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B. 高中生读书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学会寻章摘句,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也可以对精彩段落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表达和鉴赏能力。
C. 作为十年的老友,我真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的话,但一想到这么多年的交情,拒绝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最后,我还是答应了他的不情之请。
D. 这本书热销的原因之一是,它的阅读对象是中低文化层次的读者,目的在于普及科普知识,所以书的内容写的平易近人。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腾讯视频前期市场表现不瘟不火,其国内网络食品市场份额占有量比不上爱奇艺和优酷,在打通内容制作的上下游及产业链后,实现逆袭,跃居行业第一。
②有著名表演艺术家认为用扬州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扬州评话必须用扬州方言来说,如果离开扬州方言,扬州评话就不名一钱。
③虽然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吃“大锅饭”、观念陈旧、论资排辈、人浮于事等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④为弘扬高尚文化,创造和谐美好的网络环境,不让低俗大行其道,应关闭“中国第一狗仔卓伟”等账号,加强媒体自律与民众监督。
⑤《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对众多变形金刚的刻画可谓穷形尽相,不仅塑造了很多经典的角色,如博派“领袖”擎天柱,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很多新车型。
⑥现阶段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危言危行过多限制,对孩子过度保护,往往会导致孩子自主性差、自理能力差、缺少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正值赵兄乔迁新居之际,小弟我无以为贺,唯有献上拙作一幅,聊供补壁。
B.晚生垂念师恩,本该当面贺寿,无奈路途迢迢,唯以贺卡遥祝老师寿比南山。
C.老朽年近半百才得此千金,难免骄纵了些。今后定当严加管教,再不唐突。
D.听说朋友来访,王强说:“真棒,明天我在府上备下薄酒,恭候各位光临。”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清朝时期,英国舰船经常侵犯中国领海主权,以保护向中国输送鸦片的贸易,鸿胪寺卿黄爵滋忧心忡忡。他上《禁烟议疏》给道光皇帝,列举大量的数据与材料证明鸦片的危害,提出为了严禁鸦片,应不惜动用死刑,以达到________的目的。
②出生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歌手云朵,独创“云端音”,高音音域跨越三个半八度,她独特的天籁嗓音和原生态唱法如入云端。她唱成名曲《爱是你我》时,与韩红唱《青藏高原》时的嗓音都________,令听者为之一振。
③敦煌研究院专家提出建立全球敦煌学研究中心,将敦煌文化基因植入当地产业发展,这一观点________,在学术界和当地引起强烈反应。
A.石破天惊 穿云裂石 振聋发聩
B.石破天惊 振聋发聩 穿云裂石
C.振聋发聩 石破天惊 穿云裂石
D.振聋发聩 穿云裂石 石破天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随着讨论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青少年沉迷网络有着往往复杂的成因,家庭缺位、教育失灵、社会失范都有可能造成。
B. 遗址中的墓葬,弥补了贵州地区史前洞穴遗址中不见墓葬的空白,为研究该地区史前人类体质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
C. 去年,中瑞两国宣布建立创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两国关系向前迈出的又一步,也是两国合作信心的体现。
D. 各有关部门要把“扫黄打非”工作作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谈谈“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
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当前,认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的思想道德资源,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是我们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当努力做好的一件大事。这里谈谈中华传统美德中“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的思想。
中华传统美德之中,有一种可贵的思想,叫做循序渐进。这一思想发端于《老子》,《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段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而不是虎头蛇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孔子主张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荀子集诸家之说而加以改造,乃化为己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发展到南宋,再经朱熹的创造性总结,遂成“循序而渐进”的至理名言。
为而不争,是蕴含于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又一可贵思想。若究其渊源,这一思想同样可以追溯至《老子》。《老子》最后一章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里说的“不争”,以“为”作前提。为而不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所谓的“为”是“为人”“与人”,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则是该书二十二章所言四个“不自”,即“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也就是说,人生在世,既要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也要做好自己,不要因“争”损害了自己的人格、品性等,这才叫做“为而不争”。孔子也主张“君子无所争”,只是讲法略异于老子,说的是“矜而不争”。也就是说,不争的前提是“矜”。同一个“矜”字,老子作夸饰、尊大用,主张“不自矜”,孔子则作庄敬持己用,虽讲法各异,但皆从严格律己出发。唯其如此,也就有了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正是弘扬先贤思想,孟子才会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古往今来,循序渐进、为而不争的思想有若春雨润物,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先人。然而近些年来,这样的思想被一些人渐渐淡忘了,急功近利、追逐金钱的坏习气蔓延滋长、无孔不入。结果,许多人对无序竞争、损人利己之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更有甚者,为了谋求一己私利,竟然践踏道德底线,损害国家、民族利益,弄虚作假,伤天害理。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民族道德素质下降。
凝聚人心、扶正风气,这是中国学人数千年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意识。北宋范仲淹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执著追求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早成旷世箴言,不胫而走。清代学者顾炎武著《日知录》,用整整一卷篇幅集中探讨历代社会的人心风俗问题,发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呐喊。晚近学人据以归纳,遂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而融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之中。见贤思齐,亡羊补牢。从当前社会风气的实际出发,学人似有必要多讲讲循序渐进、为而不争的道理,多谈谈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可贵思想。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经过较长一段时期努力,定然能使中华传统美德深入人心、蔚成新风。
(陈祖武2014.8.8《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循序渐进”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间万物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循序渐进历经发生、发展、改造、总结,最终成为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 |
B.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循序渐进作为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可贵思想,这一思想发端于《老子》。 |
