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这说明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有利条件是江南地区( )
A.政府重视农业
B.自然条件优越
C.社会环境安定
D.有技术的劳动力数量增加
2、下图是河姆渡居民房屋复原图,以下哪一条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最主要的原因?( )
A.北方气候寒冷干燥 B.南方气候寒冷干燥
C.南方气候潮湿、炎热 D.北方气候潮湿、炎热
3、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D.柳条湖事件
4、成语是我国诺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有关。“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这几个成语共同体现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5、“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它给后世最大的启示在于(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C.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6、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起到过重大作用。下列说法与北京大学的历史相符的有( )
①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②是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
③是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 ④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消失得没了痕迹)”。材料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民族深度交融
B.政治清明稳定
C.中外交流频繁
D.商业贸易繁荣
8、2019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八,是中华医圣张仲景诞辰1869周年纪念曰。当日,近万名民众及游客聚集在医圣苑医圣山下,虔诚祭拜张仲景。后人祭拜张仲景是因为( )
A.著有《伤寒杂病论》
B.研制成“麻沸散”
C.准确计算圆周率数值
D.写成《九章算术》
9、“原因与结果、手段与目的、种子与果实是无法割裂开的,因为结果孕育在原因之中。”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 因 | 果 |
A | 戚继光抗击倭寇 | 巩固西北边疆 |
B | 蒙古族建立元朝 | 京剧产生 |
C | 雅克萨之战胜利 | 土尔扈特部回归 |
D | 唐中期以来节度使权势加大 | 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
A. A
B. B
C. C
D. D
10、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两年后为摆脱经济危机,日本对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由此可见( )
A.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步步进逼
C.中国国共内战为日本提供可乘之机
D.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1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就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下列人物中,领导了这次起义的是( )
A.周武王
B.嬴政
C.陈胜
D.张良
12、文物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下列图片呈现的文物既能证明唐朝的陶瓷器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中外交往的是( )
A.
B.
C.
D.
13、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下列选项与老子的主张相符的是
A.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
B.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
C.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D.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4、下列哪一事件促使唐朝由盛而衰 (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玄宗南逃蜀中
15、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是
A. 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B. 官渡之战大败袁绍
C. 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
D. 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
16、在研究我国某一古人类时,同学们搜集了以下资料:距今20万—7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会保存和使用天然火。同学们研究的古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17、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B.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C. 提出"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
D. 召集诸侯会盟
18、王安石认为:“先王以农卫兵,今欲公私财用不匮,为宗社长久计,当罢募兵,用民兵。”为此,王安石变法中提出的措施是( )
A.保甲法
B.设通判
C.重文轻武
D.募役法
19、目前发现的商周时期最重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商朝虎耳铜鼎
D.青铜酒樽
20、北京人使用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的类型工具的时代,叫作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铜器时代 D.铁器时代
2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期称台湾为——
22、被尊为“医圣”的是________
23、蒙古国为加强对牧民的管理,实行__________;元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全国政务的____________;增设____________,专门负责管理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在地方,确立_________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24、下图的文物名称是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时期铸造出的大型青铜器。
25、“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______________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阶段。
26、___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备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朝开始。
27、战国时期,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争辩,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汉武帝在长安兴办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28、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________。
29、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________”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__。
30、唐朝时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1、请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用直线链接起来。
32、请列举明朝设立的“三司”的具体名称。
(1)
(2)
(3)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如图)。
请回答问题。
(1)隋朝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由南到北分为四段,最南端的是 ,最北端的是 。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胡曾《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3)两首唐诗的作者对大运河的观点截然相反,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客观评价大运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