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更证明了(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性、真理性和预见性。《共产党宣言》( )
①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为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奠定实践基础
③指明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探求全人类解放之路
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以下简称“对外关系法”),该法已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这既是新时代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战略之举,也是我国将对外交流与合作纳入法治轨道的长远之策。该法的通过( )
①有利于我国对外关系领域实现良法之治
②有助于推动建立我国主导的国际规则
③建成了保障对外关系的涉外法律体系
④有利于贯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和今后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因此,当前和今后做好金融工作要( )
①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②着力推进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
③将金融安全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中心工作
④着力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历史上,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这些都展现出( )
①文化样态由多样走向统一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②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涵养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格局
③革故鼎新的伟大创造精神使中华民族以领先姿态屹立于世
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顽强奋斗中,信仰的光芒熠熠闪烁,伟大的事业青春盎然,我们无比自豪,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下列能印证“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原创性贡献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围绕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31条政策措施。以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措施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稳定要素价格→减轻民企经营压力
②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健全融资风险分摊机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③依法保护民企产权→明晰利益主体权责边界→稳定投资预期→提振民企发展信心
④支持民企建立现代产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激发民企发展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湿地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近年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出了一系列强化湿地保护修复、加强制度建设的决策部署。我国从战略思想上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是基于( )
①价值观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正确的认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获得
④人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生命共同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央企在重组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和出发点,按照“专业化整合、平台化运营、生态化协同、市场化发展”的管理理念,积极推进“债务重组+业务整合+管理变革”一揽子方案落地实施。这有利于( )
①保证企业运行的正确方向,更好发挥国企“顶梁柱”作用
②完善公司组织机构,促进企业治理效能有效提升
③充分挖掘业务协同潜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④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中央财政在2023年四季度增发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这一举措( )
①发挥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调节资源合理配置
②有利于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减轻地方财政压力
③具有稳预期、惠民生、补短板、防风险的重大意义
④有利于扩大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近年来,“脱钩论”甚嚣尘上。西方国家一方面极力矮化中国经济的全球地位,另一方面又大谈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下列说法中与“脱钩论”违背了相同的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的是( )
A.顾客向:“你这有好书吗?”卖家答:“我这里都是好书,没有破损的书。”
B.父亲看着老师给儿子的评语是“和同学打成一片”,便质向儿子小“你和谁打架了? ”
C.临近开学,小明对妈妈说:“不能说我的作业写完了,也不能说我的作业没写完!”
D.理发师:“我给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理发。”顾客问:“你给自己理发吗? ”理发师无言。
11、2020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长江保护法。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时隔一年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第一站选择湖北,“问诊问效”长江保护法实施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全国人大常委会( )
①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在法律实施体系中,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
③行使了立法权和监督权
④严格执法,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提“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并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党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民主
②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切实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③必须坚持党和国家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
④金融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才能更加游刃有余。每天都在努力打拼,周末不妨给自己放个假,到户外走一走,让心情回归轻松、平静,让身体重新蓄积能量。这体现的辩证思维道理是( )
①要从思维的动态性出发把握事物的变化
②要不失时机地促进事物质的飞跃
③在度的范围内保持事物性质不变
④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八个字对这一思想的重大意义作出总结。“体”指本体,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优秀文化,亦指科学的思想理论;“用”指实践。“明体达用”主要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文化具有教育人民的功能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2022年7月21日,国家卫健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建立完善居家医疗服务规范,技术指南和工作流程,明确相关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居家医疗服务。积极提供居家医疗服务是( )
①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改善老年健康的重要举措
②创新养老服务方式,提升养老质量的制度保证
③优化人口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途径
