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图解,甲、乙、丙分别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
B.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
C.甲代表的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D.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则该图可表示生物圈
2、为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只有藻类等植物生活
B.消费者数量太多了
C.分解者数量少,活动弱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3、下列关于蚯蚓的认识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背面颜色浅,刚毛多
B.蚯蚓的环带位于身体的后端
C.蚯蚓体壁可分泌黏液,使其保持湿润
D.蚯蚓可分泌蛭素,防止血液凝固
4、小刚在溪流中发现一只蠕动的小动物,其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该动物可能是( )
A.水螅
B.蛔虫
C.涡虫
D.沙蚕
5、对于《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蒿”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鹿是草食性动物,牙齿无分化
B.鹿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鹿鸣可在群体中进行信息交流
D.鹿是恒温动物,不冬眠
6、如图所示的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a 处较小且表面光滑; b 处为黑色、呈绒毛状、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a处可能是细菌或者真菌的个体
B.a处可能是某种细菌的菌落
C.b处可能是某种真菌的菌落
D.细菌和真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和有机物
7、青春期是人一生的黄金时期,青春期的特点不包括( )
A.第二性征越来越明显
B.脑的容量迅速增加
C.心肺功能明显增强
D.对异性产生好感
8、生物的分类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界、纲、科、门、属、目、种
B.界、门、纲、目、科、属、种
C.种、科、属、纲、门、目、界
D.种、属、科、目、纲、门、界
9、下列行为有利于预防蛔虫的是( )
A.直接吃未经冲洗的瓜果,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B.饭前便后不洗手
C.将未经处理的粪便直接用作肥料
D.不喝不清洁的生水
10、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B.身体具有相似的体节
C.体表有角质层
D.有口有肛门
11、黄鼬是哺乳纲鼬科的小型食肉动物,俗名黄鼠狼。黄鼬具有夜行性,主要以啮齿类动物(例如鼠类)为食,是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黄鼬的生殖特点为胎生、哺乳
B.狩猎并贩卖黄鼬属于违法行为
C.猎捕黄鼬不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D.黄鼬的夜行性行为与捕食对象的活动时间有关
12、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但不会被肠道内消化液所消化,原因是( )
A.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保护
B.消化系统发达,能消化食糜
C.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
D.生殖器官发达,产生大量虫卵
13、比较、分析、归纳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图是对几种动物异同点进行的比较归纳,图中圆圈表示三种生物本身具有的特点,重合部分则表示它们的共同特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E可以表示肺呼吸
B.P可以表示真正的陆生动物
C.F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D.Q可以表示有脊柱
14、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共同的祖先是( )
A.猴子
B.黑猩猩
C.森林古猿
D.北京猿人
15、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能形成受精卵,分泌雌激素
B.②是受精卵着床的部位
C.③是孕育胎儿的场所
D.④是形成月经和胎儿分娩的通道
16、某老年人因血栓引起说话吐字不清,据此初步推断血栓影响的部位是( )
A.大脑皮质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17、如图示,科学家们设置了测定群居型蝗虫(体表黑色)和散居型蝗虫(体表绿色)飞行的装置,在一定时间内测定了蝗虫飞行的圈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的运动器官翅和足着生在其腹部
B.群居型蝗虫比散居型蝗虫运动能力强
C.群居型和散居型的蝗虫各选2只即可
D.本实验有2个变量,所以不是对照实验
18、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花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花蕊
B.花粉成熟前生长在花药内
C.花粉管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D.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
19、小李同学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将红豆杉、苏铁、银杏归为一类;将芒果、龙眼、榕树归为一类。其分类的重要依据是( )
A.根
B.茎
C.叶
D.果实
20、近期,支原体肺炎病例较多,该病是由支原体引起的。小明查阅资料了解到: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如图)它有三层细胞膜,没有细胞壁和细胞核。下列生物中比支原体结构更简单的是( )
A.细菌
B.珊瑚虫
C.青霉
D.流感病毒
2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____和所占____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作生态平衡。
22、长骨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部分.
23、下列动物分别属于哪一类群?请在表格内填上相应的字母:
动物 | 水蚤 | 乌贼 | 海蜇 | 虾 | 河蚌 | 水蛭 |
类群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A.软体动物 B.腔肠动物 C.节肢动物 D.环节动物
24、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活动中,某小组同学们按照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并依据实验结果作出了结论.
| 甲组 | 乙组 |
假设 | 温度能影响霉菌的生活 | |
环境条件 | 温暖且氧气充足 | 低温干燥 |
实验材料 | 一块馒头 | 一块面包 |
处理方法 | 将实验材料装入袋中 | |
实验结果 | 馒头发霉 | 面包没有发霉 |
实验结论 | 霉菌需要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
你同意该小组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果吗?______;
(2)如果不同意,请指出他们的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实验方案方面:
①环境条件:甲、乙两组变量应该是单一的,如:甲为:______潮湿;乙为:低温______;
②实验材料:应该一致,甲、乙两组均应为______;
(3)实验结果预测:甲组______乙组______.
25、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法布尔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
26、昆虫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翅膀和足都长在______部,体表有坚韧的______,可防止______。
27、吃梅止渴属于___________行为,“望梅止渴”属____________行为,“谈梅止渴”属于____________行为。
28、鸟类的生殖过程一般包括 、交配、 、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9、细菌是靠 进行生殖的,这种生殖方式的繁殖速度很快。
30、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简图,请回答:
(l)光、二氧化碳、水等属于生态系统的 部分,图中生产者是 。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中部分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写出图示中的食物链: 。
(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__________和食物网流动的。
31、引起生物变异的因素很多,首先决定于________的基础不同,其次________也有关系.单纯由________引起的变异是不会遗传给后代.
32、水生动物都具有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
33、如图是关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序号所指的结构名称②_____⑤_____。
(2)脱臼是指①_____从④_____里滑脱出来。
34、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请回答:
(1)蚯蚓能够灵活地蠕动,与此有关的结构有______和______。
(2)蚯蚓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这属于______者。
(3)为探究蚯蚓对哪种植物的叶子更为喜好,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选择4种树的叶片首先做了半分解和未分解两种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将每种叶片与土壤混合均匀后置于两个盆中,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不同处理 | 蒙古栎 | 杨树 | 红松 | 白桦 |
未分解叶 | 2.44 | 5.94 | 4.79 | 7.30 |
半分解叶 | 7.20 | 9.42 | 8.71 | 5.23 |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______。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③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的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