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②经过近10个小时的徒步跋涉,他们终于到达界岭最高点。面对这种地老天荒的远山,第一次参加户外活动的他兴奋得手舞足蹈。。
③对于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考前宵衣旰食、埋头读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要博得一个光明的未来,必须付出努力。
④当地时间周三晚,中国长征七号火箭重新进入大气层,刚好经过加利福尼亚附近,美国人着实吓了一跳。有些人粤犬吠雪,甚至怀疑这些火球是飞机解体。
⑤“泥人程”信手拈来一块泥巴,用手来回揉捏,不经意间,一个手拿旱烟袋的老头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⑥面对菲律宾政府单方面向常设仲裁法院提请所谓的“南海仲裁案”,中国人民解放军好整以暇,时刻准备捍卫国家的海洋主权。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老人与海》中,海明威不仅描绘了桑地亚哥的精神世界,还充分地展现了这个世界与大自然的世界、作为小型社会的渔村世界、更加广阔的现代世界和充满希望的未来世界的精神联系。
B.欧也妮生日时遇到了堂弟查理,以后与德蓬风结婚,没几年就守寡,成为索漠城最有钱的寡妇。但她一生淡漠金钱,始终过着清苦平静的生活。
C.《哈姆雷特》中,老国王的鬼魂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守城卫兵向霍拉旭谈论鬼魂出现的现象时;第二次是霍拉旭带哈姆雷特去等鬼魂出现时;最后一次是在王后的寝宫内。上自王后,下至士兵,通过看到国王的鬼魂,也照见了自己的灵魂。
D.《狂人日记》在开头加一则文言小序来表现“狂人”的世界,白话体则用于表现“正常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双重结构使小说文本有了一种分裂性,对立的因素相互嘲弄与颠覆、消解,形成反讽的结构。
E.《边城》中三次提到端午节。第一次翠翠遇到傩送;第二次傩送在青浪滩,翠翠和祖父遇到了天保和顺顺;第三次,傩送请翠翠和祖父去自家吊脚楼上看船。在这三次端午节中,兄弟俩先后都爱上了翠翠。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1月9日,朝鲜接受韩方举行会谈的提议,表明韩朝政府间会谈终于重启,此消息真是石破天惊。
②政协委员们将不忘初心,敬终如始,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以新业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
③来自北京的教育专家提醒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一定要重视复试,万不可掉以轻心,以免功亏一篑。
④他对喜爱京剧艺术的青年学生关爱有加,热情帮助,不胜其烦地给他们说唱腔、教身段,任其录音录像。
⑤黄大年秉持“祖国的需要至上”的人生信条,为实现科技强国梦处心积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⑥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清末民初的线装书《千家诗》,每页有一幅木版插图,和那些所选的绝句相得益彰。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
B.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C.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
D.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金知外救绝,围益急
5、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遂与之俱出
D.此余之所得也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当图像“遭遇”数字
①大数据似乎一夜之间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人们却还没来得及给自己身处的时代起一个确切的名字。一说是图像时代,一说是数字时代。可以肯定的是,这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基本方式:一是文字,一是图形。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它们时而交错,时而分离。
②500年前达·芬奇在一位建筑家《建筑十书》的插图中,画了一个有两种不同姿势的《维特鲁威人》:
③自古希腊至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人们终于完成了对透视法的研究和运用。把这些经验感性空间和逻辑理性空间结合起来,画家们可以在二维平面上再现客观空间的三维视觉真实感。透视法成了确立文艺复兴美术里程碑地位的奠基石之一。比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巧妙地设置在米兰圣玛丽亚感恩教堂的墙壁尽头。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人们的视线在穿过一扇扇的门远远看去时,其天花板的透视线、厅堂的建筑结构,随画面做了自然延伸。最绝的是十二门徒分在两侧,这四组人像愤怒、惊恐、怀疑、剖白,在视线上的冲突、紧张和透视线的互相作用和引导下,最终落点全部都汇聚到耶稣的脸上。
