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9日在北京的例行记者会上谈到中朝经贸合作时说,作为 一个原则,中朝作为两个邻国保持正常贸易关系是无可厚非的。
②三星Note7手机爆炸原因依然扑朔迷离,洗衣机炸裂事故风波再起。美国已发生730起洗衣机顶盖炸裂事故,9人因此受伤。
③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④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已经拉开序幕,赛场内外的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⑤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相待。
⑥公司成立这么久,你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 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说你马齿徒增也不为过。
A. ①②⑥ B. ③⑤⑥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李杜以后的大诗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创作的《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是久为传诵的作品。
B.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革新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他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指男孩15岁成童。
D.“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朔。
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投长沙裴侍郎》是一首干谒诗,题目中“投”是“投赠”之意,裴侍郎是诗歌投赠的对象,他当时曾任礼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副部长。
B.《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题目中“早秋”,点名季节;“过”是造访的意思,交代主要事件;“龙武李将军书斋”,点明拜访的地点。
C.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D.比拟,是一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和拟人,可以使描绘形象生动,表意更加丰富。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取名。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如文中“刘文静字肇仁。”
B. 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 关: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如:关塞,关卡,关隘。
D. 践:文中特指皇帝登临帝位,如:践祚,践极。
5、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给语文老师赠送对联,下列最恰当的一副是
A.杏林分种逢春茂,桔井挹泉滋蕙香。 B.无字文章写古今,有声画谱描人物。
C.书味本长宜细索,砚田可种勿抛荒。 D.杏坛文章传承远,楼观道德浸润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 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 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 0.3-0.4 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 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 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B. 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C.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求学重师,韩愈在《师说》中说老师能够起到“__________”的作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为了拜师甚至远涉百里去“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作者以歌声表明自己仍有入仕之念,并希望得到君主赏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中写到天寒地冻之时将士们趁夜行军急赴战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告诫其他女子不要沉迷于爱情。
(2)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借代手法表现了国家破亡后物是人非的景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9、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但把夸张与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更见山势的险峻。
(2)“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表现了同样伟大的情怀。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明确了两个时间点:开始时东升的月亮“____________”,结束时倒头大睡,“____________”。
(2)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教训和反思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2)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5)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6)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7)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8)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广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远大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诗文中,杜鹃是一种常见的意象,诗人但凡心中哀伤悲痛时,常常借它来表达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从弟①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刘桢,东汉末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从弟,堂弟。
【1】这首诗第一句中“亭亭”表现出松树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2】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对仗尤为工整。
B.第二句两个“一何”凸现强烈的情感色彩。
C.诗人由外而内揭示松柏孤傲不群的个性。
D.整首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精神追求。
【3】刘祯的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请结合本诗歌作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驳复仇议
[唐]柳宗元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①,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以向,违害者不知所以立,以是为典可乎?
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向使刺谳②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巳。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③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选自《柳宗元集》)
[注]①闾:里巷的大门。②刺谳(yàn):审理判罪。③推刃:往来相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旌其闾 旌:表彰
B.原始而求其端 原始:缘由
C.介然自克 克:克制
D.非谓抵罪触法 抵罪:因犯罪而受到惩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旌与诛莫得而并焉 子亦有不利焉
B.法其可仇乎? 安在其不辱也?
C.礼之所谓仇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凡杀人而义者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驳论性的奏议,通过辩证分析徐元庆报仇杀人的行为,指出其做法合“礼”合“法”,批驳陈子昂提出的“既诛且旌”的奏议,从而论证了封建礼教和封建法律的对立性。
B.第二段论述了“礼教”和“刑法”在维护社会秩序上各自所发挥的作用,认为礼与刑的实施都应当本着各自的原则,如果不遵照规范去执行,就会使天下人乃至后代无所适从。
C.第三、四段指出判断是非的标准取决于徐元庆之父是否确实犯罪,以及执法者是否按法律规定行事,如果不讲是非曲直,“彼杀之,我乃杀之”,既不合于礼,也不合于法。
D.文章结尾认为如果法律使用正确,就不存在亲亲相仇的问题;如果法律使用错误,造成错杀,子报父仇是应该的。而徐元庆服孝死义,合理也合法,当旌不当诛。
【4】用“/”给文中画横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
(2)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4 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巴金先生在散文《灯》中写道:“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作家刘同《向着光亮那方》里则有这样的话:“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愿你在自己存在的地方,成为一束光,照亮世界的一角。”
以上两则言论对我们的未来发展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