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这是一所百年老校,在这里,百年古树掩映下的名人故居与现代教学大楼、图书馆完美融合的校园环境,营造出学校独特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
B. 网络运用的自如开放,使得网络小说在语言,风格和结构等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因此,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
C. 朱永新在“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上指出,阅读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D. 山西省通过大量的贴民意、暖民心的宣传教育,关于消费者权益的一些法律法规得到宣传,也促使经营者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尔卜尔筮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金石可镂 镂:雕刻
B. 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圣人无常师 常师:固定不变
C.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厚:向来交情深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决去:坚决离开
D. 傍行八道,施关发 机关:枢纽、关键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奉:进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日,网上出现了代办信用卡诈骗的案件,一旦你往犯罪分子寄给你的信用卡里汇入现金后,这些钱就会马上被分流到多张信用卡里并被人取走。
B.满足群众是深化改革的初心,群众自然也是改革效果的评判者,因而,群众满意与否将最终成为判定一切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C.在布达佩斯的老城区,私自改建被严格禁止,即使是保护级别最低的建筑,每一次改造也都需要文物部门的审批,而且审批程序极其严厉。
D.为了避免老人因长时间无人探视在家发生意外,青岛市市南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了针对独居和生活困难的老人的“免费送奶”探视服务项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反腐零容忍”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场风暴,在“苍蝇”与“老虎”之外,根本还在于以构建好保护官员、预防腐败的源头制度为关键。
B. 竞争上岗、庸者让位的人事制度对那些不思进取、天天混日子的干部职工,的确会感到很不适应,因而产生了不稳定感和危机感。
C. 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的情况,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D. 这几天大雾天气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这对驱散大雾天气将起到积极作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果确保赛事安全,成为组织方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B. 对那些刻苦训练的年轻运动员,即使他们在比赛中偶尔有发挥失常的情况,依然应该受到爱护,绝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倒。
C. 这次大会的志愿者服务已经完成了,我们咀嚼、体味这一段经历,没有失落感,有的只是在平凡事物中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
D. 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失业率已经超过20%,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所导致的。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是受中医历史文献的启发,而中医学史正是中国科技史的一个分支。这充分说明了科技史的应用价值。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在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创造了累累硕果,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深刻认识科技史的应用价值,加强中国科技史研究,努力实现“古为今用”。
中国科技史主要研究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揭示其发展规律。作为文理交叉的学科,科技史研究既有一般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又有自然科学的特点,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将其放在理学大类。从人文社会科学视角看,科技史与史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它研究的也是历史,只不过研究的是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的历史。然而,科技史研究因为具有自然科学的特点,又与一般的史学在“古为今用”上有着明显区别。
史学是研究人类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察往知来、古为今用是史学的重要功能,但这并不是主张史学要有实用性、应用性。毕竟,“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任何发生过的事情都不会一成不变地重演,史学的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指的是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而不是拿历史来硬套今天的事。但科技史由于是自然科学的历史,具有自然科学的特点,因此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一面,其中就包括特殊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因为自然科学是反映自然规律的知识体系,能经得起科学实验的检验,具有客观性,并能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领域以创造价值。与自然科学一样,科技史也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可见,对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我们主张的“古为今用”有着明显的应用性,强调发掘其应用价值,这不同于一般史学的“古为今用”。
今天,对于科技史所蕴藏的实用知识和应用价值,我们要深入研究、认真挖掘、合理开发,以更好为社会创造价值。如冶金史研究,湖北荆州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埋藏2000多年依然寒光耀目、刃薄锋利。一些专家经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采用了一种“金属膏剂涂层工艺”,这种工艺在当代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科技史研究促成了科技考古学的形成和发展,科技考古学已被列为科技史的分支学科,这是科技史应用研究的又一重要发展方向。科技考古研究可直接指导文物复制、修复和保护。如对曾侯乙墓编钟等的复制,无不参考利用了科技考古的研究成果。我国科技史研究的应用价值还表现在对科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以农业文化遗产为例,目前我国已确立了多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包括人类在与环境长期协调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农业生产系统。如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种养方式生态高效,鱼和稻形成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已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诸如此类形式繁多的农业文化遗产,对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景观、传承传统技术知识、发展可持续农业、增加农民收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支撑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知识,正是我国科技史的知识系统。
(节选自王星光《深究中国科技史的应用价值》)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 中医学史是中国科技史的一个分支,而屠呦呦受中医历史文献的启发发现青蒿素充分说明了科技史的应用价值。
B. 从科技史的应用价值看,加强中国科技史研究,为的是把祖先创造的累累硕果,努力实现“古为今用”。
C. 科技史研究虽然同时具有一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特点,但我国却把这个文理交叉的学科放在了理学大类。
D. 从人文社会科学视角看,因为科技史研究的是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的历史,所以又与一般的史学有着明显区别。
【2】下面对有关“中国科技史的应用价值”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 强调发掘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应用价值,我们所主张的“古为今用”不同于一般史学,它有着明显的应用性。
