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标准状况下,112 mL某气体的质量为0.14 g,则其摩尔质量为________ 。
3、(1)在___________里或___________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电解质溶液之所以能导电是由于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了___________,产生了___________。
(2)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表明该元素原子___________电子,发生___________反应,这种物质是___________。
4、(1)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氨水成碱性的原因_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氨气,下列方法中可以选用的是 ____________。
①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 ②浓氨水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钠
③加热浓氨水 ④固态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加热
(3)管道工人曾经用浓氨水检验氯气是否漏气。在有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2NH3+3Cl2=6HCl+N2。反应中如果有1.7克氨气被氧化,则被还原的氯气体积为__________L(标准状况下)。如果氯气管道漏气,用该方法检验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常用氨氧化法生产硝酸,其过程包括氨的催化氧化(催化剂为铂铑合金丝网)、一氧化氮的氧化和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将铂铑合金做成薄丝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右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该装置 (填“能”或“不能”)形成原电池,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指出正、负极材料: 。当反应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时,消耗的电极质量为 g。
(3)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O2)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现设计一燃料电池,以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甲烷为燃料,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为电解液;则甲烷应通入 极(填a或b,下同),电子从 极流出,电解质溶液中OH-向 极移动。
(4)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完全燃烧,放出热量较多的是 (填编号)
A.固体硫, B.硫蒸气.
6、在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的冰雪灾害中,使用了一种融雪剂,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XY2,X、Y为周期表前20号元素,其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1 molXY2含有54 mol电子。
(1)该融雪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X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
(2)元素D、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与Y相邻,则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D与E能形成一种非极性分子,该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D所在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
(3)元素W与Y同周期,其单质是原子晶体;元素Z的单质分子Z2中有3个共价健;W与Z能形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化学式是_______。
(4)元素R与Y同主族,其氢化物能用于刻蚀玻璃,R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之一是OR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7、亚硝酸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盐,因其外观和食盐相似容易误食中毒。亚硝酸钠加热到320℃以上会分解产生
、
和
,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与
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
。由于
有毒性,将含该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严重污染,所以这种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处理方法之一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KI+___________=___________NO↑+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___________
(2)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酸 b.酸式盐 c.碱 d.非电解质 e.电解质 f.离子化合物 g.共价化合物
(3)用上述反应来处理并不是最佳方法,其原因是___________。从环保角度来讲,要将
转化为氮气,所用物质的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应该比KI更___________(填“强”或“弱”)。
(4)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分固体和NaCl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分别溶于水
B.分别溶于水并滴加酸化的
溶液
C.分别加强热并收集气体检验
D.用筷子分别蘸取固体品尝味道
(5)误食会导致人体血红蛋白中的
转化为
而中毒,该过程中
表现出的性质与下列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中
表现出的性质相同。
A.
B.
C.
D.
(6)已知亚硝酸钠可以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8、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x为质子数,y为最外层电子式)。试回答:
(1)当x-y=10时,该微粒为_______(选填“原子”“正离子”或“负离子”),当y=6时,写出该原子的电子式_______。
(2)当y=8时,正离子或负离子可能为_______(填离子符号,各写一例)。若它们形成化合物时离子数之比为1:2,则该种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
9、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请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做如图实验,以检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①实验中发现反应后,(a)中温度升高,由此可以判断(a)中反应是______热反应;(b)中______温度,由此可以判断(b)中反应是吸热反应。
②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已知1molCH3OH(l)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726.5kJ热量,,则
______726.5(填“>”“
”或“=”)。
(3)若适量的和
完全反应,每生成
需要吸收
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已知断裂1molH—H键、1molO—O键、1molO—H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akJ、、
。则
在
中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0、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Ca(ClO)2中三种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11、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与化学键密切相关。
I.下面是我们熟悉的几种物质: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上述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NaH的电子式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________。
Ⅱ.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电池电解水产生的气体制成燃料电池给卫星充电,可建立环保型的卫星供电系统。
(3)已知破坏键、
键、
键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498kJ、465kJ的能量。如图表示
、
转化为水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则b表示的能量为________。
若该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溶液,电池总反应为。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当转移2mol电子时,理论上有________g水生成。
(4)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
A.
B.
C.
D.
12、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Cl2。
(1)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
(3)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
(4)装置D用于收集Cl2,请将图中装置D的导气管补充完整。_____
(5)装置E用于吸收尾气,E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13、常温下,将20.0g质量分数为14.0%的KNO3溶液与30.0g质量分数为24.0%的KNO3溶液混合,得到的密度为1.01 g/cm3的混合溶液。计算:
(1)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
(2)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
(3)在1000g水中需溶解多少摩尔KNO3才能使其浓度恰好与上述混合后溶液的浓度相等?____
14、某同学研究和
溶液的反应。
资料:一定条件下,和
都可以被氧化成
。
实验一:
(1)取实验一ⅱ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经检验白色沉淀中含有。写出实验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二:取实验一ⅱ中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2)探究溶液棕黄色褪去的原因
①重复实验二操作,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如下对比实验:
a、将湿润淀粉试纸置于ⅱ试管口,实验过程中,试纸逐渐变蓝。
b、将湿润的淀粉试纸置于ⅱ试管口,实验过程中,试纸始终没有明显变化。
此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取少量ⅳ中的无色溶液进行以下实验,证实其中含有。
其中试剂X可以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碘水b、溶液c、
溶液
③请写出棕黄色溶液褪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综上可知,和
溶液产物的生成与反应物的用量有关。
1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
(1)分液时,下层液体先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___。
(2)I2易溶于乙醇,可用乙醇代替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___。
(3)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___。
(4)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1/3容积的试管加热____。
(5)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