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火车过了敦煌,从车窗向外望去,我的心灵为之一震,茫茫大漠,赤地千里,沙丘连绵,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旷远和雄浑从心底涌起。
B. 入春的大观园,春草萋萋,杨柳依依,桃花吐蕊,流水浅浅,游人置身于这秀色可餐的春景中,恍如回到了红楼之中。
C. 高中时我俩同桌,分别已20余年,他的性格依然开朗健谈,我们两人一见如故,完全没有生疏之感。
D. 云贵山区许多少数民族村落依然处在闭塞、落后的状态,筚路蓝缕的生活,永无休止的劳作,使他们的精神长期处于麻木之中。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②一女子因琐事欲跳楼寻短见,民警和消防员苦心孤诣地对该女子进行劝说,缓解女子的情绪,最终将其劝下,成功解救。
③我一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家行云流水的想象力、活跃的创新思维,基本决定了其远大科研目标的实现。
④职业劝募人和其他推销员一样,应该要有专业素养和职业规范,应该进退有度,不死缠烂打,更不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去劝人募捐。
⑤该巷风貌古朴,姓氏驳杂,不足400户居民,竟存在159个不同的姓,经这里继续南迁的族姓,曾回来寻根问祖的人不绝如缕。
⑥这篇文章看起来很温馨,但越温馨,却也越见出其后的悲凉,越衬出其后的人生之悲,并让那悲凉力透纸背。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①④⑤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废黜 处理 相形见绌 怵目惊心
B.间断 信笺 草菅人命 缄默不语
C.拊掌 果脯 惊魂甫定 釜底抽薪
D.撑腰 饼铛 瞋目而视 瞠目结舌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B.“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C.发挥“能人效应”,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农民更新观念,转换脑筋,增强本领,参与竞争,尽快致富。
D.“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5、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秀丽江山》主要讲述了刘秀在妻子阴丽华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与一帮兄弟浴血奋战,最终成为控地千里、坐拥百城的王者的故事。
②法西斯列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心劳日拙,不仅没有实现他们的政治野心,而且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③当汉朝使者问及苏武在匈奴的情况时,本就想留下苏武的单于只能闪烁其辞。
④尽管许多大书店都在销售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的莫言作品集,但我还是几经周折才买到这两套我钟爱的书,我欣喜地把它们放在书柜里敝帚自珍。
⑤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敬重态度。教养的获得是不可一蹴而就的,它是长期自我修炼的结果。
⑥“钓鱼岛”事件的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已有东山再起之势,我们对日本的挑衅行径要时刻保持警惕。
A. ①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念麦子
彭家河
麦子,是乡下最顾家的媳妇。
农历十月,水稻已装进了仓,踏实的农民们便早早地忙碌着麦子的婚礼了。光亮的犁铧、黑色的钉耙、带着农药气味的耧斗是麦子千百年来简陋的陪嫁,其实也不完全算是陪嫁,农家计算好的那些碳铵、尿素、农家肥才是麦子最好的嫁妆。在麦子离开家的前夜,老农便点起烟锅,叨念着哪块地肥,哪块地薄,平衡起麦子陪嫁的多少,掂量起麦子出嫁以后的日子的舒服与艰涩。丰盛的早餐过后,一家老少便扛上犁耙、炊具,连同孩子、耕牛、黑狗,一路浩浩荡荡,送小麦出门。小麦要远嫁到村外的山上、山下去了,农民就是小麦的娘家人。新犁过的田散发着纯朴的芳香,每一个畦埂都像用墨线量过那样的笔直,每一垄土都被铁耙细细地平整过,每一块大一点的坷垃都被敲碎,那是小麦的婚房,它们将隆重地迎接小麦的到来。一粒粒饱满的褐色的小麦马上就将成为这片整侍妥贴的土地上的新媳妇了。远离村庄,农户在田野垒起锅灶,露天生火做饭,袅娜的炊烟是麦子最后华丽的转身。这顿午餐,是为麦子摆设的婚宴。
嫁过去了,小麦深入土地,度起了蜜月。蜜月过后,她慢慢探出了头,害羞地出现在自己的院落,那望穿秋水的村庄便远远地成了她的娘家。在新的土地上,小麦越长越滋润,腰身越来越苗条。微风过处,麦子们在自己的家里不断地忙碌,有时也会在田野里载歌载舞,以细细的绿色绸带舞起秧歌。娘家的亲人会不时地过来走走,帮助麦子理理家事,拔一拔麦子的院子里生的几棵荒草;看到麦子生活幸福,也乐得吼几声山歌,于是山外的云就飘得更加悠然。
麦子守护着自己家园,默默担负着自己的责任。农夫的儿子打工去了,农夫的媳妇也打工去了,娘家的亲人基本上全到广东、深圳了,只有麦子仍生活在朴实的村庄。麦子独自顶风挡雨,养家糊口,是村庄最后的村姑。在乡下,她们没有私奔,逃离这个贫困的地方;她们没有绯闻,败坏村庄的名声。纷繁尘世,麦子是乡下最忠诚的妻子,是土地最贤惠的媳妇。
麦子的亲人们都到远方追逐梦想去了。有的带回了成扎的钞票,有的带回了时髦的衫裤,还有的把尸骨抛在了异乡。然而,麦子们仍坚守着自己的家园,默默地尽着自己的妇道。
麦子居住的村庄时常干旱,往往会长达半年没有雨水。村子没有自来水,没有空调,没有雪糕,村里的水分似乎被某种强大力量全吸到了城市,村庄更加干涸了。麦子仍顶着烈日,顽强地生活。纵然看上去如一个个村庄的弃妇,然而麦子还是无怨无悔,张罗着生儿育女。
