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联与历史人物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列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②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
括囊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③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④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A. ①陆游 ②徐霞客 ③杜甫 ④陶渊明
B. ①辛弃疾 ②徐霞客 ③杜甫 ④李白
C. ①辛弃疾 ②沈括 ③白居易 ④李白
D. ①陆游 ②沈括 ③白居易 ④陶渊明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贷款消费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寅吃卯粮也成为一种时尚。
②原以为他去北京能够脱稿“裸讲”,结果他却四平八稳的念起了稿子,这实在深孚众望。
③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起来。
④站在华山之巅,放眼望去,天无际涯,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⑤他潜心于文学研究,身居书斋十余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功夫,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⑥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便会不断进步,生活也会更美好。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④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10月21日,路透社最先报道了一则石破天惊的消息: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落入执政当局武装之手,最终伤重不治而亡。
B. 随着神州八号、天宫一号“太空之吻”的顺利完成和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进驻太空的时代将倚马可待。
C. 在土耳其大地震中,36名被埋井下的矿工尽管性格各异,民族不同,但他们相濡以沫,一同坚持了6个日夜,最终成功获救。
D. 在10月27日凌晨进行的2011年WTA年终总决赛小组赛中,中国金花李娜对赛场观众的欢呼呐喊充耳不闻,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最终抢七逆转击败莎拉波娃,取得总决赛的首场胜利。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 的样子了。
②村子四处起了不少新房,因为盖得错错落落, ,使郭祥绕了不少弯,才走上正街。
③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 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A.横七竖八 乱七八糟 杂乱无章
B.杂乱无章 横七竖八 乱七八糟
C.乱七八糟 杂乱无章 横七竖八
D.乱七八糟 横七竖八 杂乱无章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那样高大茂密, ▲ , ▲ , ▲ , ▲ , ▲ , ▲ 。而这绿底子上又不时钻出一束束金色的柴胡和白绒绒的香茅草,远望金银相错,如繁星在空。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①它细密而柔软 ②不见黄沙不见土
③伏在地上如毯如毡 ④也不像内蒙古的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
⑤将大地包裹得密密实实 ⑥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
A.④①③⑤②⑥ B.④②①③⑤⑥ C.⑤③①②⑥④ D.⑤⑥①②③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上扁舟
[美]斯蒂芬·克莱恩
船上的四个人谁也不知道天空的颜色。几双眼睛平望出去,紧紧盯着汹涌而来的波涛。波涛是蓝灰色的,波浪看上去像巉岩一般尖削地向上搏击,只有浪脊上喷溅着白色的泡沫。
负责从船里往外舀水的厨子蹲在船底,双眼瞅着那六英寸厚的船舷,当他猫腰从船里往外舀水时,他与这汪洋大海就一舷之隔。
加油工在用两把桨中的一把划着船,有时猛然抬起身子,闪开由船尾漩进的海水。
记者划着另一把桨,他注视着波浪,奇怪自己为何待在这里。
受伤的船长躺在船头,虽说还很镇定,但声音却带着深沉的哀伤。
“比利,把船再向南转一转。”他说。
“是,再向南转一转。”加油工在船尾回答。
坐在这只船上,简直就像坐在一匹狂蹦乱跳的野马上,何况,野马也不比那船小多少。每逢浪头打来,小船因此而颠起时,好似一匹烈马向高耸的栅栏扑去。那船如何能攀越过一道道水墙,实在不可思议。棉绒似的海鸥飞来飞去,真叫小船上的人艳羡,因为愤怒的大海对于它们,就如同对于一千英里以外内陆上的一群松鸡一样无所谓。
船长在小船被一个巨浪颠起之后,在船头谨慎地抬起身子,说他看到了海湾的灯塔。厨子马上说他也看到了。它恰似一个针尖,要找到一个如此微小的灯塔,那得有急切的目光才行。
灯塔在慢慢变大。现在几乎显出颜色了,看上去犹如天边的一个小小的灰影。最后,那颠簸着的小船上的几个人终于看得见陆地,疑虑和恐惧从他们心里消逝了。大家还在全神贯注地驾驭着小船,但却无法压抑心头默默的喜悦之情:一个钟头之后,他们也许就抵岸了。
南边,纤细的灯塔将它小小的灰色塔身升高了。潮水、风和海浪却冲着小船向北旋转。“奇怪,岸上怎么没有人?”远远望去的那几个人说,先前那股轻松的心情完全消失了。前面就是陆地,可是那儿却看不到人迹,真叫他们悲怆至极。
