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和北宋时期时和时战,使辽宋之间保持着很长时间和平局面的事件是
A.改革科举
B.重视水利
C.澶渊之盟
D.鼓励垦荒
2、下列内容属于史实,而非传说的是()
A. 炎帝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B. 半坡人制造彩陶
C. 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D. 炎黄二帝联合击败了蚩尤为首的部落
3、据史书对下图工具的记载:“如纺车,以细珠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结合图文信息,判断此工具的作用是
A.利用水力,变革纺织技术
B.用于清淤,保证河道畅通
C.利用水力,保证农田灌溉
D.用于农业,提高耕作效率
4、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厉行俭约,轻徭薄赋,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下列史实与他无关的是
A. 以民为本,勤于政事
B.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C.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D. 用酷吏打击旧势力
5、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
A.东北遭到俄国入侵
B.台湾被荷兰强占
C.新疆大、小和卓叛乱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6、战国时期由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是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三峡大坝
7、“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此记载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国家的兵源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巩固周王的统治
D.分割诸侯的兵力
8、去年春天疫情严重期间,妈妈在家闲着没事总爱给你炸油条吃吧。其实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此名称反映了百姓对秦桧的极大愤恨,同时对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
A.岳飞
B.郑成功
C.文天祥
D.张骞
9、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火,对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获知北京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
A.神话传说 B.大胆想象
C.历史文献 D.遗物遗骨
10、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B.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1、“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下列体现这一主张的政策是
A.分封制
B.刺史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推恩令
12、下列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火药②造纸术③活字印刷术④司南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④②③①
13、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B.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
C.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D.元朝时形成了新的少数民族一—回族
14、“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
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
B.已饲养家畜
C.会分工合作
D.懂得人工取火
15、“唯殷先人,有典有册”,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
A.夏朝开始 B.商朝开始 C.西周开始 D.东周开始
16、南朝时期,人口众多,商业最为活跃的城市是( )
A.洛阳
B.建康
C.长安
D.成都
17、司马迁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搜索历史资料以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A.坚持“有闻必录”
B.轻视文献记
C.注重实践调查
D.忽略鉴别材料
18、《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的霸主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9、丝绸之路被称为是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 中国的造纸术由此传入欧洲
C. 日本派使臣来到中国
D. 西域的音乐舞蹈不断输入
20、英明的统治者善于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统治政策。东汉建立初年,刘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社会经济,这些措施包括( )
①下令释放奴婢 ②减轻刑罚 ③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④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⑤颁布“推恩令”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1、公元前____世纪后期,秦国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的封建王朝。
2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指引着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请根据所学内容,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1)①____年,②____会议在 ③____(地点)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的④____(地点)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⑤____的转折点。
(3)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⑥____(地点)召开了第⑦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确立了⑧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4)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中国共产党代表亲赴⑨____,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最终,双方代表签署了“⑩____”,为中国的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23、汉朝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汉武帝。
24、《____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5、元谋人距今约 ______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约 ______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山顶洞人”。
26、唐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吐蕃关系友好,其中先后嫁入吐蕃的两个唐朝公主是______,_______。
27、从下面的《清朝疆域图》,我们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疆域,请在图中的A、B、C三处写出清朝前期的疆域所至名称。
28、唐朝僧人_________东渡日本;___________西行天竺。
29、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的抗元名将是_____。
31、连线题
两宋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也是民族关系进一步融合,发展的时代。根据所学知识
请你将以下政权名称、建立者及都城,用线段正确地连接起来。
政权的名称 建立者 都城
契丹(辽) 元昊 开封
西夏 赵匡胤 兴庆府
北宋 阿保机 上京
32、列举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派及代表人物。
(1)学派:___________ ,代表人物:_________。
(2)学派:____________ ,代表人物:_________。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中赞扬了秦王的什么功绩?
(2)“扫六合”后,秦王给了自己什么称号?
(3)秦王为巩固这一成果采取了哪些措施?任举两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