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河北邢台初三(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与成语“纸上谈兵”有关的是( )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涿鹿之战 D.马陵之战

  • 2、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网络搜集到下面这样一组图片,进行探究性学习,你认为他们的探究主题是

    泥活字版

    司南(模型)

    元代火铳

    日本书籍封面

    A.秦汉时期灿烂的科技成就

    B.影响世界的中华文明

    C.古代中日两国的频繁交流

    D.领先世界的中国发明

  • 3、能够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愿望。汉武帝时期的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 4、“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诗中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

    B.

    C.

    D.黄帝

  • 5、唐朝的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进士科的录取率约为;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方式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 6、下列三位少数民族的杰出领袖,都曾建立过强大的政权,这些政权的名称分别是( )

    A.辽、元、西夏

    B.金、蒙古、吐蕃

    C.金、元、契丹

    D.辽、蒙古、西夏

  • 7、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经济

    B.增强军队战斗力

    C.巩固统治

    D.为民谋福

  • 8、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原因是(   )

    A.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 北方战乱频繁   C. 北方统治者残暴   D. 南方经济发达

  • 9、隋唐时期经济繁荣最重要的原因是(     

    A.国家统一,民族关系和睦

    B.对外交往频繁

    C.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D.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 10、《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 11、阅读下面“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示意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削藩”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12、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D.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 13、下列三幅图片内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唐朝文化的传播

    B.唐朝的对外交往

    C.丝绸之路的畅通

    D.文明的交流交融

  • 14、下列不属于大泽乡起义的史实是 (        

    A.发生在公元前209年

    B.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C.起义者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 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A.统一全国

    B.消灭吴国

    C.消灭蜀国

    D.发展生产

  • 16、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同下列哪种现象有直接关系(     

    A.社会稳定

    B.社会动荡

    C.佛教盛行

    D.绘画艺术的发展

  • 17、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的歌词。你知道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 18、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和亲”“鉴真东渡”等有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 19、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因材施教

    B.兼爱

    C.有教无类

    D.仁政

  • 20、“稻花香里话丰年”。这句话最早可用于形容哪一远古居民的生活

    A.半坡居民

    B.河姆渡居民

    C.山顶洞人

    D.北京人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夏朝最后一个暴君是________________

    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__________世纪

    东周的建立者是_________

    西周的统治阶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商西周的奴隶主要来源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 ______,作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______帝设立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 23、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至________,北达长城一带,南至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 24、道教的兴起: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______和老子,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

  • 25、公元前60年,________的设置标志着新疆正式归中央管辖;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是________

  • 26、春秋后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这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 27、______开通______是古代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

  • 28、曹操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错误: 改正:

  • 29、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学派

    代表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仁政”等

     

    墨子

     

    道家

     

    “无为而治”

     

    韩非

     

    兵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

  • 30、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________ 上,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遵义会议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八七会议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湾改编

    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秋收起义

    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古田会议

    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都城。

    (1)盘庚把商朝都城迁到——

    (2)西周的都城——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文字和思想的光芒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1 甲骨文字形举例                              图2     秦统一文字

    材料二   奠定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法家、道家等传统思想……诸子百家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形成的……百家争呜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争呜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有些学派会失势,有些会消亡,有些会兴旺起来,而决定学派命运的是看这些学派是否符合天下大势的走向。

    ——据《吴建民评点战国策》

    学派

    思想主张

    A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D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治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成势也。

    (1)甲骨文出现于我国什么时期?图1反映我国古代文字哪些造字方法?

    (2)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文字的统一有何意义。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大背景”指什么?表格中体现儒家和法家的思想主张分别是

    (4)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争鸣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