④今天,数字和图像再一次生成令人惊艳的新视觉图像方式,强力冲击了对于传统图像的产生和认知。视频、文献、图像、视觉符号等形成的泛视觉的图象,直接影响了美术的创作方式和呈现方式。从美国超写实主义画家查克·克劳斯的艺术之路,可以看出时代新兴科技——电脑对艺术家的影响。最初他用手指头蘸丙烯和油画颜料,模拟照片作画,后来他的画面追求电脑数字生成的色块图案逐格堆积,形成具有马赛克般花纹透明玻璃感的逼真肖像。
⑤图像和数字的合力能不能超越文字的垄断和隔膜,更有效地助力人类文明的发展呢?几千年前,传说人类之间由于语言不通,使通天的巴别塔不断建造和不断崩塌,充满了冲突和悲剧。海德格尔质疑人类建造的方式出了问题:“把世界有意地制造出来的这种无条件的贯彻意图的活动,被无条件地设置到人的命令的状态中去,这是从技术的隐蔽本质中出现的过程。”他对于这种违背自然规律和人的天性的技术征服充满了担忧,所以他认为“归根到底,这是要把生命的本质交付给技术制造去处理”。海德格尔质疑人们的生存模式,“是我们诗意的栖居吗?也许我们完全非诗意地栖居着”。他把艺术和科学并列为现代的根本现象,把让生活变得美妙的艺术,“视为人类生命的表达”。
⑥海德格尔描述了一种不同于中世纪的和古代的现代世界图像的时代。当然他的“图像”是有深意的。他说:“图像在这里并不是指某个摹本,而是指我们在‘我们对某物了如指掌’这个习语中可以听出的东西。这个习语要说的是:事物本身就像它为我们所了解的情形那样站立在我们面前。”“所以,从本质上看来,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
⑦今天所说的大数据,不是简单的数字加图像。数字要累积成海量(Volume),具备各种信息种类和来源的多样化(Variety),再进行快速有效处理(Velocity),经过筛选提取分析成为可共享的价值诉求(Value)。而图像也只有经过上述4V的综合,才能生成感知世界和认识世界的图像方式。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把握了图像就把握了世界,因为图像不是图像方式。也不能简单地担心可视化时代的文字会被图像代替,因为图像方式的内涵和深层,是对语言方式的理性逻辑和抽象分析。现在看到图像时,它的背后却是数字,而这一大串数字一旦发生重组和变更,就会产生万花筒般的新图像。
【1】标题中“遭遇”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中,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
①分开的双腿碰触到圆圈边缘,正好形成等边三角形
②当他站直时,水平伸出的双臂等于身高
③以肚脐为圆心划一个圆时,向上抬举的手臂的指尖触碰到圆圈边缘,并且正好和头顶相平
④他所展现的比例精妙与和谐,成了将数字和图像结合的经典名作
⑤这是一个四指为一掌,四掌为一足,六掌为一腕尺,四肘尺合全身,肘部到手的中指尖的长度为身高的五分之一,而肘部到腋窝的长度为身高八分之一的完美男人的比例
A.④②①③⑤ B.②①③⑤④
C.③①②⑤④ D.②③①④⑤
【3】推敲作者行文思路,概括第③段的内容。
【4】第⑤⑥两段引用了海德格尔的言论,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认为,文字的垄断和隔膜是巴别塔悲剧的根本原因。
B.他认为,技术制造会隐蔽和征服自然规律和人的天性。
C.他向往“诗意”,认为艺术与科学是人类生命的表达。
D.他认为图像不该是复制,而是对世界了解的具象化。
【5】分析第(7)段的作用。
【6】从全文看,当图像“遭遇”数字,会对人类文明产生哪些影响?
7、补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极言山之高峻险拔,让人感到惶悚。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3)“没有人是天生懂得道理的”,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道理是一致的。
8、默写
1. 《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
2. 《醉翁亭记》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 , ,
3. 《醉翁亭记》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 , , ,
4. 《爱莲说》中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 ,
5.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 , ,
6. 《送东阳马生序》写出从师求教道路之辛苦的句子: , , 。至舍,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人生中有超过对生命的热爱,有超过对死亡厌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想象手法,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一文用对比的手法突出阿房宫中音乐声之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面对群小诬陷、风气败坏的环境,在发出优愁苦闷、走投无路的慨叹后,仍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句与感叹生命的短暂形成对照,引出了下文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描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描述浔阳的音乐粗鄙到难以入耳,又用“____________”描述听到琵琶女演奏后心旷神怡的感觉,对比强烈。
