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新疆克州高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老李对王老师说:“令爱太顽皮了,在班级给您添了许多麻烦,做为家长,我深表歉意。”

    B. 高峰和张冬是一对好朋友,张冬开了一个面馆,高峰答应好友一定前去光顾和捧场。

    C. 在公司的例会上,王厂长动员全厂职工一定要认真听取王总工程师的高见,并在短时间内落实。

    D. 王教授是一位书法名家,他的舍侄跟随其学习多年,早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温江区检察院积极探索深化检务工作的新途径,通过推行案件公开听证、文书说理、通报工作等,丰富了检务公开新内涵,展示了良好社会形象。

    B. 国家语委和央视联合推出的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系列节目,展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为增强文化自信做出了引领和示范。

    C. 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这不仅投射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也表明中国开始融入世界金融体系。

    D. 至于此次事故的原因,记者今日上午从台湾第九公路警察大队了解到,初步判断系因事故游览车车速过快,具体调查结果还需准确核实后对外发布。

  •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暇瑜互见  一筹莫展 咬文嚼字 B.歇斯底里  迷惑不解  刻骨名心

    C.根深蒂固 永往直前  兴高彩烈 D.三顾茅庐  味同嚼蜡  怀古伤今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的干部一定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否则就是对这一称号的

    ②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的惊喜,   着饱满的生气。

    ③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 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   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

    A.诬蔑 充斥 而是/或者 B.污蔑 充斥   就是/或许

    C.污蔑 充溢 而是/或者 D.诬蔑 充溢   就是/或许

  • 5、下列对文学名著《红楼梦》部分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空空道人抄录下一块无才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上面所写的故事,这就是《石头记》。

    B.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姑母的女儿,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姨妈薛姨妈的女儿。

    C.金钏儿与贾宝玉说笑,王夫人打了金钏儿一个嘴巴,撵了出去,后金钏儿投井身亡。

    D.贾宝玉的雀金裘被炭火烧了一个洞,林黛玉抱病补好雀金裘,表达了对宝玉的真情。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堂  号

    袁炳发

    听母亲讲,我们家从山东东平闯关东落户黑龙江时,发生过一件事。

    当时父辈兄弟三人奔扑同乡至黑龙江苇子沟,立足未稳,即遭遇水灾,全镇子人陷入困顿,几乎家家缺吃少穿。

    一天深夜,我家邻居、造纸厂的会计张爷,突然被鸡叫声惊醒,以为黄鼠狼又来吃鸡,便手拎棍棒冲出门。

    月色之下定睛一看,哪是什么黄鼠狼,是一窃贼在鸡窝行窃。此时窃贼也听见门外的动静,慌乱中弃物而逃。张爷将其所遗之物拿进屋中,亮灯一瞅,是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张爷家两只芦花母鸡。

    张爷把母鸡放出之后,凑近灯下细看布袋子,发现上面印着三个大字“敦本堂”。张爷想起,前些日子我大伯去他家借一斗玉米,正是用的这个袋子!

    听母亲讲这件事时,我还小,对“敦本堂”三个字不甚明白。上小学一年级后,父亲告诉我,“敦本堂”是我们这一支袁氏的堂号。那时候,家族堂号是一个标识或者说符号,更是一个家族自我建设的动力,也就是家风和对外立身的信誉。

    翌日一早,张爷拿着空袋子来到我们家,也不说话,将空袋子掷于地上,瞥我大伯一眼,鼻子哼了一声,扭头走了。

    我大伯见状,傻眼了,马上让我父亲去看下自家的布袋子在不在。

    当我父亲告诉大伯,我们家的布袋子的确不在了时,我大伯当时就哭了,说,这人丢不起呀!

    我父亲说,丢什么人,又不是我们干的,袋子是让人偷走了。

    我大伯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呀?咱们百口难辩!

    我大伯哭得很伤心,感觉对不起老祖宗,没有保护好家族名声。说着,就安排我父亲和叔叔收拾东西,回山东老家东平去,不在此处丢人现眼了。

    我父亲急了:我们是敦厚本分之家,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受冤屈。父亲掉头出去了。

    父亲要把这件事调查明白!

    事件发生时,正是阴历九月初,早晚有霜冻。夜间野兽出洞都会留下足迹,人畜如果晚间出来,踩出的痕迹也会像石膏一样凝住。我父亲在路上仔细查看,循着一趟可疑的足迹追出镇子,一追就是十几里地,追到了另一个屯子。那天半夜时分,我父亲带着两个人回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三人直奔张爷家。

    原来,偷鸡的是那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中年人是他的父亲,一起过来赔罪来了。

    这件事的结果不言而喻,我们家和张爷家的嫌隙弥合了。这件事的发生,非但没有给我们家族抹黑,反而赢得了许多好名声,苇子沟的人一下子就接受了我们家。

    我们家以敦厚本分立家,赢得了远近邻居的信任。这件事之后,张爷在造纸厂的厂长面前,极力举荐大伯哥仨到纸厂上班。

    哥仨到纸厂上班后,专选苦脏累给钱多的活干,两三年间,就挣得一份不错的家业。而且,当时从山东来时,只有大伯一人娶亲,经过几年打拼,我父亲和叔叔都娶到了一位好姑娘。就这样,我们家不仅没有退回到老家山东,倒是深深扎根在黑龙江了。

