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内江高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出动轰-6K飞机赴黄岩岛等岛礁附近空域进行了巡航,这代表了中国空军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直至不再被侵犯。

    B.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近日宣布第113、115、117、118号元素将加入元素周期表,而它们的发现者也将正式获得这些元素的命名。

    C.武汉市防汛指挥部就武汉市的防汛排涝应急救灾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负责人表示,预计今日22时全市的主干道渍水估计将全部消退。

    D.与中国合作的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单方面发布了终止合作的新闻公报,在公报中声称,中铁国际的能力满足不了西部快线公司希望及时有效推进项目的愿望。

  • 2、从词类活用角度,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相同的一组是  (   )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幽壑之潜蛟

    ③雄州列,俊采

    ④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食埃土,饮黄泉

    ⑥素留侯张良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如今,时代发生了巨变。我们依然要研讨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受了千百年的时间考验,其传达的很多道理依然牢不可破,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中央巡视组在各地巡视时发现,许多政府部门人浮于事,一些公务员在完成工作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以为自己很忙。

    乌克兰局势陡然升级,乌克兰的坦克摆出一副武力清剿的样子,而俄罗斯也是枕戈待旦,在俄乌边界俄方一侧部署了4万大军。

    一位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说:阅卷时所看到的许多考生作文至今记忆犹新。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

    巴西足球世界杯决赛,在加时赛后半段德国队打进一球领先后,不甘失败的阿根廷队困兽犹斗,全力出击,作殊死一搏。

    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上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A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①③⑥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蓟县滑雪场九成以上受伤者为初学滑雪者,大部分在未接受专业指导或训练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中高级滑道,从而导致自己受伤或撞伤他人概率更大。

    B. 全球主要客源市场的跨境旅游需求推动了全球游客数量的增长,中国、加拿大、法国、美国等国持续表现出稳定的跨境消费增长。

    C. 气象条件如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对京津冀大部分区域来说,即使是周边地区同时依据“大气国十条”规定的标准减排,也难以实现它所要求的浓度目标。

    D. 法治教育的开展不能一味地加大课时量,课时总量和学生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味地做“加法”无疑是与“减负”的初衷相违背的

  •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个小村庄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 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   久居这一带的人   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 看到这些彤、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 给予应有的评价。

    A.果然  可是  因为  所以  因而  才能

    B.诚然  只有  才会  才能  并且

    C.的确  但是  只要  就能     

    D/  因为  只有  才能  不仅  而且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圣诞节来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人,已经在按照自我特色、精神需要、时代特点、民族思维模式等等,对它进行了“无意的改造”,它与西方侧重家庭团聚和宗教氛围的主旨已相去甚远,成了中国式的狂欢节。在文化大同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的当下,中国不可能再是“原汁原味”的,它必然会容纳很多世界包括西方的文化元素,这也许正是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所在,而打造本土特色的“汉化版洋节日”,也更能让中华文化在世界存在中独树一帜,傲然挺立。

    时下中国,忙碌成为身不由己的发展节奏,不少人内心疲惫、焦虑,压抑,借助节日可以减轻压力,舒缓

    情绪、放松身心。而传统节日是家族式和内联试的,多太严肃、封闭。作为舶来品的圣诞节,则是互动式和狂欢式的。圣诞树上灯光闪烁、教堂里共唱颂歌……这些恰恰满足了中国年轻人的“浪漫和轻松饥渴”,洋节日就成了他们的“文化改造对象”,让洋节日和自我精神发展需要完成了亲密对接。

    (编自《“汉化版圣诞节”也是文化盛宴》)

    材料二

    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70后、60后、50后也参与其中。

    向大妈是位50后,近几年她也过起了“洋节”。说起过节的初衷,她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家庭比较传统,从小到大几乎没互相说过“我爱你’“我想你”这些内麻的话,直接的感情交流比较少,西方节日强调开放式的情感表达,正好给我们这样的传统中国家庭帝来了一个情感出口。”