(2)荀子的《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观点内容一致。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士大夫之族”讥笑别人称“老师”称“弟子”时的心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重从人们的主观感受侧面描写阿房宫错综复杂的建筑特点。
(2)《逍遥游》中庄子用以杯作舟、置焉则胶的例子,直接证明了“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望岳》尾联在意蕴上大体相同。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效孟郊体(其一)
谢翱①
闲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
忽忽如有人,起视不见处。
牵牛②秋正中,海白夜疑曙。
野风吹空巢③,波涛在孤树。
[注]①谢翱。南宋遗臣,景炎元年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建都督府。谢翱倾家募乡兵役效,任咨议参军,文天祥殉国后流浪浙江。②牵牛:星名,俗称牛即星。③南宋遗民惯用“秋风吹巢薄”喻指国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不着一字表现了秋夜月光的明亮、皎沽。
B.诗人心意烦乱,夜不成寐,步于空旷庭院,疑心有人,却又百寻不见。
C.“海白夜疑曙”,其实天并没有发亮,只是海色生白,令诗人有了错觉。
D.尾联的景物描写暗喻亡国之状,隐含着诗人对元兵扫荡南宋的痛恨之情。
【2】诗的首联写到庭院、柏影、荇藻,对表达诗歌情感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幼孤,养于诸父。力学,工为诗。刘鋹据五岭,昭州皆其地也,政繁赋重,民不聊生。渭率乡人六百逾岭,将避地零陵。未至,贼起,断道绝粮,复还恭城,则庐舍煨烬,遂奔道州。为盗所袭,渭脱身北上。建隆初,至京师,为薛居正所礼。上书言时务,召试,赐同进士出身,解褐白马主簿。县大吏犯法,渭即斩之。上奇其才,擢右赞善大夫。时魏帅符彦卿专恣,朝廷选常参官强干者莅其属邑,以渭知永济县。彦卿郊迎,渭揖于马上,就馆始与相见,略不降屈。县有盗伤人而逸,渭捕获,并暴廋匿者按诛之,不以送府。乾德中,通判兴州。州领罝口砦多戍兵,监军傲狠,纵其下为暴,居人苦之。渭驰往谕以祸福,斩其军校,众皆慑服。渭在郡以简肃称,及还,吏民遮道泣留。太平兴国二年,为广南诸州转运副使。初渭之入中原妻子留恭城开宝三年平广南诏昭州访求赐钱米存恤之及是渭始还故里乡人以为荣。渭奏去刘鋹时税算之繁者,重定田赋,兴学校。迁殿中丞。属有事交阯,主将逗挠无功。有二败卒擐甲先至邕州市,夺民钱,渭捕斩之。后至者悉令解甲以入,讫无敢犯。移书交阯,谕朝廷威信,将刻日再举。黎桓惧,即遣使入贡。就加监察御史,在岭南凡六年。徙知扬州,进殿中侍御史,改两浙东、西路转运使,入为盐铁判官。出知亳州,赐金紫,俄换宋州。加职方员外郎,为益州转运使。坐从子违诏市马,黜为彰信军节度副使。咸平二年,真宗闻其清节,召还,将复用,诏下而卒,年七十七。上闵其贫不克葬,赙钱十万,以其子建中为乘氏主簿。
(选自《宋史·周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渭之入中原/妻子留/恭城开宝三年/平广南/诏昭州访求/赐钱米存恤之/及是/渭始还故里/乡人以为荣/
B.初/渭之入中/原妻子留恭城/开宝三年/平广南诏/昭州访求/赐钱米存恤之/及是/渭始还故里/乡人以为荣/
C.初/渭之入中原/妻子留恭城/开宝三年/平广南/诏昭州访求/赐钱米存恤之/及是/渭始还故里/乡人以为荣/
D.初/渭之入中原/妻子留恭城/开宝三年/平广南/诏昭州访求/赐钱米存恤之/及是/渭始还/故里乡人以为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臣是周渭的字,寓意取自周文王在渭水之滨访得太公吕尚的古代传说。
B.解褐,意为脱去布衣服,担任官职。褐,粗布或粗布衣服,也代称贫贱者。
C.移书,即发布公文。这里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文书,也称“移文”。
D.赙钱,这里指真宗为表彰周渭为官清正,特在他死后赐钱十万以为褒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渭有胆有识,率众越岭北上。当时,昭州为刘鋹的地盘,政令繁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率领乡人想逃到零陵,连续遭遇盗贼,他独自脱逃到京师。
B.周渭精明强干,朝廷委以重任。当时名将符彦卿为魏博节度使,强悍专恣。周渭到永济县为令,对来迎的符彦卿,只在马上行拱手礼,表现出不卑不亢之风。
C.周渭勇于担当,多次为民除害。他斩杀军校,震慑为暴害民的戍卒;捕杀抢夺民钱的败兵,收到了惩一儆百之效。他离开州郡回京,吏民都拦道哭泣挽留他。
D.周渭为政简肃,一生高洁清廉。宋真宗听说了他的美德,想让他回京师予以,可“诏下”之际,他却寂然长逝。家贫不能下葬,是他生前“清节”的明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至者悉令解甲以入,讫无敢犯。
(2)坐从子违诏市马,黜为彰信军节度副使。
15、完成作文。
“断舍离”一般理解为舍弃不必要、无用的物品。而作家刘震云近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断”,是要断自己的烦恼,这是跟自己的关系;“舍”,才是扔东西,这是人跟物的关系;“离”,是要离开那些你觉得不是你朋友的人,这是跟他人之间的关系。
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是不断地得到很多东西,但是也要学会放弃,这样才能走得更快、更好。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请写一篇文章,在班会上与同学交流,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