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文物资源丰富、文化需求高与文物利用效率低形成强烈反差,摆脱困境的关键是利用智能技术促进博物馆升级转型,才能使文物活起来。
B.两位吸毒少年的家属在医院痛哭流涕,他们没有料到,吸食新型毒品不到一年,孩子不仅性格变了,心、肺、中枢神经系统等也受到了致命的损伤。
C.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旅游已成为民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遗憾的是,不文明的旅游现象仍时有发生,影响了国人声誉。
D.丝绸之路沿线13个国家的234件文物精品汇聚于“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凭借其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共同讲述着丝路故事。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拙荆林氏,与鄙人风雨同舟二十载,既为爱侣,更为挚友。
B. 鄙人不不才,所述不过一孔之见,但还是请各位洗耳恭听。
C.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照顾,千言万语,全部写在了我惠赠你的诗里。
D. 承蒙您的厚爱,日后如有需要,鄙人定当鼎力相助。
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三国演义》中关羽死后,孙权害怕刘备与魏国联合起兵报仇,就把关羽首级献与曹操,想以此使刘备迁怒曹操。刘备果然中计,发兵曹操。
B.《边城》中,老船夫向二老求证那晚唱歌的情形,二老说“做傻子唱过一晚的歌”,语气中有对自己的后悔,也包含着对老船夫的埋怨。
C.《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梦到父亲告诉他被害的经过:克劳狄斯趁老哈姆雷特在花园里午睡,把致命的毒草汁滴进他的耳朵,夺取了他的生命。
D.《茶馆》中,常四爷不惧恶人,仗义执言。面对专横的二德子,愤言道:“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死后,欧也妮当家。她手下只有拿依,她和拿侬恪守葛朗台定下的规矩,所以她们的生活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4、下列对这段文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用行动诠释了担当精神的内涵:饱受摧残但不忘使命、秉笔直书的司马迁告诉我们,担当是一种责任;遭到排挤仍矢志报国、力主抗敌的辛弃疾告诉我们,担当是一种执着;身处暗夜仍以笔为枪、唤醒国民的鲁迅告诉我们,担当是一种风骨;历经迫害但反躬自省、叩问灵魂的巴金告诉我们,担当是一种境界。
A.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B.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作多表达抗敌报国之志,抒发壮志难酬之情,词风豪放,后人将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C.鲁迅原名周树人,他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他的小说代表作还有《祝福》《阿Q正传》等。
D.巴金曾获“国际但丁文学奖”,他的小说《家》主要表现了腐朽和新生的交战,反映出封建大家族衰亡的必然性。
5、下面对晴雯性格,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柔顺 B.叛逆 C.刚烈 D.聪慧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静(节选)
沈从文
春天日子是长极了的。长长的白日,一个小城中,老年人不向太阳取暖就是打瞌睡,少年人无事作时皆在晒楼或空坪里放风筝。天上白白的日头慢慢的移着,云影慢慢的移着,什么人家的风筝脱线了,各处便皆有人仰了头望到天空,小孩子皆大声乱嚷,手脚齐动,盼望这无主风筝,落在自己家中的天井里。
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左右,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望到一个从城里不知谁处飘来的脱线风筝,在头上高空里斜斜的溜过去,眼看到那线脚曳在屋瓦上,隔壁人家晒台上,有一个胖胖的妇人,正在用晾衣竹竿乱捞。
这晒楼原如这小城里所有平常晒楼一样,是用一些木枋,疏疏的排列到一个木架上,且多数是上了点年纪的。女孩子岳珉倚在朽烂发霉摇摇欲坠的栏杆旁,数天上的大小风筝。晒楼下面是斜斜的屋顶,屋瓦疏疏落落,有些地方经过几天春雨,都长了绿色霉苔。屋顶接连屋顶,晒楼左右全是别人家的晒楼。有晒衣服被单的,把竹竿撑得高高的,在微风中飘飘如旗帜。晒楼前面是石头城墙,可以望到城墙上石罅里植根新发芽的葡萄藤。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河对面有一个大坪,绿得同一块大氈茵一样,上面还绣得有各样颜色的花朵。大坪尽头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女孩子望了一会天上,又望了一会河水。河水不象早晚那么绿,有些地方似乎是蓝色,有些地方又为日光照成一片银色。对岸那块大坪,有几处种得有油菜,菜花黄橙橙的如金子。另外草地上,有城里染坊中人晒的许多白布,长长的卧着,用大石块压着两端。坪里也有三个人坐在大石头上放风筝。其中一个小孩,吹一个芦管唢呐,吹各样送亲嫁女的调子。另外还有三匹白马,两匹黄马,没有人照料,在那里吃草,从从容容,一面低头吃草一面散步。
望到马,望到青草,望到眼前的一切,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母亲,大嫂,姐姐,姊姊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胡胡涂涂坐了十四天小小篷船,船到了这里以后,应当换轮船了,一打听各处,才知道XX城还在被围,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到此地以后,证明了从上面听来的消息不确实。既然不能通过,回去也不是很容易的,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在此住下后,妈妈同嫂嫂只盼望宜昌有人来,姐姐只盼望北京的信,女孩岳珉便想到上海一切。她只希望上海先有信来,因此才好读书。若过宜昌同爸爸住,爸爸是一个军部的军事代表,哥哥也是个军官,不如过上海同教书的第二哥哥同住。可是XX一个月了还打不下。
过一阵,听到翠云Y头在晒楼说话:
“珉小姐,珉小姐,你来,看新娘子骑马,快要过渡了!”