    如今,中国人物质生活已十分富足,每个家庭都更加关注感情的倾诉和回应,更加关注彼此交流所带来的幸福感,而西方的一些节日正好迎合了这种心理需求,“我们是很传统的中国家庭,我们爱自己的文化,过这祥的节日并不是洋媚外,我们只是想在欢快美好的气段中表达欢快美好的追求罢了,”向大妈说。

    (摘编自《含蓄的中国人酱要一个开放的情感平台》)

    材料三

    我们强调要“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这并不等于禁止过洋节,两者并非不可并存。其实一味的推崇和一味的抵制都是无意识的体现,而这种无意识的思维方式才是不恰当的。

    年轻人热衷于过平安夜,却并不一定了解西方宗教,更不了解圣诞节的西方文化内涵。他们过圣诞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追捧时尚,结果不明就里地成了推动洋节盛行的生力军。从这个意义上看,与其说他们是在消费“圣诞节”,不如说是消费一种意义,一种符号。而很多厂家和商家为了谋取商机和赚取利润,利用和鼓噪了“圣诞节”,形成了“节日经济”,它虽然一定程度上成为促进发展的“本土性助推力”,但也在无意和无形中诱导了国人。

    (摘编自《该抵制的是圣诞节中的那些无意识》)

    材料四

    古人根据四季物候的变换,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又把两节气相交接之日定为“节日”。有民俗专家指出,这些植根于农业社会的节日,无一例外地都贯穿了热爱生命、追求健康、尊老爱幼、团结和睦、平安吉祥、爱国崇德等精神追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那么,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好玩起来、更受欢迎?近期有一项调查显示,55.1%的受访者认为应重拾传统节日文化内涵,37.7%建议增强节日的娱乐氛围,20.0%认为社区应该多组织传统节日活动,15.5%提出要注重节日活动对青少年的熏陶与感染。

    李河说:“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这是好事。但是,复兴传统,并不能照搬传统,有一些东西,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适应的是个时代和环境,当时移世易,当初的条件、环境都改变了以后,它要继续传承,透入到人们的生活,就需要创造性的转化,这种转化其实也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是靠某些特定的方法,甚至是行政命令这样的方式就能够完成的。”

    (摘编自《中国传统节日怎样更受欢迎》)

    1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到,洋节的流行是外来文化与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多样性现象,这一重合的过程往往会受到自我特色、时代特点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B. 材料二表明,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有表达情感与收获情感的精神需求,而西方的一些节日则恰恰充当了这种情感传递的平台。

    C. 材料三中,认为维护传统文化与过洋节日,两者并不冲突。作者并不认同在不了解西方节日内涵的情况下,盲目追捧时尚的行为。

    D. 材料四中传统文化遭遇的现状让人忧心,但作者同时用具体的数据来表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保护传统,前景可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当西方节日离开他的文化土壤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它原有的文化内涵就已经消失,我们过的其实是脱离了家庭色彩和宗教氛围的“汉化版洋节日”。

    B. 材料二中向大妈对于中西方节日态度的一番表述,恰恰证明了传统文化正在被国人一点点淡忘、逐渐走向式微的尴尬境遇。

    C. 中国的传统节日寄寓了团结和睦、平安吉祥等美好的追求,他的习俗是在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若想在今天重新焕发生机,传统节日就有与时俱进的必要。

    D. 如何复兴中华文化传统,李河认为:应该体现时代特点,顺势而变,空喊口号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明方法、定政策,将行动落到实处。

    E. 西方的一些节日,突出了互动,开放好玩儿有趣的特效,而这正好也能给传统节日,一个取长补短的借鉴,我们要适应新的条件和环境,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3我们不该一味抵制西方节日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习句读却不求师解惑,这是“”的糊涂作法,士大夫耻于相师,但和巫医乐师百工相比,士大夫“________”。

    (2)《逍遥游》中通过“________ ______”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本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

