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广元高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儒家思想或传统美德以仁爱为本,以民本为用,它构成伦理与政治的思想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弘扬传统仁德的价值体现在:弘扬爱人之积极情感,可以唤醒我们的道德良知,提升我们的奉献意识,使人与人相互为善,彼此之间充满友爱。

    ① 爱不仅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意志、行动和义务

    ② 为所爱的人奉献、尽义务,关心他、爱护他

    ③ 从仁爱来说,“仁者爱人”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核心

    ④ 这奠定了中国伦理的利他主义价值导向

    ⑤ 亲亲、仁民、爱物,以至于“天下一家,中国一人”,从而达致“民胞物与”

    ⑥ 心中有了爱,就必然为爱所驱使

    A. ①⑥②⑤④③   B. ②④①⑥③⑤   C. ③④⑥②①⑤   D. ③④①⑥②⑤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每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似乎都与技术变革息息相关。如今,正是新的技术革命爆发的前夜。

    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③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亲力亲为。

    ④82岁高龄的袁隆平面对辉煌没有任何改变,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实验田,依然从北到南查看育种基地。

    ⑤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⑥自2017年6月起,经过三个月的改造,仁和公园焕然一新。如今,小区活动广场内篮球场、健身器材、桌椅等一应俱全。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未尝有坚明约束

    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经理指着小山的钢材告诉记者,钢材价格有望在下月反弹。(shì)

    B. 台湾青枣,年种植当年可以结果,是优良的淡季水果。(dāng)

    C. 寒冬季节,洗涮完毕,应涂上护肤品,以防手部皮肤裂。(jūn)

    D. 成功的建筑师从来就不拘于国际式的现代建筑的樊笼。(nì)

  • 5、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演讲反应强烈,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

    B. 彩电发展业虽然酝酿着种种新技术的突破,但根本性的产品创新还指日可待,新产品创新的周期相对较长。

    C. 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大地黄金灿灿,送走了七月流火的盛夏时光,迎来美好的金秋。

    D. 多少创业者曾在这里筚路蓝缕,开拓进取,最终成就了这座城市辉煌的今天。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最早源于《唐律疏议》。唐廷诏今集体编纂的《唐律疏议》说:“商鞅传授,改法为律。”《唐律疏议》为官修,既有奉诏的政治权威,也有专业人士,更有大量可资借鉴的官方文献、民间私家著述与收藏,该不是部分人的即兴创造。老辈法史学者与当代多数法史学者普持此说。

      但是,更权威的历史文献却对此事件均无记载,一些人便以为此说“并无确证”,当存而不论。1975年《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证实了秦《法经》和秦律的存在,秦国“改法为律”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也为商鞅“改法为律”提供了间接证据。然而,反对者依据商鞅同时代文献中,无法律之“律”解,《商君书》及秦汉史集又未见“改法为律”痕迹,断定《睡虎地秦墓竹简》不足为据,“改法为律”当在商鞅死后。

      其实,“律”作为法律、法令,起始于战争中的军律,而军律来源于音律。战鼓之音为军令,配以军功赏罚之率(“率”同“律”),最终演变成法律之“律”。它的出现,至晚不迟于商代。殷商甲骨文就有“师惟律用”,商周之际的《易经·师卦》也有“师出以律”。秦国“改法为律”是将军纪、军令之律以法律形式拓展到各个领域,即“以军法之律,移刑典之称”。

      《商君书》中“律”字五见,仅从《商君书》之“律”来看,其一为兵律,其余均为与土地相关之法律。这说明“律”已非单指乐律,而是兼指兵律、法律,与其它同时代著述之“律”指乐律者不同。

      《睡虎地秦墓竹简》律文涉及机构及官吏,绝大部分称“县”、“令”、“丞”,未见“丞相”之名。据《史记·商君列传》与《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始“为县,置令、丞”。这反映了出土秦律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鞅秦律的内容。《史记·秦本纪》载惠文王之子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丞相”。据1980年在四川青川县出土的战国秦墓木牍载,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王命丞相“修《为田律》”。《为田律》行之既久,故而修订。那么,秦律出现的年份是否与商鞅主持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9-338年)大体一致呢?

      《睡虎地秦墓竹简》的“法律答问”里引一条律文时用了“公祠”一词,而解释的部分则用了“王室祠”。吴建瑶指出:“研究秦简的学者认为,律本是在秦称王前制定的.故称公祠,解释则作于称王之后,故改称王室祠,所引用的律文很可能是商鞅时期制定的原文。我们知道,秦孝公之子惠文王于公元前324年称王,这条律文的制定时间不应晚于此年。”惠文王称王的年代与商鞅被车裂的公元前338年只相隔14年。由此是否可以推断,秦“改法为律”活动即施行于商鞅变法期间?

