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河北邢台高二(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恋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毕业赠言)

    B. 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儿异议。(广播稿)

    C. 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寻物启事)

    D. 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   /   抢榆枋而止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C.颁白着不负戴于道路矣 /   拜送书于庭

    D.此小大之辩也 /   君子生非异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国情怀已经积淀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在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练地概括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知识分子素来强调 “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自觉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家国情怀是滋养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必然素质。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回应所处时代最宏大最重要的问题,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深厚的家国情怀为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人类历史的实践也证明,那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无不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甚至是为了家国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我们矗立起了一座座广为传颂的精神丰碑。因此,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深邃渊博的学识素养、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更加需要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

    家国情怀是现代知识分子职业精神的内在要求。在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具有新的内涵。毋庸置疑,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精神追求的差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其他职业群体一样,知识分子是现代职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时代课题的转换也为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注入了新的价值元素。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不应置社会影响于不顾,而应该将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结合。

    家国情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厚精神养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知识分子发挥建设性作用。钱学森、邓稼先,这些优秀知识分子的先进事迹已经表明,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知识分子发扬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精神。支撑起这种精神气质的强大动力在于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使得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家国情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涵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精神财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知识分子有责任拒绝精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有义务为科技创新、理论创造、学术繁荣贡献力量,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光荣使命。

    (摘编自 《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知识分子强调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及彰显内在品格的家国情怀。

    B.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自觉地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C. 深厚的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精神动力,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D. 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知识分子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不应追求个人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其中第二段主要论述了家国情怀与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密切关系。

    B. 文章分四层论述了拥有家国情怀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每层的第一句话都是全段的中心句。

    C. 文章最后一段从是什么,怎么样等方面论证了家国情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厚精神养分的观点。

    D. 文章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都是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拥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人。

    B. 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新的内涵,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C. 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治理十分重要,具备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更是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的保障。

    D. 现代社会,知识分子应认识家国情怀的新内涵,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这一句从声响角度写激流奔腾、石块冲击山崖情景。

    (3)《锦瑟》中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汉军”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运用“庄子梦蝶”和“杜宇”两个典故,写出佳人锦瑟,一曲繁弦,诗人从梦境中惊醒,不复成寐。

  • 6、(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传神地描写了琵琶女在诗人再三邀请下出场时那种羞怯的神态。

    (3)《诗经·氓》中描写女主人公和氓青梅竹马的美好时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头发。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他说他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柔风轻拂,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后世常说孔子“忠恕”之道,《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释了“恕”道的内涵。

    (2)古人善用远行来说理。例如老子曾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劝学》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以远行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反问的语气,说明了拜师学习,不应在乎对方年龄大小的道理。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受小人妒忌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山岭之高,与他的《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3)生死问题是一个困扰古今无数人的大问题,在本册古诗文中,不少古人借诗文表达了对生死的看法,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题瓢泉

    辛弃疾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流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注】①淳熙八年冬,稼轩闲居带湖时购买了一块地,其中有泉,稼轩改名“瓢泉”,并在此营建住宅。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四年,稼轩再次罢官闲居带湖时。②《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③《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④《逸士传》“许由手捧水饮,人遗一瓢,饮讫,挂木上,风吹有声,由以为烦,去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起句,即以“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来表明自己不安现状的情绪。

    B.“人不堪忧”后面两句,又以颜回自许,表明词人安贫乐道、伴泉而居之志。

    C.下阕借泉明志:与其下山浑浊,不如居山清冽、冰霜芳乳、颂泉之芬芳,也自抒品性。

    D.全词多处化用与泉、瓢有关的典故抒情写志,意蕴深厚;语言散文化,笔法灵活多姿。

    【2】请赏析“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困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竞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成年时取,供朋友称呼。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意思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韩愈,名愈,字退之。

    B.“左徒”,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史记》记载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C.“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

    D.“大夫”,职官等级名。西周以后,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后世常以大夫作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的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前往秦国。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2)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公子纠是齐桓公的哥哥,在与桓公争夺国君中,被桓公杀死。召忽和管仲原先都是公子纠的师傅,当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为主殉身自杀,而管仲却归服了齐桓公,做了桓公的相辅。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没自杀,却又辅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从而纠正了混乱的局势,使天下安定了下来,人民到如今还受到他给予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已经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开在左边的落后民族了。难道管仲要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小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

    以上孔子和子贡对管仲的评价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评价的具体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