④遵循市场规律,高效配置养老资源的现实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 )
①市场竞争的充分展开
②生产要素的分配激励
③财富积累的规范机制
④脱贫成果的巩固拓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我国税务部门持续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013年至2022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13万亿元。这反映出政府( )
①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②助力企业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③实施货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④通过宏观调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漫画《对手也会是朋友》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既要抓住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的发展
②坚持联系、全面的观点看待和处理问题
③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
④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2023年夏天,色彩斑斓的“多巴胺”时尚以高饱和、明亮鲜艳的色彩,撩动了年轻人的心。众多消费品牌纷纷在产品或物料中融入鲜亮色彩,多巴胺穿搭、多巴胺妆容、多巴胺咖啡、多巴胺茶饮等迅速流行起来。专家认为,多巴胺消费反映出年轻消费者渴望展示独特性、释放压力等的需求。该现象对当前促消费、稳增长的启示是( )
①用多样化、创新性供给激活消费动力
②用生产的稳定恢复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③用外观创新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④用培育新消费热点为生产注入新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下列对四个意义解读正确的是( )
①时代意义:洞察时代风云,顺应时代诉求,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②理论意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③实践意义: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④世界意义: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各国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与漫画《分析会》(作者:杨其标)所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③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④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会出现漫画《被苹果砸中的人不一定都是牛顿》(作者:鲁楠)中的现象,是因为( )
①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认识会受到人们不同的立场、思维能力等的限制
③目光短浅的人容易忽视那些本质的、长远的联系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将艺术作品赋予自己理解的过程,往往是令作品最具有魅力的部分。作品创作离不开对表达对象和本体语言的体验和思考,离不开对表现形式的探索与反思。从普通的艺术欣赏者的角度来说,随着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和理解越来越深刻,也会加入更多自己用心、深入的体验和思考,从而更能感受到艺术作品中传达出的深刻思想并与之产生共鸣。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是( )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再认和再现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性反映
③人的认识随着主体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④对事物的正确把握取决于人们的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这表明( )
①雇佣工人同奴隶一样处于被剥削地位,被“金锁链”锁住毫无人身自由
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③雇佣工人劳动价格的提高改善了阶级关系,使资本主义长久地存在下去
④资产阶级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
材料一: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正在悄然 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村庄将逐渐消失,不少独特的、传统的乡村文化随之消亡。
材料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内容丰富,明确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和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等六大任务。在城镇化的六大任务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被排在了第一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
(1)面对城镇化的浪潮,有同学认为:“我们不能让这些乡村文化消亡。” 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的认识。
26、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反垄断法常常被视为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宪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核通过《反垄断法》,法律规定承担反垄断执法工作的机构由国务院依据职权自主确定,同时,考虑到执法的统一性、公正性,反垄断法要求国务院设立反垄断委员会,明确规定了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职责,权限及其工作程序,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工作。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时建中评论:反垄断法的实施也将考验执法部门能否保持竞争中立的立场,使得反垄断执法成为一种常态。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人大和政府如何协调一致开展工作让反垄断调查成为一种“常态”。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断推动农村和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材料一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于2月5日正式发布。农业现代化是近三年农村发展的主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5%,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增幅连续第6年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1亿多;反腐深入基层,打击村官腐败,查处一系列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行为,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通过村民大会、村务公开等形式,保障了村民当家作主权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推动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稳步增长。
材料二 当前中国农业面临诸多难题,竞争力不断下降。在农业结构上,我国大米、小麦供需基本平衡,玉米严重过剩,国内产量已经供过于求,又进口了880亿斤,大豆则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达到80%,共进口了1634亿斤。从价格上看,我国有2.3亿农户,平均每户的耕种面积不足0.5公顷,分散化的生产方式,人力成本和生产成本高,粮价补贴政策又扭曲了市场,不能有效引导农民合理种植,导致国内价格背离国际市场价格;从质量看,我国的粮食产量虽高,但品质有待提高,优质、安全、有机的农产品,依旧供不应求。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推动农村和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并说明这一改革如何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
29、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从原来的商品交换广泛渗透到生产协作、技术和信息交流、资金融通以及劳务合作等领域,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严重冲击。为此,要我们要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