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发生如此变化是因为哪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实施( )
年份 | 农业总产值(亿元)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1952年 | 46.5 | 11.4 |
1978年 | 155.6 | 212.1 |
2014年 | 11352.3 | 64369 |
A.西部大开发
B.脱贫攻坚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2、李华同学在图书馆翻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书是
A.《论语》 B.《左传》 C.《资治通鉴》 D.《史记》
3、宋朝时期,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瓷器制作精美,畅销世界,中国因此开始被称为“瓷之国”。下列城市中,有“瓷都”美誉的是( )
A.长安
B.泉州
C.大都
D.景德镇
4、下面作品内容描写了“六月飞雪”“感天动地”的是( )
A.《资治通鉴》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声声慢﹒寻寻觅觅》 D.《窦娥冤》
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描写的是
A.汉初的休养生息
B.三国鼎立局面
C.南宋的偏安
D.满洲入主中原
6、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唐朝的电视专题片,下列哪一情景可以入选( )
A.农民用筒车灌溉
B.使用秧马拔秧
C.使用纸币“会子”
D.长安城内有热闹的瓦子
7、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商鞅变法则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B.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C.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
D.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8、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它是在描述( )
A.长城
B.灵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9、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成就属于此时期的是( )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交
③中日建交 ④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二人共同的历史功绩是( )
A.修筑灵渠
B.在长安设立太学
C.统一文字
D.加强中央集权
11、《元朝其实很有趣儿》将您带进蒙古元帝国的历史,领略其百年风云,兴衰成败。作为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下列不能反映其进步性的一项是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推行了行省制度
C.加强了民族交融
D.大规模发动战争
12、“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该诗描述的社会现象出现在
A.夏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13、“腹里”是元朝对中书省直辖地区的通称。当时被称作“腹里”的是
A. 山东山西河北
B. 山东山西河南
C. 山东山西陕西
D. 山东山西北京
14、在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结束这种局面是在哪个朝代建立之后( )
A. 东晋 B. 隋朝 C. 宋朝 D. 清朝
15、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反映夏王朝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的一处都城遗址,该遗址是( )
A.山顶洞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二里头遗址
16、电视剧《杨门虎将》展现了杨家氏族为保卫大宋江山洒尽热血的感人画面。剧中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力劝皇帝御驾亲征的人物是
A.石敬塘
B.寇准
C.李纲
D.岳飞
17、《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领兵过河后把锅打破,把船凿沉,不胜利不生还,故后有成语“破釜沉舟”,该成语出自哪一场战役?( )
A.涿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18、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9、殷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下图器物在河南安阳出土,它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大盂鼎
D.铜象尊
20、《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东京城的繁荣景象。下列现象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
A.锦帛铺临街开店
B.小酒馆悬挂招牌
C.书店售卖活字印刷书籍
D.说书人讲述窦娥的故事
21、“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诗中所描述的伟大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白渠
22、著名战役: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发生了________之战、马陵之战、________之战等著名战役。
23、吴承恩写的《________》出现于明代中期,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
24、列举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的建立者及民族完成下表:
25、202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度过了她的六百岁生日,北京故宫在历史上也叫皇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例如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________。
27、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国家
(1)音乐传入中国,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国家,今天的印度——
(3)派大批遣唐使学习,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8、天京事变后,____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其写成的《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9、雍正帝,设立_____,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30、
31、朝代建立者
夏朝 商汤
商朝 禹
周朝 嬴政
秦朝 姬发
西汉 刘秀
东汉 刘邦
32、列举战国七雄(7分)
3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进行了以“民族交往”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活动任务。
任务一【资料研读--进行历史解释】
(1)根据下列资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间进行“长期的交往和斗争”带来的影响。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期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进行了长期的交往和斗争,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在此期间得到发展。
任务二【运用表格--梳理历史史实】
(2)根据提示信息,将表格①处的内容补充完整。观察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列举西晋时期内迁到今天山西境内的少数民族。
任务三【史论结合--阐释历史观点】
(3)根据下面材料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以“中国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字数不限)。
尽管历史上各民族间有友好交往,也有兵戎相见,历史上也曾不断出现过统一或分裂的局面,但是各民族间还是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祖国,促进了中国的发展,这才是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