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新疆昌吉州初三(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列哪项属于王位世袭制

    A. 禹传位给伯益

    B. 舜传位给禹

    C. 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

    D. 尧传位给舜

  • 2、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D.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3、唐朝是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开始于(  )

    A.黄巢起义

    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宦官专权

  • 4、宋太祖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坊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对此采取的措施是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②禁军高级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④推行保甲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5、学习“盛唐气象”这一课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走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 6、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

  • 7、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 8、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开始形成于元朝的少数民族是

    A. 回族

    B. 维吾尔族

    C. 壮族

    D. 满族

  • 9、东汉末年以来,北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B. 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C.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

    D. 北方统治者强制移民

  • 10、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假借

  • 11、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武则天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 12、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它的复制品已被联合国永久收藏,它是

    A.

    B.

    C.

    D.

  • 1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 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B.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族诸侯   D.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 14、黄河流域第一个国家是谁建立的

    A

    B.

    C.

    D.

     

  • 15、“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是《过秦论》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这一事件是

    A.大泽乡起义

    B.巨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黄巾起义

  • 16、二里头文化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夏文化的一扇窗户。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的大型宫殿和小地穴屋同时存在,这说明当时社会出现了(       

    A.国家政权中心

    B.严格的等级界限

    C.地下排水设施

    D.建造房屋的技术

  • 17、迁都洛邑的周天子是

    A.周幽王

    B.周厉王

    C.周武王

    D.周平王

  • 18、襄阳人杰地灵,许多名人做出过杰出贡献。刘秀的贡献是(     

    A.匡扶汉室,建立蜀国

    B.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C.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D.辅佐吴国,春秋争霸

  • 19、“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顾恺之 D.宋应星

  • 20、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徐霞客游记》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____,北抵____,(古代地名),南至____,古代地名)。

  • 22、南宋时著名的抗金将领是__,他领导的“岳家军”英勇善战,在__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 23、下列主张代表的各是哪家学派?

    (1)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___________

    (2)主张实行“仁政”,认为得民心才能得天下。___________

    (3)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提倡节俭。___________

    (4)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___________

  •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的冶铸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而达到高峰。在当时的亚洲大陆上,商周的青铜冶铸业所产生的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春秋晚期是铁器时代的初期,但是铁器时代的到来并没有立即导致青铜工业的衰退,相反,由于战国时代生产技术的普遍提高,使得青铜器的铸造技术亦有新的发展。大约到了战国晚期,高水平的青铜铸造业由于冶铁工业的突飞猛进而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但在某些特殊产品的领域中,仍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摘自马承源主编《中国青铜器》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填写“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填写“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填写“不涉及”。

    1)中国的青铜时代大约经历了1500年左右,历史悠久。(     

    2)商朝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礼器居多。(     

    3)铁器时代的到来导致了青铜业的立即衰退。(     

    4)商周时期青铜艺术精美,在亚洲大陆熠熠生辉。(     

    5)青铜铸造技术因战国时期生产技术的提高有新的发展。(     

  • 25、_________是我国封建社会史上第一个盛世;_________(人物)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 26、关汉卿的著名悲剧作品是(_______)。

  • 27、宋朝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设置_________来加以管理。

  • 28、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_____________,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我国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_____》;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是_____

  • 30、每年清明众多海外华侨踏上寻根之旅,共同祭拜人文始祖炎帝和__________;每年十月赶赴“东方圣城”——山东曲阜,拜谒__________ ,感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贾思勰                         《归园田居》

    陶渊明                         《齐民要术》

    王羲之                           《兰亭序》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不少于3个)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航海变迁)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到中国时的日记中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但中国船的构造不适应航海。……(在定海时)惊奇的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德逊看了两个世纪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到: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许,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他们顽固的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2)根据所学知识,说说郑和远航的意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出现材料二所述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