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新疆五家渠初三(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世纪是一百年, 世纪与年代之间换算有一定规律。例如,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可表述为公元前21世纪早期。那么,西汉的统治时期(公元前202年一公元9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3世纪晚期——公元1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早期——公元 1世纪晚期

    C.公元前2世纪晚期——公元1世纪早期

    D.公元前2世纪早期——公元1世纪晚期

  •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秦朝法律严酷

    B. 陈胜想称王

    C. 老百姓快饿死了

    D. 天下大雨

     

  • 3、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对这部宪法表述,正确的是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③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④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4、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十大思想家之一,他创立了(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

  • 5、历史画作记录了历史信息。下表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时期

    画作

    唐朝

    《步辇图》

    北宋

    A.赵州桥

    B.《送子天王图》

    C.《清明上河图》

    D.大都平面图

  • 6、黄帝陵是全球炎黄子孙心中的圣地和精神家园,是海内外华人华侨与祖国联系的重要纽带。以下发明创造与传说中的黄帝无关的是

    A.制作铁农具 B.挖掘水井

    C.建造宫室 D.发明弓箭

  • 7、“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含义是坏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佐证这一观点

    A.夏启 B.周武王 C.商汤 D.商纣王

  • 8、《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中国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曾经错失了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导致错失第一次重大机遇的政策因素是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八股取士 D.盐铁官营

     

  • 9、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属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是

    A.随着魏、蜀、吴的建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B.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

    C.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曾派卫温到夷洲

    D.三国鼎立是从混战到局部统一,是历史进步

  • 10、禹的父亲鲧用“堵”的办法治理黄河水患失败,禹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这彰显了大禹治水

    A.公而忘私

    B.勇于创新

    C.严于律己

    D.宽以待人

  • 11、下面是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12、文化艺术来源于生活,喜欢下象棋的人都知道在棋盘上有个“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以下哪次战役有关?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楚汉战争 D.阪泉之战

  • 1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 B.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下令“兵皆罢归家”,释放奴婢 D.废除严刑峻法

  • 14、宋初文举每年录取进士至多10余人,后文举规模逐渐扩大,每年录取进士增至数十人,甚至200余人。相反,武举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1110年规定限额,每次武举只能取10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宋朝(     

    A.等级森严

    B.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 15、歌曲《爱我中华》中有一句歌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一个民族是在元朝融合形成的:

    A.蒙古族

    B.回族

    C.满族

    D.藏族

  • 16、《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了

    A. 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 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 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多彩,商业繁荣

    D. 元代民族压迫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 17、自唐朝建立历时290年,结束唐朝统治的是( )

    A.安禄山

    B.黄巢

    C.史思明

    D.朱温

  • 18、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

    B.南宋纸币是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C.元朝境内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D.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 19、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次革命被镇压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 D.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

  • 20、下图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繁荣与开放

    B.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间交融开始出现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______________,密切了汉蕃关系,受到两族人民的尊敬。

     

  • 22、“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唐朝诗人______的诗句。作者被称为“______”。

     

  • 23、________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异发明的;元朝用金属作简,取代竹简,发明了________,这比以前的突火枪威力更大。

  • 24、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国家

    (1)音乐传入中国,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国家,今天的印度——

    (3)派大批遣唐使学习,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 25、使用磨制时期的时代叫做______时代。

  • 26、________时期的人们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________。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由此开始。

    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内刻有近500个文字,这种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做“________

  • 27、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 ______(地点)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 ______(地点)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 28、雕塑: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__________和河南洛阳的_________

  • 29、唐朝时,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高僧是____。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____来华,看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 30、辽国和西夏的建立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题文)连线

    晋文公_____________问鼎中原

    楚庄王_____________退避三舍

    孙膑_____________卧薪尝胆

    勾践_____________围魏救赵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的都城: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的起义: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羲之的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我国古代先民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的历史,积淀成浓厚的文明。李老师,以此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改进工具·见证经济发展)

    (1)指出图1工具的用途,图2工具的出现,在农业生产上有何进步进步性?

    任务二(传承文化·挖掘思想内涵)

    (2)观察下面图片,将人物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处,并从中任选两个学派,写出他们的思想主张。

    任务三(建设制度·彰显政治文明)

    (3)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4)图3图4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异同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