    扎根之后,大伯在正堂的一张桌子上,把祖辈牌位供上,并把堂号“敦本堂”三个字的横幅挂于牌位上方的墙上。其后,虽然历经世事沧桑沉浮,堂号始终静默地守候在那里。

    直到后来,我们家的牌位、堂号被一群人强行掷于火堆,焚烧一尽。为了保护堂号,大伯的一条腿也被他们打伤致残。

    而后,大伯每天都郁郁不乐。又几个月后,大伯去了趟县城,家里人不知他去干什么,问他也不作答,只是从他舒坦的面容上,猜测他可能是到县城做了一件大事。

    这个谜,直到大伯去世时才解开。

    那天,病中的大伯奄奄一息,大伯母给大伯换寿衣,当大伯母除去大伯身上的旧衣时,我们袁氏家族的大人小孩,都在他的前胸看到了刺上去的三个字——敦本堂。

    大伯母急忙问大伯:那次你去县城就是刺字去了吗?

    大伯吃力地点点头之后,长嘘一口气,就咽气了。

    ……

    时隔多年,回想自己为官多年,竟一尘不染,这才猛然惊觉——其实,大伯前胸上的那三个字,早已扎在我心里的最深处了。

    (选自《安徽文学》2017年第6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多用第一人称直叙句,既可以展现“我”的内心世界,又使文章更具真实感。

    B. 张爷因误会而对“我们家”失望,误会消除后又极力帮助“我们家”,爱憎分明。

    C. 作者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 父辈们坚守与保护,才使得“我们家”优良家风得以传承,并深入人心。

    2本文中的“大伯”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3从本文看,“敦本堂”这个堂号是怎样一步步深入“我们家”的? 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的意思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近。

    (2)朱自清《松堂游记》中写道:“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这情景恰可用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描写。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梨花比喻冬雪,描写大雪突如其来、景色奇丽壮观的情形。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则由菊花零落之景触发自伤之情。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3)“宰相府”公众号今天推出了一则“治学讨论”的征文启示,各位文学大咖纷纷跟帖发表观点。临川先生:学习首先当竭尽全力,这样才能不留遗憾,“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东坡居士:此言得之。“尽吾志也”固然不错,严谨治学的态度也很重要。鄙人游罢石钟山,顿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取的。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

    (2)“择吉”是中国人做大事前要做的事情,以期趋利避害,这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传统习俗。《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能印证这一习俗早已有之。

    (3)李白《蜀道难》善用神话传说,如诗中说蜀地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年“_____________”,以显其闭塞;后来“五丁开山”,才有了“_____________”这样的秦蜀相通。

    (4)《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暗指自己的刚烈不屈、与世俗难和,因为这是自古圣贤的处境;用“_____________”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因为这是前贤所推重的。

    (5)《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淇水有岸、低湿的洼地有边比喻凡事都有底线,暗示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6)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

     (2)   ,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   。(屈原《离骚》)

     (3)陛下亦宜自谋,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诸葛亮《出师表》)

     

  • 11、名篇名句默写。

    (1)“角”为古代军中用以传达命令的乐器,也是古代诗词中的常用意象。如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四面边声连角起”,又如“__________”。

    (2)古人常常借草木的状态比喻人事变化或者寄托思想感情,这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

    (3)“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平时栖隐在深渊之中,能腾云驾雾,如“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刻画蜩与学鸠飞翔姿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分别写女主人公望见复关前后神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使“六国足以拒秦”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而历史悲剧总是重演,正是因为“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江州李史君

    朱庆馀

    起家声望重,自古更谁过。

    得在朝廷少,还因谏诤多。

    经年愁瘴疠,几处遇恩波?

    入境无余事,唯闻父老歌。

    【注】①史君: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史,通“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夸张的手法,盛赞李史君踏入仕途时就有极高的声望,自古无人超过。

    B.颔联为流水对,上下联意思贯串:李史君之所以少在朝廷,正因其直言敢谏。

    C.第五句承上句而来,写李史君被贬往南方暑湿之地,也曾多年为瘴疠而忧愁。

    D.第六句设问,为李史君鸣不平:在长期贬谪中,他何曾遇到过君主的恩泽呢?

    【2】本诗尾联运用何种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试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北宋诗推苏、黄两家,然其间自有优劣:东坡随物赋形,信笔挥洒,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意之处;山谷则专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且坡使事处,随其意之所之,自有书卷供其驱驾,故无捃摭痕迹。山谷则书卷比坡更多数倍几于无一字无来历然专以选材庀料为主宁不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

    (节选自赵翼《瓯北诗话》)

    1用斜线给画线部分断句(限六处)。

    山 谷 则 书 卷 比 坡 更 多数 倍 几 于 无 一 字 无 来 历 然 专 以 选 材 庀 料 为 主 宁 不 工 而 不 肯 不 典 宁 不 切 而 不 肯 不 奥 故 往 往 意 为 词 累 而 性 情 反 为 所 掩。

    2“山谷”指,为宋代诗派之首。

    3作者认为苏优于黄,具体表现在哪两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