B. 专家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出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剑的铸造工艺在当代仍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这是冶金史研究的结果。
C. 科技史应用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是被列为科技史分支学科的科技考古研究,可直接指导文物复制、修复等活动。
D. 已确立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是对科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也是研究科技史的应用价值的又一表现。
【3】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A. 当今,天文学研究借鉴张衡设计发明的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是深究中国科技史应用价值的又一具体表现。
B. 任何发生过的事情都像“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般不能重演,所以我们并不主张察往知来、古为今用。
C. 复制曾侯乙墓编钟参考利用了科技考古的研究成果,这是对科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的有力证明。
D. 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认为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精练的文字描绘月亮升起后江面水天一色的辽阔画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作战时机很重要,但以小敌大也要提高警惕,当他亲自视察,“______,______”就乘胜追击,取得了胜利。
(2)古代诗文中经常可以看到对音乐的描写,《赤壁赋》中就用“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表现出洞箫凄切、婉转、悲咽、低回的音调。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刘裕这样的北伐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留那“______,______”。
9、按要求填空。
(1)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_____________》)
(2)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
(3)《琵琶行》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琵琶曲弹奏过程中,短暂的停止带来了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间四月芳菲尽,册寺桃花始盛开”,大自然中因为地域不同,气候往往会有差异变化而防房宫仅仅一宫之内,作者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天气的变化来突出歌舞乐曲盛况空前,可谓另具特色。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表明了辛弃疾忠君报国的雄心壮志。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述先帝没有嫌弃他的低微出身,反而委屈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他十分感动,因此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2)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从视觉和听觉着笔,生动形象地描写战斗场面的激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明送别时令,渲染了送别的氛围。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达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以四周寂静的环境描写烘托琵琶女演奏技巧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诗人宁可立刻死去,也不媚俗取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乡村景象的热闹与民风的淳朴。
1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红绣鞋·警世
(元)张养浩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①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②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③威风不见了!
【注释】①送了人:指断送人。②恰:才。③旧来时:从前。
【1】文中“警世”的对象是_________。从前后文推测,作者写的“深坑”应该喻指_________。
【2】卢前在《论曲绝句》中称此曲:“足为当头棒喝。”请赏析其妙处。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宝庆二年进士,调新喻主簿,已有能名。移浙两提点刑狱,时暂兼权浙西提举常平。拜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犒军民,减租税,养鳏寡孤疾无告之人,招兵置砦,给钱助诸军昏嫁。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拜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去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建康,士女相庆。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知无不为,蠲除前政逋负钱百余万缗,鱼利税课悉罢减予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修饬武备,防拓要害,边赖以安。其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可。召赴行在,迁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光祖厉声曰:“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粟辞;光祖探怀中文书曰:“某庄某仓若干。”王无以辞,得粟活民甚多。再以江安抚使知建康,郡民为建祠六所。乞致仕,不许。咸淳五年,拜知枢密院事兼参如政事,以监察御史曾渊子言罢。给事中卢钺复缴奏新命,以全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马光祖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B.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C.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D.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官职调动词语,指兼任官职。除此之外同样可以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还有兼、领、假、摄、守等。
B.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土地、军需、赋税、户籍、俸禄、粮饷、财政收支,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C.鳏寡,及鳏夫和寡妇。鳏,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指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鳏寡,可泛指老弱孤苦的人。
D.建祠,文中指为纪念官员功德,表达对造福当地的官员的感激之情而在其生前所立的祠堂,即建生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兴祖兴办教育,重视贤才。他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此外他对贤才也以礼相待,所征召的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
B.马兴祖加强边防,以固境安。他在建康任上曾招兵设寨,甚至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还曾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得以安定。
C.马光祖广施仁政,深受爱戴。他第二次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款,减免鱼利赋税,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
D.马光祖为民请命,不畏权贵。他写信给贾似道说如果定要在江东实行公田法,除非罢免自己:任临安知府期间,他厉声指责荣王,获得粮食,存活百姓。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
(2)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
15、按要求写作。
有时候,和解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有时候,和解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头。有时候,和解是消除争议的方案;有时候,和解只是无奈的选择。有时候,我们需要和解;有时候,我们拒绝和解……
关于“和解”,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和解”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