C.我们做任何事情往往都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积少成多,锲而不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D.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努力做到循序渐进,它和“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严格律己、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是统一的。 |
【2】下列不能全面反映“为而不争”内涵的一项是( )
A.水利万物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德经》 |
B.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清••车万育《增广贤文》 |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
D.你永远不该怀着赚钱的目的去创办一家公司,你的目标应该是做出让别人深信不疑的产品。——马库拉对乔布斯如是说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要求我们无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始终如一地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而不是虎头蛇尾。 |
B.《老子》最后一章提及的“为而不争”, 孔子主张的“君子无所争”,这里说的不争,以“为” 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为前提。 |
C.社会的人心风俗问题为历代中国学人所关注,数千年来以范仲淹、顾炎武等为代表的中国学人以“凝聚人心,扶正风气”为己任,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
D.晚近学人根据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呐喊加以归纳,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融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之中。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⑴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虽然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__”;月亮虽然时圆时缺,“______________”。
⑵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之所以能做到不被外界的赞誉或非议所动,是因为他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到,渔人进入桃花源后,里面的人迎他回家,“_______”,热情款待他。数日后送渔人归去,叮嘱渔人说:“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了自己昔日在艰难时刻受命追随先帝。
(2)曹操在《观沧海》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山岛草木繁盛生机勃勃的景象。
(3)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嗅觉视觉的角度表现莲花清纯芬芳,玉立水中。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的譬喻,正面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持之以恒方能获得成功。
(2)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以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条线交汇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中。
(3) ________________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有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引述《谐》之言,描述鲲鹏凭借六月的大风,以“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姿离开北海飞往南海。
(3)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通过视觉描写,用夸张手法,着力描绘了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与下文的欢乐场面形成对比。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两句以香草作喻来说明自己遭 受贬黜的原因是德行高尚。
(2)《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写人的动作侧面表现蜀道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登高》后两联重在抒情,其中抒发诗人流寓他乡的无限悲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别
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B. 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C. 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D. 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2】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B. 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黄滔《马嵬二首》)
C.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
D. 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
【3】《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叶 生
蒲松龄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 ,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逆而问之。生日:“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亚魁。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日:“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 生亦喜。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勿作怪异吓生人。”生闻之,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公子闻之,涕堕垂膺。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天下之昂藏①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
(节选自《聊斋志异·叶生》,有改动)
[注]①昂藏:仪表堂堂,气度不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所如不偶 不偶:不对等
B.疾革难遽瘥 瘥:病愈
C.公喜,逆而问之 逆:迎接
D.所以淹君柩者 淹:长久停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公游扬于学使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辞而归,杜门不出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以犬马病 但以刘日薄西山
D.余深信焉 去今之墓而葬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生终其一生于科考,甚至死后也没有断绝;他知恩图报,因感念丁公的知遇之恩,不离不弃,死后化作灵魂去报恩,终让丁公实现科考梦想。
B.作者并非仅仅叙述了一个凄恻动人的故事,比照叶生,结合作者自己科考的辛酸往事,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者是借科考之事,抒孤愤之情。
C.本文文笔简练,描写细腻,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力避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做到了奇幻多姿,浪漫主义手法高超。
D.通过“异史氏曰”,卒章显志,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节,又谈了自己的看法,更抒发了对科考取士以及难得如丁公那样的知己的感慨。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
(2)天下之昂藏①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导师带着几十位学生野外考察,看到一名学生正要穿过一片沼泽地,他大声对学生喊:“小心,不要走错路,踩到沼泽则会沉下去的!”那名学生回头大喊:“老师更应该小心啊!我走错路,沉下去的只是我一人,如果老师走错了,沉下去的还有追随你的一大群学生。”导师沉默了,体悟到关心之外还有深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角度:①相互关心;②引导者的作用;③不要忘记提醒自己。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