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给了普通人写作和发布信息的机会,但是自媒体时代的表达也有一定之规,不能过分随意。
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③中国古代的许多不朽诗篇,往往源自失意文人郁积于心的明珠暗投之感伤,李白的《将进酒》即是其中的明证。
④平时如有什么思考,应该及时地把它写出来,不能只是在口头上与人交谈,如果述而不作,时间一长,先前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忘掉了。
⑤莫言用一场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示了中国人的平实、淡定、从容、自信,让人见微知著,于“中国故事”中品味“中国精神”。
⑥虽然有数百篇的小小说佳作被选入多种典藏版或选入语文教材,但真正被社会认可的小小说作家,可能会被写进文学史的实属雪泥鸿爪。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________。
②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________,回味绵长。
③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现在想来还________,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
A.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B.念念不忘 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C.记忆犹新 念念不忘 历历在目
D.记忆犹新 历历在目 念念不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既不忘初心、接续传统,又积极回答时代问题、回应时代需求;既对传统有所割舍、敢于制舍,又立足当前勇于探索、善于探索,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为古老的文化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由此来看,促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需要对传统文化有所“损”、有所“益”。中华文化是在5000多年的历史演进中形成和不断发展的,既包含大量历久弥断、具有恒久价值与魅力的内容,又包含一些具有历史局限性、今天已不合时宜的内容。因此,对传统文化必须进行合理取舍。我们今天探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也有一个如何辨别精华与糟粕的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说,对于那些在专制、封建、僵化体制下制约人的主体性、限制人们自由思考的传统文化内容,必须予以抛弃。任何全盘接受传统文化并试图用其解决当代所有问题的做法,不仅在实践上行不通,在方法论上也无法自圆其说。
促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除了自觉地“损”,还应对传统文化有所“益”。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必须与当今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因此,促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需要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同时彰显当代社会思潮与社会心理中蕴含的正能量,并实现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这样来看,中华文化创新发展既来源于现实,又必须高于现实。换句话说,中华文化创新发展既不是回到过去,重复“昨天的故事”,也不是随意发挥,一味迎合当前时尚。这两种做法都会割裂传统与现代的联系,是需要加以防范的极端。具体来说,前者是没有主体精神的复古和仿古,一切以过去的观念、礼仪、习俗为基准;后者则成了庸俗文化认为一切现实都具有合理性,为庸俗、媚俗、恶俗的文化现象贴上合法性、合理性的标签。这两个极端在方法论上都是因为片面地理解“损”与“益”,要么否定“损”的批判性,要么曲解“益”的建设性,未能在“损”“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绝不是脱离实践、远离时代的建构,而是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基础上,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新的生长点,同时,文化创新发展不仅是思想层面的创新发展,而且是生活方式、实践方式的变革。使中华文化成为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基础、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主要标志。
(摘编自姚新中《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方法论思考》)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绵延不绝,就在于凝结了独特的文化追求和精神标识;在历史沉浮跌宕中之所以愈挫愈勇、不断发展,就在于锻造了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文化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高度,强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优秀传统文化不应是远去的历史,静止的符号,要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有关传统文化的话题也多次成为网络平台热搜内容。2021年春节,舞蹈《唐宫夜宴》一经亮相,迅速破圈,很多网友直呼传统文化竟如此之美;《典籍里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后,引发现象级传播,当晚话题阅读量就超过4.5亿人次;三星堆考古新发现,迅速点燃游客对文物的热情……这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几个特写镜头,而将镜头拉伸,放眼中华大地,从传统戏曲到文物保护,从非遗传承到文史典籍,从传统村落到年俗节庆……中华传统文化之花乘着新时代的春风,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迎风复苏,恣意绽放。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文化不兴。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巨大根系,是中国人民迎风搏浪时的定海神针。从历史深处走来并历经沧桑巨变的中华传统文化,正以助力与服务现代化为新的使命,呈现出丰富充沛的当代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应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其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摘编自光明日报评论员《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部肯定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借此解决当代所有问题,这种做法在方法论上和实践上都是错误的。
B.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必须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联系,要防范一味泥古不化和一切“存在即合理”的两个极端。