      (节选自武树臣《秦“改法为律”原因考》,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商鞅“改法为律”之说,因缺乏更权威的历史文献记载而引起少数学者的质疑,《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改变了这个局面。

    B. 老辈法史学者与当代多数法史学者信奉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是因为《唐律疏议》为官修,具有官方的严肃性与专业的权威性。

    C. 《睡虎地秦墓竹简》为秦国“改法为律”的真实存在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但没有发现商鞅“改法为律”的明确说法。

    D. 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最早见于唐廷诏令集体编纂的《唐律疏议》,此前的历史文献均没有出现这样的历史论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律”作为法律、法令含义的出现,至晚不迟于商代。殷商甲骨文中的“师惟律用”与《易经·师卦》中的“师出以律”是有力的证据。

    B. 设县置令丞应在秦孝公十二年,而《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律文出现“县”“令”“丞”,这反映了出土秦律保留了商鞅秦律绝大部分内容。

    C. 《商君书》“律”字出现了五次,其一是指兵律,其余则均为与土地相关之法律,这与同时代著述中的“律”字含义有着明显的区别。

    D. “法律答问”引的一‘条律文用了“公祠”二字,而解释部分则用了“王室祠”,这说明律文是在秦称王前制定,解释则作于称王之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改法为律”的记载出现在与商鞅变法相隔日久的唐代,而且更权威的历史文献对此事件均无记载,这是商鞅“改法为律”受到人们质疑的原因。

    B. 研究秦简的学者早就注意到“法律答问”引的律文里的“公祠”与解释部分用的 “王室祠”的不同,而且推测所引律文可能是商鞅时期制定的原文。

    C. 孤立地看《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律文与《史记》中的相关内容记载,没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导致反对者没有发现商鞅“改法为律”的历史痕迹。

    D. “律”最早指音律,后因战时用战鼓之音来发号施令,且配以军功赏罚,“律”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军中的法律。至秦时又把军中的“法”改称为“律”。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阿房宫赋》中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对同舍诸生“烨然若神人”“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将士们猎装出发,凸显此次出猎人数之多、规模之大。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典诗词中“雨”是一个能寄寓复杂情感的意象,很多诗人从“雨”中获得灵感与情思,如“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借“雨”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士大夫之口道出他们拒绝从师学习的荒谬心态。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现状的描写,反映了南宋百姓的精神状态,表达作者内心的沉痛。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回望自己的年轻岁月,陆游在《书愤》中回味了当年“________”的豪情壮志,刘克庄在《贺新郎》中回忆了“________”的军旅生活。

    (2)《古文观止》对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做了这样的点评:“知终无可奈何也,故借此意于悲风之中。”据此推断,它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以月拟人,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态,如:“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2)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屈原列传》)

    (3)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5)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写随从武士个个猎装出发,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展现壮观的出猎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2)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诗句“_____________”,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归去来兮(并序)

    苏轼

    余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都,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          无何。何处有,银潢尽处,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

    [注]①无何,“无何有之乡”的简称,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指虚幻的世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借放归之事抒发感慨,看似轻松,实则饱含词人坎坷的人生经历,传达出慷慨悲凉之意。

    B.词人由黄州前往临汝,已到南都却又“蒙恩放归阳羡”,“蒙恩”二字流露出词人的欣喜与感激之情。

    C.词人实写清溪高山、画楼夕阳等自然人文景观,展现了阳羡之地的优美景色,暗含“归去·来兮”的原因。

    D.“应烂汝、腰下长柯”借用晋人王质伐木观棋、不觉斧柄烂尽的典故,指出岁月流逝,世事变迁。

    【2】本词下阕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写到了仙人的世界,但表达的感情不同。请结合诗词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駮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③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于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④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⑤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

    (选自《宋史·刘敞传》)

    【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但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2)府县短长(        

    A.交往 挟制

    B.沟通 通“恃”

    C.畅达 扶助

    D.交通 握有

    【2】第④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4】第⑤段画线句反映了皇帝对待刘敞怎样的态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重

    B.信任

    C.关怀

    D.怀疑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边熬夜边喷水保湿、喝啤酒泡几粒枸杞、吃完火锅喝茶“刮油”、拿着保温杯还要搭配点茶叶,选洗发水也从闻香味变为挑护发育发功能……这群人们口中任性的90后,生活已经开始变得“精致”“细致”起来。一项调查显示,79.6%的受访90后开始关注养生信息,79.4%的受访90后自认存在脱发育发的焦虑和困扰。据此,有权威媒体发文痛批:曾几何时,90后竟成了“刮油一代”!

    对有关“90后关注养生”的潮流,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请你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根据材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