺史勔及助皆坐诛。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张“画”,白纸中画了一个黑色圆点。
“你们看见了什么?”老师问。
全班学生一起回答:“一个黑点。”
教师说:“只说对了极少的一部分,画中最大的部分是‘空白’。只见小,不见大,就会束缚我们的思考力。成千上万的人不能突破自己,原因正在这里。”传统的思维定式会束缚我们的想像力,而换一种眼光则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请你以“换一种眼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