所有麦子肤色的男女,都是小麦健康的后代。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继承着小麦遗传的色彩,这或许是小麦最大的安慰。小麦的子女一个接一个地来到都市,有的头发被染成红色、黄色、蓝色,有的脸上擦着雅芳、资生堂、欧莱雅,但总掩饰不住小麦的烙印。小麦惦念着四处散落的儿女,便以馒头、饼干、方便面的形式进城探望自己的儿女。那些工地上的苦力、流水线上的女工还亲腻着乡下的麦子,深深地想念着老家并仍然与馒头为伴,有的却早已恋上了生猛海鲜、麦当劳或雀巢咖啡,他们更愿意撕开面包,涂上牛油,过与霓虹灯相伴的更加洋派的日子。
进城的面粉有的时常出入烤箱,与各种香精、防腐剂甚至苏丹红一起,敷着厚厚的各型粉脂粉墨登场,在灯红酒绿中占据或者洁白的或者印着各色花纹的碟子。它们也许忘记了小麦的嘱咐,有的已经面目全非。
没有人听到麦子的叹息。深山里的麦子孤独地坚守着自己的家园。当城市在污染中变得越来越神经质的时候,才想起乡下的麦子,便四处呐喊着小麦的色彩。于是绿地、绿色食品、绿色水果、绿色软件、绿色建材等新词如雨后的麦苗拔地而起。但是,更多的人还是记不起乡下的麦子,只是记得乡下的绿色。
麦子在尘世间沉浮,麦子仍旧安然地生长。
村子里的男女一个一个进入城市,成为农民工、都市新贵或者都市盲流等。村庄也随之半个或整个地搬进城,镶嵌在城市与郊区的夹缝里。村庄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儿了,麦子也被抛弃在一旁。
山里山外的土地上全长出了野蒿,麦子失去了自己曾经坚守的家园。麦子,只得躲在村庄的粮仓里哭泣,直至死去。
野蒿疯长,让人忘记了麦子的家。然而,我却时刻惦念着乡下的麦子。
其实,麦子是最值得深爱的乡下女人。
(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麦子,是乡下最顾家的媳妇”点题,开门见山,表达了对麦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吸引了读者阅读兴趣。
B.农民像小麦娘家人一样“不时地过来走走”“乐得吼几声山歌,于是山外的云就飘得更加悠然”,表现出农耕劳动生活的惬意与悠然。
C.文章写“袅娜的炊烟是麦子最后华丽的转身”,是说一顿饭后,麦子将离开娘家,播种在地里,转变身份开始新的生活。
D.文章以麦子的亲人到远方追逐梦想而她们孤独与安然地坚守家园,表现进城农民所发生的各种变化以及留守农民的无怨无悔。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对麦子的评价开头,奠定感情基调;主体部分以时空为序,以麦子的出嫁过程及其子女进城以后的变化为主要内容展开叙述。
B.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写小麦在土地上的自然生长,短句与长句交相运用,用清新的语言写出农村乡野间的一派美好与祥和。
C.文章中说麦子“没有私奔,逃离这个贫困的地方”“没有绯闻,败坏村庄的名声”,含蓄地表现出留守家园的农民对土地的忠诚与恪守本分的淳朴。
D.文章写“进城的面粉……忘记了小麦的嘱咐,有的已经面目全非”,借物写人,意在表现对假冒伪劣产品堂而皇之占据市场的隐忧。
【3】本文在写麦子的出嫁上花费了一定的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4】本文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简要赏析。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两句,表明了作者不管自己的仕途如何起伏,都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及谭周围的树木,着意渲染了“______,____”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悲凉惨恻的心绪。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明确交代醉翁亭的位置及外形的句子是“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陈述自己临危受命的两句是“ , ”。
(2)李白的《蜀道难》中,写“五丁开山”的故事的两句是“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嵌入星宿名,极言山的高危,又刻画出了人们无可奈何的情态。
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
③李煜的《虞美人》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颇多,其中“________”一句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表现愁绪的绵绵不断。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杜甫《望岳》“ , ” ,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开头“ , ”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3)《庄子·逍遥游》以奇特想象展现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壮观图景的两句是“ ,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比兴手法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客再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中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暗示自己忍受委屈和指责,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要以前贤为榜样,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3)白居易《琵琶行》开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交待了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①
