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变法失败后,他在狱中题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刑场就义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 )
A.胡适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康有为
2、2020年5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时指出:“应对疫情,我们要同舟共济、携手同行。”“疫情”成了2020年“两会”的热点议题,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当时的“热点议题”是
A.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张“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中国版图的这种变化与下列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有关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4、某班同学就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提供了四种观点,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
A.清政府实行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英国渴求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C.中国属于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D.清朝国力衰弱且内部危机严重
5、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A.称“老爷”
B.缠足
C.行握手礼
D.穿翎顶补服
6、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关系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
②新文化运动
③中共一大
④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④③②①
7、李鸿章曾打算捐银参加强学会,被康有为拒绝。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李鸿章奉旨到广东挖了康有为、梁启超的祖坟。这说明( )
A.李鸿章心胸狭窄,公报私仇
B.李鸿章变法无门,便起歹心
C.李鸿章从维新派变成顽固派
D.李鸿章也想图变,但他毕竟还是维护清廷利益
8、2016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2015年中国六项考古新发现,致远舰等六项发现入选。致远舰将士壮烈成仁的地点是
A. 黄海大东沟 B. 平壤 C. 旅顺 D. 威海卫
9、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下列图片为其选择一条恰当的标语( )
A.不忘初心,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B.英雄辈出,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磨砺利剑,出科技强军换新颜
D.披荆斩棘,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10、位于郑州市中原区的碧沙岗公园原为冯玉祥将军命人修建的北伐阵亡将士墓地,取“碧血丹心,血殷黄沙”之意。北伐将士们浴血奋战,推动了( )
A.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B.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基本结束
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D.近代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1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 五四运动 B. 中共一大的召开 C. 井冈山会师 D. 遵义会议召开
12、邓小平,这个令国人敬仰、让世界瞩目的名字,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旗帜,他永远与我们在一起。下列选项中的会议和邓小平理论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 一届人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七大
13、“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率军出征新疆,讨伐阿古柏,收复新疆。新疆平定后,建议新疆设省,并提出促进新疆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系列建议。1881年,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后在福州病逝。”材料记载的这位历史人物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1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新时期对农村经济体制的有效制度安排,极大地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了该政策( )
A.改变了土地的性质
B.顺应农村发展需要
C.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D.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15、下列有关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C. 鸦片战争是中国与法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D. 洪秀全是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16、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的事件是( )
A.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B. 萍浏醴起义
C. 广西起义 D. 武昌起义
17、1947年夏,依照毛泽东确立的“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部队是( )
A.刘邓大军
B.东北解放军
C.华北解放军
D.华东解放军
18、土地改革的完成( )
A.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消灭了农村的土地私有制
D.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下图为雕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反映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程的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这一事件
A.导致了鸦片战争的发生
B.有利于中国市场的开发
C.标志着鸦片战争的爆发
D.意味着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失败
20、“各个村子早已组成了没收队伍,在农协委员的率领下,在农民的簇拥下,兴高采烈地涌向地主家去,将耕牛、农具、家私、衣物通通没收……镰刀声和人们的欢笑声在田野中洋溢。欢笑声不仅是因为有一个好收成,而且主要是土地还了家,庄稼汉真的成了土地的主人。”材料中党和政府将地主土地分给庄稼汉的根本原因是( )
A.原有土地制度阻碍了社会发展
B.农民生活水平低下
C.当时新生的人民政权急需巩固
D.当时荒地的数量多
21、_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46年蒋介石全力围攻__________全面内战爆发。
22、红军长征的主要部队是 。
23、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
24、列举相关历史人物
(1)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的志愿军战士:_________
(2)“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____________
(3)“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国家主席:______________
25、我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最为丧权辱国的条约是_______。
26、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
27、下面是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描述,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内容,把它补充完整。
1840年(1)______爆发、列强侵华以后,从《(2)________条约》到《(3)______条约》,中国社会被一步步陷入沉沦,直至谷底。一直到北洋政府统治,始终在谷底匍匐前进、步履维艰。其中,1911年(4)________领导的(5)_____是谷底时期的向上一跃,却因其后出现袁世凯复辟、北洋军阀混战等,并未使中国挣脱谷底。但从1921年(6)______诞生以后,中国社会开始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
28、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______》。1885年清政府成立______统一协调指挥各支近代化海军。
29、在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了____________口号,__________运动学生们提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
30、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________的坚强意志。
31、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于什么事件?
(2)中国军民“血肉筑长城”,请举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取得胜利的两个战役?
(3)请问: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
(4)为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哪里召开了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什么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哪里?2020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6)请你从家国情怀之世界意识谈谈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32、想一想: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33、简答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内容。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1895年)《纽约时报》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纽约时报》是针对什么事件作上述评论的?此事件对中国有怎样的影响? 材料中说“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于是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挽救民族危亡的?
材料二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2)材料二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三 在现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材料三中党的主要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材料中的“现阶段”是指什么阶段?为“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领导了什么国民革命运动?
材料四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4)依据材料四,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材料五 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5)材料五中“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这次“撤退”过程中的生死攸关转折点是什么?这次撤退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