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文蕴含的哲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散文给羸(1éi)弱无力、视野狭隘、囿(yù)于个人悲欢的散文注入了强心剂,以思虑深远和格局开阔取胜,适应了社会转形期间知识大众的心理向度和精神需求。
B.莫扎特生前在家乡饱经冷落,屡受排挤,可谓命途多舛(chuǎn),但在他的音乐中,你听不到挫(cuò)折,听不到身世的飘零和心绪的隐秘,这确乎是一桩过于奇妙的事情。
C.明代晚期的十里秦淮,商业文明的发展如同脱缰野马,科考举子的集聚迸(bèn)发出朝议的力量,温柔乡里的歌女仿佛主持沙龙的名媛,令声气相通者有了恣(zì)意批判的空间。
D.有关《王者荣耀》的争论,泾(jīng)渭分明:一派从资本视角力捧,称颂其吸金能力封神,是手游届的荣耀;一派从教育视角批判,认定其茶(tú)毒学生,堪称教育领域的毒药。
3、下列诗词中,不属于虚写的一项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B.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在船舷上惊叫的外国游客,以及向我探询中国第一名胜的外国朋友,你们(终究/究竟)不会真正了解三峡。我们了解吗?我们的船在安安稳稳地行驶,客舱内谈笑从容,烟雾缭绕。明早,它会抵达一个码头的,然后再缓缓(启航/起航)。没有告别,没有激动,没有吟唱。
——《文化苦旅·三峡》
再列举下去有点“吊书袋”的味道了,就此打住吧。我深感兴趣的问题是,在华夏大地的崇山峻岭中间,天柱山究竟凭什么赢得了这么多文学大师的厚爱? 很可能是它曾经有过的宗教气氛。天柱山自南北朝特别是隋唐以后,佛道两教都非常兴盛。佛教的二祖、三祖、四祖都曾在此传经,至今三祖寺仍是全国著名的禅宗古刹。
——《文化苦旅·寂寞天柱山》
选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词语选择,均无误的一项是( )
A.渊薮(sǒu) 承载(zài) 奔泻
B.模样(mó) 船舷(xián) 终究
C.起航 吊书袋 崇山峻岭
D.赢得 气氛(fēn) 古刹(shà)
5、下列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高水平 增加决心 积累资料
B.提高质量 增强信心 收集资料
C.提高分量 增添喜悦 设计资料
D.改善方向 鼓足勇气 收藏资料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斯皮尔伯格在拍摄《辛德勒的名单》时说过:“每隔五十年,就是人类合上历史教科书准备遗忘的时候。”从这个角度讲,《长津湖》的出现正逢其时。我们观看这部电影,谈论这部电影,经由这部电影所构造的集体感知路径,来回溯那段被尘封的历史,理性沉思,观照现实。
《长津湖》拍出了新主流大片特别是革命历史战争片的新境界。中国电影有自己的战争片谱系和美学传统,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结合诞生过“三战”和《上甘岭》《英雄儿女》《大决战》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当然,一度也有这样的声音:中国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战争片,没有好莱坞式的“反思战争”的战争电影;中国的战争片只分“敌我”,不站在更高的“人类”的立场上去“反思战争的残酷性与荒诞性”。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长津湖》肯定不是“好莱坞式”的战争电影,影片的反战是站在正义的立场,站在祖国的立场,站在和平的立场之上,是以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为基础的。影片试图传递出“以战止战”的和平愿景,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这场仗,我们这一代人打了,下一代人就不用打了!”,以及毛泽东说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与伍连长说的“有的枪要开,有的枪可以不开”形成了不同层间的呼应,战争和敌我的辩证关系也具有说服力。这既是延续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现实主义传统,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对战争本身的思考,诸如残酷性、荒诞感、生死等。不被“有敌我,无战争”这种认为国产战争片缺乏所谓现代元素这样的观念带着走,我们拍出了《长津湖》这样的“在有敌我的前提下,有战争”的优秀的中国式战争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英雄的塑造不是“战狼”式的,而是相对严格地按照英雄叙事的标准模式进行,能激发起观众巨大的共情。
接受使命呼唤:伍千里背着哥哥伍佰里的骨灰回家,可刚到家,就收到了部队的命令出征。伍万里偷偷跟踪伍千里上了前线,被征兵入伍。伍千里深知战争的残酷与痛苦,最小的弟弟也要从军,他的内心是挣扎的。但“英雄”的定义,就是注定要去承担必须承担的使命。因此,伍千里带上了弟弟。
英雄经受磨炼:有观众会觉得火车上的一段略微冗长,但在英雄叙事之中,这一段又必不可少——这是英雄初出茅庐接受训练的时刻。想想《黑客帝国》中尼奥被唤醒,跟随墨菲斯接受训练的一段戏,就可以理解伍万里在火车上与老兵的冲突、成长和融入。
英雄需要精神导师:在伍万里作为英雄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哥哥,还有两位精神导师,一位是段奕宏饰演的打不死的英雄,当伍万里向他致敬时,段奕宏却呵斥他:“哪里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士兵的荣誉!”第二位是胡军饰演的雷公,除去战士的身份,雷公也只是一个向往战后回乡养老的普通人,这让他的牺牲显得更加震撼。
然而,影片注定没有属于胜利者的高潮。张涵予饰演的宋时轮。状态一直都像那个百年难遇的寒冬一样沉郁:他心爱的士兵还没有面对敌人,就因寒冷而被冻死。从这个角度讲,“冰雕连”的出现。是影片真正的高潮:那一瞬间,战争的残酷、牺牲的壮烈、反思的力度。在凝固的画面、沉郁的调性、深沉的痛苦中得到了呈现。
(摘编自田卉群《<长津湖>:以战止战的英雄叙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津湖》上映之时正是人们已经遗忘这场战争之时,它的出现让人们能追溯和回顾历史,理性沉思、观照现实。
B.与“好莱坞式”的战争电影不同,《长津湖》是“中国式”的战争片,在反思战争时有敌我、祖国、正义、和平。
C.在英雄叙事的标准模式里,英雄注定要接受使命的呼唤,所以伍千里即使挣扎,也注定会带上伍万里参与战争。
D.“冰雕连”的出现,让人们在凝固的画面、沉郁的调性、深沉的痛苦中深刻地反思战争的残酷、牺牲的壮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引用斯皮尔伯格的话,旨在就如何对待历史向人们提出警示,并以此引出对战争主题电影《长津湖》的讨论。
B.文章阐述伍万里在火车上与老兵冲突、成长和融入的情节时,引入《黑客帝国》中尼奥被唤醒的例子,属于类比论证。
C.文章直接引用影片中人物的台词,既能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又能通过人物表达对战争本身的思考。
