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雅安高二(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就在两年前,韩国总统朴槿惠还在说有关自己的前助手“幕后干政”的报道是无中生有,纯属谣言,但如今“闺蜜干政”事件却被坐实。

    ②与大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闭的民营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为其在全国扩张市场助力,但此举也让它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③美国总统竞选终于落幕,地产大亨特朗普让全世界大跌眼镜,他以美国新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理念成功击败了原有体制和精英主义的代表希拉里。

    ④俄罗斯总统专机在途经瑞士领空时,曾遭到该国三架战机的包围拦截,并在几分钟内被抵近跟踪,场面波诡云谲,险象环生。

    ⑤有媒体称,印度对中国阻止其加入核供应国集团的指责显得目光如炬,这只会给世界留下情绪化且缺乏战略眼光的负面印象。

    ⑥关闭核电站必然要遗留大量核废料,既要关闭核电站,又不愿把核废料存放在自己的家园,这个死结使得德国反核能运动进退维谷

    A. ②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罗大叔(节选)

    陈忠实

    饥饿像洪水猛兽一样咬噬着我的心!

    我走出门,村巷里死一般沉寂。没有月亮的秋夜,田野里一片黑暗。正在孕穗的包谷林里,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包谷棒子的腻腻的甜香气味,我在水渠边站住了。

    我伸手摸到一根包谷杆子,掰下一个又肥又粗的棒子,三两把撕掉嫩皮,蹲在水渠沿儿上啃起来。包谷粒儿里的乳汁竟然溅到眼睛里,我一定是啃得太猛太快了。嫩包谷粒儿在嘴里,还没有来得及嚼烂,就滚进肚子里去了,几乎尝不出什么味,只觉得十分香甜。

    我把啃光了的包谷芯子丢到水渠里,再伸手摸到又一个包谷棒子,却猛然看见一个人,正站在三五步远的大柳树下。我一惊,一愣,从身影和体形上,立刻辨认出来,那是马罗儿,终年四季给生产队看守庄稼的老光棍儿。我也不知凭什么勇气,没有撒腿逃遁,也没有向他求饶,而是毫不动摇地把那个已经抓摸到手的包谷棒子,“咔嚓”一声掰了下来,三两下撕开嫩皮,蹲下身,又啃起来了。

    “哼!你倒胆大——”他冷笑着说。

    “跟我走!”马罗吼着。

    顺着水渠往东走,我就看见一盏马灯萤萤的亮光,那马灯正挂在老光棍住的庵棚上。

    “坐下!”他的头一摆,对我吼喊。

    “啊……嗨嗨嗨嗨嗨……”

    突然间,他放声大哭起来,那粗哑的男人的哭声,从他喉咙里奔泻出来。像小河在夏季里突然暴发山洪,挟裹着泥沙、石头和树枝,带着吼声,颤动着四野。马罗伸出双臂,把我抱住,硕大的脑袋压在我的胸膛上,哭得更加不可收拾。他粗壮的身体颤抖着,两条铁钳一样的手臂夹得我的肩胛骨麻辣辣地疼了。

    松开抱着我的手臂,他哭溜着声儿颤颤地说了一句:“咱们……好苦哇……

    我再也支撑不住了,心酸了,腿软了,一下子坐在茅草庵棚门口的树根上,双手捂住脸颊,哭起来了。

    老光棍马罗,像疯了似的在庵棚前的草地上,跳起又落下,破口大骂:“你他妈的‘假积极’!你欺哄毛主席,放你妈的臭‘卫星’!你得了奖状,叫俺社员跟受洋罪——啃生包谷棒子!”

    戒备,羞愧,所有这些复杂的心情,全都随着马罗的骂声跑掉了。马罗蹦着,骂着,声音渐渐远了,钻进包谷地里去了,随之传出咔嚓咔嚓的断裂的脆响。

    他怀里抱着一撂包谷棒子,扔到庵棚口的草地上,点燃麦草,再加上树枝,火苗哧哧哧蹿起来,冒得老高,在一个用铁丝扭成的支架上,摆上了嫩包谷棒子。他咕哝咕哝地说:“咋说也不能……啃生的……”

    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火声是这样富于生气。我坐在火堆旁,看火苗忽而落下又忽而蹿高,在秋夜的黑幕中辟开的光亮的空间,随着火苗的起落忽而缩收又忽而扩大。火苗在树枝上跳跃,从燃烧着的枝条上攀援到刚添加上去的树枝上,像万千猕猴在树林里嬉闹,跳跃翻跌;无数条火苗拢在一起,就组成一个火的世界,充满了活力。