C.缺乏主体精神的复古仿古,给不良文化现象贴上合法性合理性的标签,将导致片面地理解“损”与“益”。
D.正是有了独特的文化追求、精神标识和不断创新的文化共同体,中华民族才屹立不倒,不断发展。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创新发展无论是在思想层面,还是在生活方式、实践方式层面,都体现出变革的特点,它并非与时代脱钩的空中楼阁。
B.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损”与“益”互补,使得中华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更新,这是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方法。
C.如果有关传统文化的话题多次上了网络平台热搜榜单,就表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D.历史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呼应时代精神,正助力与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焕发出生命力,呈现出丰富充沛的当代价值。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来印证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一项是( )
A.将京剧文化和比基尼文化混搭起来,通过京剧内敛的文化底蕴与比基尼奔放的文化底蕴冲突,引发人们的兴趣。
B.舞蹈家在古典舞中融入现代舞元素,将古典舞的意境和舞蹈形象演绎得别开生面,刷新了人们对古典舞的认知。
C.有些民族风情旅游景区为满足适应某些游客的猎奇心理和审美情趣,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使用别处的民俗文化。
D.一些地方在旧城改造、旅游开发等项目上大建仿古街,将古建筑元素附加于现代建筑形式之上,进行具象模仿。
【4】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提到的“损”与“益”?请简要说明。
【5】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写出山间夏天和秋天的景象。
(2)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神话“五丁开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词人洒酒祭月,寄托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
(3)柳永《雨霖铃》中描写恋人离别经典画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与“_______,______”都体现了孔子“善于观察别人言行、品性,以善者为师,向别人学习”的主张。前者强调“谦虚好学,见善即学,不善即改”,体现的是一种自觉修养的精神,而后者强调的“对贤的向往追慕,对不贤的警惕防范”,是一种明辨是非的基本品质。
(2)《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两句强调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3)“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是《礼记·中庸》中的一句警世名言,意思和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用“行路”来论述观点。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3)《逍遥游》描写迁徙南冥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滕王阁序》中表达自己不因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句子“_______ ,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以细节刻画离别时依依不舍情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片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运用比喻生动描写了滔滔的江浪。
(4)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两鬓白发日多,悲愁难遣的状态。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廊腰缦回,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雕栏玉砌应犹在, __________________ 。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 ,蟪蛄不知春秋。
(6)_________________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言怀
陆游
兰碎作香尘,竹裂成直纹,炎火炽昆冈,美玉不受焚。
孤生抱寸志,流离敢忘君。酿桂餐菊英,洁斋三沐熏,
孰云九关远①,精意当彻闻。捐躯诚有地,贾勇先三军。
不然齎恨死,犹冀扬清芬。愿乞一棺地,葬近要离坟②。
【注】①九关:指宫阙,朝廷。②要离:春秋末吴国勇士,后世亦用以称壮烈之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碎尘犹香、竹裂纹尚直,诗人赞美它们的品格,以此表述自己的心志。
B.第六句中的“敢”意为“岂敢”,直抒胸臆,反问语气,掷地有声。
C.诗人虽然远离朝廷,但认为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应是为天下人所共知的。
D.这首五言古诗运用比兴手法,巧妙化用典故,抒怀咏志,风格质朴刚健。
【2】诗人先说“捐躯诚有地”,又说“愿乞一棺地”,你如何理解这两句的联系?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廷页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阻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家,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诸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2】下列对文中所涉及加点字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文中“有诏供奉翰林”,此处应指“翰林学士”,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实际上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
D.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比如“天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十岁就通晓五经,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人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阻止。
(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修身》
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习近平《2023年新年贺词》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作文,表达你的个人感悟和思考;体裁不限(诗歌除外),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