“假使我们不能都上岸,”船长说,“我想你们几位知道把我完蛋的消息送到什么地方去吧?”随即,他们匆匆交换了住址和叮嘱。
加油工在划船,继而是记者在划,接着又是加油工在划。这是件累人的差事。每当一个人由划船的位子换到船底的位子时,他就感到浑身委顿不堪。寒冷的海水在船里荡来荡去,人躺在水中,头枕在座板上,几乎碰着一个旋转着的浪峰;有时一个巨浪打进船来,又把全身浇个透湿。然而,这些事不会使人烦恼。几乎可以肯定,即使小船翻个个儿,歇着的那位也会舒舒服服地滚到大洋上,好像确信那是个柔软的大垫子似的。
夜里,记者划桨的时候,喝了点船长给他的掺水威士忌,镇住了冷战:“假如我最终上了岸,有人给我看一支桨,哪怕是桨的照片……”
过一段时间,就出现一阵短暂的交谈。
“比利!……比利,你换换我好吗?”
“当然好。”加油工说。
终于,海和天都露出了鱼肚白。后来,海水涂上了金黄,黎明终于来临,阳光在浪尖上燃烧着。
海岸近了,但汹涌的向岸巨浪把小船高高抛起。“大家记住,”船长说,“跳水的时候,要跳得离船远些。”
阵浪向前涌来,巨大无比,完全把小船吞噬了,船上的人都跳进了海里。水是冰冷的,记者当即发觉,这佛罗里达沿海的水比他原来预料的还要冷。水冷得可悲,冷得凄惨,几乎使人觉得有适当的理由可以流泪了。他浮出水面的时候,见到了海里的同伴。加油工一马当先,他游得很有劲,速度很快。在记者左边,厨子那白色的软木背鼓鼓囊囊地凸在水上。后边,船长用那只没有受伤的手攀在仰面朝天的船脊上。
海岸很诱人,记者却游进了漩涡,在那儿停滞不前了。海岸就在眼前,犹如舞台上的一小块布景。“假如我要淹死,疯狂的海神啊,为什么又让我漂泊这么远,眼巴巴地凝视着沙滩和树木呢?”一个大浪卷来,轻巧神奇地把他整个儿抛了过去,抛到海水仅仅齐腰的地方,可是当时的处境使他站不住片刻。每个浪头都把他打成一团,回头浪又阻拦着他。
海滩上出现了一个人,他奔跑、脱衣;脱衣、奔跑,一跃跳入水中,将厨子拖上岸,然后向船长蹚去,船长却把他挥开,要他到记者那儿去。那人赤裸裸的像冬天的树木。然而他头上有一个光环,像圣人似的焕发着光芒。他抓住记者的手,用力拉,拽了很远,然后潇洒地一放。记者很懂得客套,说声:“谢谢,老兄。”
可是蓦然间,那人叫道:“那是什么?”他迅疾地指向不远处。记者说:“快去。”浅水处,加油工面孔朝下趴着,额头抵着沙滩,每逢浪头的间隙,便从海水中显露出来。
海滩上似乎立刻挤满了人,男人们带着毛毯、衣物和水瓶,女人们带着咖啡壶以及她们视为神圣的种种药品。陆地对海上来客的欢迎是热烈而慷慨的,但是,一个静默的、水淋淋的形体被慢慢地抬上海滩,陆地对他的欢迎只能是另外一种友好接待,给他提供一个阴森森的坟墓。
夜幕降临时,白浪在月光中荡来荡去,风把大海的声音传给岸上的人,他们觉得现在能够解释这大海的声音了。
(删节自同名小说)
【注】斯蒂芬·克莱恩(1871-1900),美国作家,《海上扁舟》创作源于1897年一次真实海难。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船长受伤了,声音里带着深沉的哀伤,也是他第一个提议留下遗嘱;但是他还很镇定,也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B.当企盼已久的陆地真正出现在四人的视野里的时候,他们却由喜转悲,因为岸上没有人迹,见不到他们需要的帮助。
C.“哪怕是桨的照片……”,展现了记者在大海中深夜里的心理,省略号主要意味着因划船时间长而经历海难的痛苦。
D.“他头上有一个光环,像圣人似的焕发着光芒。”这一句凸显了救人者的光辉形象,也表达了由衷的感激和赞美。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并没有交代船只失事的原因,直接描写四人在海浪中的场景,从视听角度使小说开篇就呈现缓急有致、张弛有度的叙述节奏。
B.小说先写灯塔“恰似一个针尖”,又写“小小的灰影”,后写“塔身升高……前面就是陆地”,这景物的变化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C.“一匹烈马向高耸的栅栏扑去”“阵浪向前涌来”“水冷得可悲”等对大海景象的描写,让读者对四人受海水折磨之苦感同身受。
D.小说多从人物的视角展开客观冷静的叙述;并且,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样,塑造了四位同圣地亚哥一样的“硬汉”形象。
【3】小说画横线部分重点叙述加油工和记者轮流划船的过程和感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有评论认为,小说中加油工临近获救却死去这一情节,削弱了小说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张》中 “__________”,说的是要善于提出问题,寻求正确的答案,注重由近及远思考。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写出了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恬淡宁静之感。
8、屈原的作品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在学过的《离骚》选文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夏的学问造诣很深,对孔子“学”的也理解很深刻,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张》)很好地理解了孔子“学”的方法与目的。
(2)诗圣杜甫之所以令人敬仰,在于他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自己的居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为天下寒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喊。
(3)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________________”。
10、默写。