    马罗大叔坐在一块河卵石上,两手搭在撇开的膝头上,挺直腰板,俨然一副用斧头砍削出来的青石雕像。火光映照着他的脸,一会儿明亮,一忽儿灰暗,四方脸中央,雄踞着一宽大的蒜头鼻子,脸颊上有两道粗糙的大动脉似的皱纹。这张脸上,现在呈现出安详的神态,专注的眼神。他间或用右手里的树枝拨弄一下火堆里的柴枝,甚至歪一歪脑袋,向火堆里吹两口气,然后又坐直了,却不开口说话。

    “吃——熟咧。”

    他从火堆里的铁丝架上取出一个包谷棒子,甩过来,撂到我的怀里。一股热气饱溶着浓烈的香甜气味扑鼻而来。软软乎乎的包谷粒儿,酥软香甜,一口咬进嘴里,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

    那晚我没有回家,和马罗大叔挤睡在他的庵棚里的吊床上。

    (选自《陈忠实文集》)

    1文中“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充满了活力”一段描写了“火的世界”。请分析这一段文字的表现特色。

    2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包含了人物内心怎样的情感?

    (1)咱们……好苦哇……

    (2)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

    3马罗大叔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统观全文,对这个形象作简要分析。

    4小说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默写。

    (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卫灵公》孔子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则渗透了人事变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5)《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屈原觉得自己在朝中做官不但被排挤还要遭遇忧愁,所以只能“________________”,他用荷叶做上衣,并“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描写出水石激荡,山鸣谷应的场景,再次强调蜀道高险。

    (3)中国有句古话“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这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意有相似之处。

    (4)用典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一个典型手法,其中选用有关“投笔从戎”和“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受外界评价影响。

    (6)李密《陈情表》中,李密在最后一段中用乌鸦具有反哺之情来引出自己“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可谓用心用情。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______”是说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3)《老子》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______________”;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就不会失败。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开篇指出,人在困窘没有出路时,就会追念根本“________________”,没有不呼喊上天的“________________”,没有不呼喊父母的。

    (2)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分别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以实写虚来描摹音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十二章中,体现“文”与“质”对立统一、合理互补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

    (2)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写光阴易逝、人生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非常之谋难于猝发,_______________,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五人墓碑记》)

    (4)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5)夫以秦王之威,____________,辱其群臣,____________,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①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②。

    [注]①攲():倚、依。 ②烬(jìn):灯芯烧尽成灰。

    1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游子的行踪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与家人相隔渐远,渐渐地连家人的一封信也收不到了。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笔调细腻委婉,语言浅白,感情质朴;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2词下阕中有“万叶千声皆是恨”之句,请结合全词分析主人公“恨”的原因有哪些?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师鲁墓志铭

    欧阳修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其文学                 推:推崇。

    B.处穷,临祸福             达:显达。

    C.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部将   贷:借给。

    D.欲按军法斩之而不         果:结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后诸将败好水             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B.务穷尽道理               今君亡赵走燕

    C.其为兵制                 慷慨得志

    D.欲按军法斩之不果           根不固求木之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虽然做官很多年,但是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曾经替范仲淹仗义执言,请求一同贬官,结果被贬。

    B.天下的士人认识和不认识的都叫他师鲁,大概是因为都看重师鲁的名声,都了解他的文学才能、才干和节操等。

    C.师鲁曾经写了《叙燕》《息戍》两篇文章,流行于世,叙述了进攻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等关于军事备战的主张。

    D.师鲁学识广博,通晓古今,主政潞州时,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又 欲 训 土 兵 代 戍 卒 以 减 边 用 为 御 戎 长 久 之 策 皆 未 及 施 为 而 元 昊 臣 西 兵 解 严 师 鲁 亦 去 而 得 罪 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2)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知名演员陈道明说:我理解的责任首先是不欠。于国——祖国培育了我,所以要努力做到遵纪守法,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要尽义务和责任;于家——父母养育了我,我要尽孝,让老人为我感到欣慰;于妻——我要尽力维护这个家庭的利益;于子——让孩子因有我这个父亲而骄傲;于友——让对方因有我这个朋友而快乐;于人——让别人因为有我的存在而受益。这就是我理解的——知恩图报。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