又过一阵,翠云丫头又说:
“看呀,看呀,快来看呀,一个一块瓦的大风筝跑了,快来,快来,就在头上,我们捉它!”
女孩岳珉抬起来了头,果然望到一个高高的风筝,如同一个吃醉了酒的巡警神气,偏偏斜斜的滑过去,隐隐约约还看到一截白线,很长的在空中摇摆。
也不是为看风筝,也不是为看新娘子,等到翠云下晒楼以后,女孩岳珉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后来看到染坊中人在大坪里收拾布匹,把整匹白布折成豆腐干形式,一方一方摆在草上,看到尼姑庵里瓦上有烟子,各处远近人家也都有了烟子,她方离开晒楼。
下楼后,向病人房门边张望了一下,母亲同姐姐三人都在床上睡着了。再到小孩北生小房里去看看,北生不知在什么时节,也坐在地下小绒狗旁睡着了。走到厨房去,翠云丫头正在灶口边板凳上,偷偷的用无敌牌牙粉当成水粉擦脸。女孩岳珉似乎恐怕惊动了这丫头的神气,赶忙走过天井中心去。
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吧?”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
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
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
1932年3月30日
(有删改)
【1】关于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楼上”和“楼下”是平行共存的两个空间,随着小女孩正楼上、楼下移动,对未来的想象和家人的现状被反复带入故事。
B.“楼上”和“楼下”又是不同性质的世界,形成了驰骋想象和咀嚼现实之间的对立,也带来忘却现实和体验压抑两种情绪。
C.春天象征自由和幸福,绿地、葡萄藤、小河、桃花、马等充满生机,也象征着孩子在窘困的生活中对未来抱有的丝丝希望。
D.战争的阴影被作者有意淡化,只在作品中隐约提到,成为遥远的背景,使得春天的美好在孩子的眼里变得更加纯净和宁静。
【2】下列对语言艺术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形式对称,节奏徐缓,写出流水轻柔可亲的意趣。
B.“大坪尽头远处,可以看到好些菜园同一个小庙。菜园篱笆旁的桃花,同庵堂里几株桃花,正开得十分热闹”,“庙”“花”“闹”发音响亮,营造出欢快热烈的效果,与此景此情相互映衬。
C.“望到马,望到青草,望到眼前的一切,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各分句长短差别大,语势语调陡然突变,表现出女孩情绪落差大。
D.“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在头上高空里斜斜的溜过去”“有一个胖胖的妇人”,叠字强调了女孩的心力憔悴、风筝姿态的悠闲、妇人的亲切可爱,改为单字就妨碍作者在其中的情感寄托。
【3】《静》中的景物描写富于象征性,风筝是作品中一再提到的景物,请分析风筝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4】《静》是一篇诗化小说,请说说“诗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劝学》中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相似的道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蜀道难行,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
(3)杜牧在《赤壁》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讽刺了周瑜赤壁之战中成功的侥幸。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听而变色;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蜀道高险,让人望而兴叹。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阿房宫的地理走向,接着点出它一直通到了咸阳;然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出飞檐的状态。
(3)《赤壁赋》中,客在回答苏轼疑问,解说洞箫之音时,针对曹操之诗和赤壁旧战场连发两句反问。第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现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2)庄子《逍遥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随着外界的评价而改变。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非利足也。(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4)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7)_______________,实干兴邦。(顾炎武《日知录》
(8)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___。(《论语》)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______”一句借月倒映水中之景色做进一步的烘染,抒发离别之情;曲终“____________”借月色这一环境描写侧面烘托音乐强大的感染力,给人留下广阔的回味空间。
(2)李商隐在《锦瑟》中化用典故皎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比喻突出小溪曲折隐现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晁错者,颍川人也。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实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选自《史记·晁错传》,有删改)
文本二: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
(选自苏轼《晁错论》,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案标号涂在选择题答题区域。
己A欲B居C守D而E使F人G主H自I将J以K情L而M言N天O子P固Q已R难S之T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卿,官名合称,指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具体所指历代各有不同。
B.宗庙,帝王或诸侯供奉祖先牌位、祭祀祖先的场所。也可以用来代指国家。
C.“计画始行”与“始速祸焉”(《六国论》)两句中“始”字含义不同。
D.“可得而间哉”与“谗人间之”(《屈原列传》)两句中“间”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升迁为御史大夫后,建议就诸侯的罪过削减其封地,收取他们的近旁诸郡,商议时遭到窦婴的反对,其后晁错又更改律令,引来了诸侯的忌恨。
B.晁错的父亲从颍川赶来劝说晁错放弃削藩,晁错向父亲解释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国家安定,晁错的父亲担心祸患降临到自己身上,饮药自尽。
C.景帝为了平息吴、楚七国的叛乱,下令在东市斩了晁错,但吴、楚七国并未停止叛乱,于是让谒者仆射邓公担任将领带兵攻打吴、楚叛军。
D.在苏轼看来,即使没有袁盎,晁错也不可能免于杀身之祸,因为景帝并不认同晁错控制诸侯强大、削弱诸侯势力的做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2)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
【5】仆射邓公与苏轼对晁错的评价有何异同?请概括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②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③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④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⑤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史记》)
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中华经史昭示后人,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延展,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