(唐)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①刘长卿曾因刚而犯上,囚禁狱中,后遇赦,贬为潘州南巴(广东茂名)尉,旋即移睦州(浙江淳安)司马。此诗作于他将往睦州,在江州告别薛六、柳八两位朋友之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承优诏”,看似美称皇恩浩荡,实际是用春秋笔法,以微言寄讽意,包含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激不平。
B.“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是将苦情暗暗向深层推进了一层。
C.颈联写出作者情感变化,他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作,但顾影观照自己满头白发,又跌落到无奈的伤感中。
D.尾联关合“别”的主题,主要写出薛柳二人告诫诗人要小心江上风波的殷殷叮嘱,足见情意真挚。
【2】赏析本诗颔联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和在结构安排上的作用。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吴潘二子事
(清)顾炎武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矻矻①。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
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鑨,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廷鑨得之,则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书冗杂不足道也。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曰:“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遂谢之荣。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不直之荣。之荣入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发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
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过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及第。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友,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二子所著书若干卷,未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减)
(注)①矻矻:kū,勤劳不懈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弃其诸生 诸生:各位弟子。
B.踵此而来 踵:跟随。
C.不直之荣 直:认为……有理。
D.无以甥贵稍贬其节 贬:降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继迁、固之后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尽子之财不足以给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则两人同也 且贰于楚也
D.而予视为畏友 项王按剑而跽曰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炎、潘柽章认为只有写出一代史书才能留传后世,于是,他们买来《实录》,又广泛搜集人们所收藏的文集奏疏,埋头写作,辛劳不已。
B.吴炎、潘柽章有才华而又有气节,在明朝灭亡之后以诗文自豪自娱,不与异族统治者合作。渐有名声后,两人应邀参与了《明书》的编辑。
C.文章既通过人物言行等正面描写来刻画吴炎、潘柽章的形象,也通过侧面描写,如对庄廷鑨的刻画来衬托吴潘二人。
D.作者详叙了吴炎、潘柽章两人蒙难的原因和经过,赞颂了他们喜好学习、身体力行的美德,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惋惜与怀念之情。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
(2)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闻:6年前,当时年仅19岁的青年小庞从外地回家途中发现4名女学生在水塘溺水,他奋不顾身跳下两米多深的水中救起她们。6年后,25岁的他不幸患上白血病,被他救起的4个女孩和他们的家属得知后,很快赶来医院看望,并为当年的救命英雄捐出了自己的心意。消息传出后人们纷纷慷慨解囊,使他前期的治疗费用得到解决,医院方面也表示将全力救治。
新闻留言一:终于等到一个暖心的正能量新闻了,看多了那些冷漠无耻,好不容易有一个佳话,让我又相信善良和美好了。
新闻留言二:这里有个新闻价值问题,有些媒体人认为反常才有新闻价值,好人好事一般不能被大家关注,所以不具新闻价值。
看了上述新闻和留言,你有什么联想或感触?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