    (3)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太阳的意象来表情达意,既有初升红日,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也有瑰丽落日,如王维《使至塞上》中“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通过六种典型的夔州秋天景物,勾勒出一幅肃杀、凄凉的秋景图。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表示忧虑辛劳和安闲享乐导致的结果完全不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弦”本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管乐和弦乐的统称,古代诗文中常以“管弦”代指音乐来抒发情感,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老子〉八章》中,老子认为真正有智慧和聪明的人应该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充分说明了了解他人和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安定。

    (3)在《孟子·公孙丑上》中,对于学生问到的自己所擅长的地方,孟子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礼记·中庸》中,作者认为的“中”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_____________”而“和”则是这样一种状态,“_______________”。

    (5)在《逍遥游》(节选)中,庄子讽刺惠子的心如茅塞般没有开通的句子是:“_______!”

    (6)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 ”

    (7)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在滕王阁上所看到的晚霞绚烂、水天相连的宏阔景象,被称为千古名句。

    (8)在《黄冈竹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竹楼所见,一远一近,把竹楼与远山、近江的关系写活了。

    (9)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作者提到自己之所以要决定出远门去进行游学,除了担心自己长时间宅在家里文才会被埋没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0)《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阐明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钟嵘《诗品序》、白居易《与元九书》中也有类似说法,如:(一例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曹操在《观沧海》中渲染了大海的磅礴气势,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___________________”,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③《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 1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是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是最适合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家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

    (4)《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5)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鱼儿游耸动态的名句是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月亮圆缺更替、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2)在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刚刚出场、弹奏,琵琶女出场是“___________”,但出场后仍是琵琶半遮面;虽然只是三两声,却“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说在朝廷里做高官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③。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注)①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冬天。之前苏轼因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自求外放到杭州做官,后又请求调任密州,此词是他于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任时所作。②马耳、九仙山:密州(今山东诸城)周围风景秀丽的山峰。③南宋张淏《云谷杂记》卷三记载密州城北有台,“东坡为守日,葺而新之,子由因请名之日超然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是苏轼即将离任密州时所作,既有对密州风物的描写,也寄寓了词人的人生感慨。

    B. 上片先写词人登临密州有名的马耳山、九仙山时的所见,晴空里晚云飘逸,显得闲适自在。

    C. “真个是超然”一语双关,在抒发词人的超然情怀的同时,点出词人登临之处是超然台。

    D. 下片“小溪”三句。描写鸥鹭由团缩静卧到翩然飞去的情态,暗喻自己即将似轻烟离去。

    2本词上下片的内容结构及抒情方式有何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潘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召见濂,以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延誉之。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濂为文醇深,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B.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C.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D.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一般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

    B.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

    C.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D.安置,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文中指对获罪官员的处罚,是“谪宦”的一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聪慧好学,元代未曾入仕。他年少聪慧,有很强的记忆力,曾经跟从多人学习;他拒绝做官,入山著书立说。

    B.宋濂敢于直言,受到皇帝赞许。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不应该治他的罪,以免堵塞进言之路。

    C.宋濂为帝讲经,阐明治国之理。他讲授《春秋》,劝太祖用礼义教化百姓;讲授《大学衍义》,谏太祖要赏罚适中。

    D.宋濂文风醇厚,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受到极高推崇和广泛赞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5】文中宋濂两次被贬,各是什么原因?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2022年底,《咬文嚼字》评出的十大流行语之一是沉浸式沉浸式指在活动中全情投入,过滤无关知觉,达成融合体验,获得充分的心理愉悦。比如沉浸式阅读指以进入读物营造的情境、深层次掌握读物内容为指引的一种专注的、体验和认知相融合的阅读方法。号称代表未来的元宇宙采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营造强沉浸感,即利用头戴式显示器等硬件设备把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封闭起来,与外部现实世界不产生直接交互,突破时空限制,产生一种身临虚拟环境的感官体验。

    2021年底,媒体评出的十大教育热词之一是防沉迷,国家出台文件,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

    你怎么看推崇“沉浸式”体验的时代“防沉迷”?根据你的认识与思考,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