D.文章采用“总—分一总”结构,围绕着电影《长津湖》论述了中国式战争片的新境界以及英雄叙事的标准模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津湖》这部战争片不但没有被“有敌我,无战争”这样的观念带着走,而且试图传递出“以战止战”的和平愿景。
B.《长津湖》在人物塑造上“去战狼化”的手法,让观众看到人成长为英雄的过程以及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更易产生共情。
C.《上甘岭》《英雄儿女》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的诞生,说明中国战争片有将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结合的传统。
D.在新主流大片常态化的背景下,历史题材的战争片要考虑如何处理我们自身的战争片传统与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之间的关系。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述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向别人学习,不仅能学习优点,也要看出别人的缺点并引以为戒。
(2)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的诗句写出了常年漂泊异乡的悲苦,又用“________”的句子展现了自己备尝艰难的人生。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从“变”和“不变”的角度来认识世界。从“变”的角度,他认为“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他认为“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出唐代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耻于从师的心理。
(2)《陋室铭》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传统节日村中热闹景象和淳朴民风。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2)盖均无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
(3)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
(4)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氓》)
⑵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 ((庄子《逍遥游》)
⑶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⑷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⑸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⑹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郁乎苍苍。 (苏轼《赤壁赋》)
⑺__________,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⑻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歌德说:“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杜牧在《赤壁》中说周瑜的获胜是机遇所致,其中表达这种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3)《赤壁赋》描写洞箫尾声凄切婉转、绵延不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螃蟹虽“六跪而二螯”,但是用心浮躁导致“__________”的状况。
(3)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感 遇①
陈子昂
苍苍丁零②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③何摧④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①公元686年,陈子昂参与边境平乱,而有此诗。②丁零:古代少数民族,曾属匈奴,唐时称回纥。③亭堠:边境守望的堡垒。④摧兀:险峻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联写无论多么险峻的城堡,如果守帅无能,也只是徒有虚设。
B.第三至第六联描写了险峻的亭缑,惨死的士兵,漫天的黄沙及西垂的落日,营造了一种阴沉、凄凉的意境,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C.诗歌最后两联使用虚实结合手法,抒发了诗人内心无比心痛,表达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D.诗人描写了边地荒凉悲惨的景象,抨击了边塞空虚、将士遗孤得不到体恤的弊政。
【2】请简要概括本诗的语言特色,并举例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 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 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 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B. 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C. 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D. 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
C. 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
D. 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B. 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C. 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D. 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2)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
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万方,刻船不可以索遗剑。(东晋·葛洪)
欲求新,则求变;欲求完美,则求常变。(英国 温斯顿·丘吉尔)
以上材料告诉我们要认清变化、应对变化和主动求变,引人思考。置身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身担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