(1)_____________,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5)桐花万里丹山路,____________,(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6)巧笑倩兮,___________,(《诗经•硕人》)
(7)盖文章,经国之大业,__________。(曹丕《典论•论文》)
(8)富润屋,___________。(《大学》)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秋水》篇有言:“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逍遥游》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它们都印证了我国“择吉”的古老习俗。
(3)天寒更觉衣被薄,故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_________________”、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相似体会。
12、名句填空:
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②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 , , 。
③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 ”也曾出现过。
④《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 。
1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泾溪
杜荀鹤 〔唐〕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画眉鸟
欧阳修〔宋〕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从表面看,因为行舟水上,遇险不倾,平流却覆,似乎不合常理。
B.杜诗写得曲折,理析得透彻。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辨证:居安思危,处盈虑亏,枕戈待旦。
C.欧阳诗既不同于咏花赏鸟的消闲之作,又有别于一般寄情的诗,它本是一首含有深邃理趣的哲理诗。
D.欧阳诗中前两句抒情:画眉鸟千啼百啭,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
【2】请就《画眉鸟》一诗,分析诗歌阐述的哲理及表现哲理的方式。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精骑集·序》)
(乙)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有删减)
【1】秦观《劝学》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B.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C.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D.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对下列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B.“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多指“君王之子”,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被赋予了道德高尚的含义,如荀子《劝学》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而”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连词,可用以表示并列、承接、递进、转折、修饰等。“锲而舍之”的“而”和“顺风而呼”的“而”是一样的用法。
D.“金就砺则利”,“金”在古代指用金属制成的刀斧,“就砺”是指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是接近、靠近之意,“砺”是指磨刀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故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B.秦观年轻时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背诵,默写一遍,也无大差错。虽有较强记忆力,学业因其不勤奋而荒废。秦观在《劝学》中毫不隐瞒自己当时的状况。
C.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三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政治课,老师问大家爱不爱国?是怎么体现这份爱的?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自己算不算是爱国呢?我好像不能说出自己有过的爱国行为和事迹。那么成长在和平年代,21世纪的学生们到底怎样才算是爱国呢?回到家,我问父亲:“我算不算是一个爱国的人?”父亲回答:“当然算啊!”“可我自己没觉得啊?这个怎么做出判断?”
父亲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转而问:“看奥运会时,你最喜欢看哪个国家对哪个国家的比赛?”我不假思索回答道:“不喜欢看比赛,非要看的话,一定是有中国队的比赛。”“为什么呢?”
“因为我是中国人啊!”说得理直气壮。我恍然大悟,纠结了这么久,原来爱国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和信念中。
要求:结合材料主旨进行写作,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不能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