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内蒙古包头初三(上)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尤小刚导演的电视剧《唐太宗秘史》曾在荧屏上热播,在这部电视剧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有(  

    ①魏征直言进谏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贞观之治 ④任姚崇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禹

    B.汤

    C.周武王

    D.纣

  • 3、《梦梁录》记载:南宋都城临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材料反应了宋朝(     

    A.手工业兴盛

    B.农业发展迅速

    C.海外贸易发达

    D.商业贸易繁荣

  • 4、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的发展

    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 5、下列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减轻对老百姓的剥削

    B.给老百姓一个安定的坏境

    C.统治者不再剥削农民

    D.减轻刑罚,实行宽松政策

     

  • 6、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其书法作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屈原 B.王羲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

  • 7、如下图人物的主要功绩是(  )

    A. 灭亡西夏

    B. 定都大都

    C. 立元朝

    D. 统一蒙古

     

  • 8、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这部著作“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部著作是

    A.《诗经》

    B.《左传》

    C.《史记》

    D.《汉书》

  • 9、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打到黄河岸边澶州城下,后来北宋皇帝亲征,宋打退辽,双方签了盟约。对这段历史认识有误的是(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加重北宋人民负担

    C.是北宋与西夏签订的和平协议

    D.客观上促进了边境的相对稳定

  • 10、有关于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他的书法被时人称赞为古今之冠

    B.他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C.“字形方正、规矩严整”形容他的笔势

    D.他被称为“书圣”

  • 11、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七雄”按东-西-南-北-中的排列大致是指(  )

    A.齐、秦、楚、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秦

    D.吴、魏、燕、赵、楚、韩、秦

  • 12、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这种场景最早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13、《史记》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反映出江南地区(     

    A.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商业不够发达

    B.本身特产丰富,但是人民生活没有保障

    C.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充分开发

    D.海外贸易发达,政治清明

  • 14、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可见他们都认为政治统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是

    A.选贤举能

    B.复古崇礼

    C.富国强兵

    D.取得民心

  • 15、下列有关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武将能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

    B.扩大科举考试的名额

    C.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

    D.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 16、下列措施中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

    A.地方设县 B.使用圆形方孔钱

    C.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D.用小篆这种字体写字

     

  • 17、下列措施不属于西汉初期的是

    A.释放奴婢为平民

    B.大建露台陵墓

    C.轻徭薄赋

    D.重视“以德化民”

  • 18、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神话传说时代

    B.旧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 19、据《后汉书·西城传》记载:“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材料中的“大秦”是指( )

    A.安息

    B.乌孙

    C.斯里兰卡

    D.罗马帝国

  • 20、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距今约3万年的_____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有了审美意识,会埋葬逝者。

  • 2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填空。

    1)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了________,教授儒学经典。

    2)东汉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___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壮举。

    3)神医华佗观察动物的活动姿态,创制了一套“________”用来锻炼身体。

    4)炎、黄二部在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华夏族的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

  • 23、____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江西____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 24、(1)公元前771年,西周被________族所灭;316年,西晋被________人灭掉。

    (2)________年,西汉建立;________年,西晋建立。

    (3)东汉定都________;东晋定都________

    (4)被后世称为“医圣”的代表著作是《__________》;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5)三国时期的__________最早提出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南北朝的_________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 25、经济发展会带来社会的进步,请填写有关经济发展的内容。

    (1)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表明,已经开始了 (填写粮食作物名称)

    的种植,原始农业兴起。

    (2)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 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战国时期,________带领人们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史称“天府之国”。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南朝时的   ,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 26、《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时约3000年的史事。

     

  • 27、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__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______

  • 28、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_______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1127年,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定都_______,赵构就是宋高宗,史称南宋。

  • 29、战国时期著名战役:_________

  • 30、唐朝灭亡后,我国北方和南方出现分裂割据的政权,这一时期被称为是(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朝代与相应的建立者、暴君连接起来。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题:唐朝时为中日交流做出贡献的日本代表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分别是唐朝时期的哪种生产工具?这两种工具的出现是哪一盛世景象的体现?

    材料二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朝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依据材料二,指出隋唐时期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   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收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张国刚《开放与兴盛的唐朝》

    (3)请运用所学史实说明唐朝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