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泰戈尔——印度作家——《飞鸟集》
B.老舍——现代作家——《骆驼祥子》
C.海伦·凯勒——美国作家——《再塑生命的人》
D.朱自清——现代作家——《济南的冬天》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迭起(diē) 秩序(zhì) 孱头(càn) 忏悔(chàn)
B.瞬息(shùn) 校对(xiào) 挑逗(tiǎo) 矜持(jīn)
C.诘问(jié) 殷红(yīn) 愧怍(zuò) 累赘(zhuì)
D.气氛(fēn) 谰语(1án) 涉足(shè) 毋宁(mú)
3、下列加点的词语或者成语运用有错的一项是( )
A.备受关注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首播后,众网友呼朋引伴争赴“盛宴”。
B.点赞道德模范,自觉接受心灵洗礼,择善而从,我们的人生之路一定能够走远走好。
C.北京电影学院公布了艺考成绩,他凭着花枝招展的表演,获得了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
D.今年春天,受强冷空气影响,很多景点出现了罕见的雾凇现象,让游客喜出望外。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王文笔优美、构思精巧,在作文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得主。
B.民族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文化,是其获得消费者肯定的关键。
C.在《三国演义》中,刻画了一系列忠肝义胆的蜀汉武将形象。
D.天气渐热,防止孩子不要靠近危险水域成了迫在眉睫的工作。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摆烂这个词,意思是事情____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索性不采取措施、任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其实当代年轻人的状态看似“间接性____,持续性坐吃等死”,然而嘴上说着“摆烂”的他们,也在努力生活。毕竟,一时摆烂,是为自己切换一种无压的生活状态,是世间____与己无关的童话时间。而年轻人都明白,这个世界的____一定是:持续的努力才能最终抵达梦想的彼岸。
A.能够 得意忘形 纷扰 规则
B.无法 踌躇满志 混乱 规矩
C.能够 得意忘形 混乱 规矩
D.无法 踌躇满志 纷扰 规则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通拥有红木雕刻、板鹞风筝等一大批令人叹为观止的传统工艺品。
B. 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 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 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的新生活。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惩戒(chěng) 抽噎(yē) 菡萏(dàn) 随声附和(hè)
B.怂恿(sǒng) 狭隘(yì) 黄晕(yùn) 骇人听闻(hài)
C.匿笑(nì) 嗔怪(chēn) 静谧(mì) 小心翼翼(yì)
D.干涸(hé) 蜷伏(quán) 攲斜(qī) 拈轻怕重(zhān)
8、(二)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甲文的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姓名),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每句用/只划两处)
(1)其 一 犬 坐 于 前
(2)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缀行甚远_______
(2)眈眈相向________
(3)目似瞑,意暇甚 _____
(4)国人道之 _______
【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因往晓之
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 下车引之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写的是两匹狼和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文章前一部分是叙述,最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
B. 甲文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交代得很清楚,其中屠户御狼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C. 乙文是一则寓言,它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D. 乙文会造成讹传的原因有很多,丁氏对此表述不清楚也是其一。
9、(1)对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学习;对别人的缺点,我们应引以为戒。这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盼望着,盼望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4)《观沧海》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畅想自己与朋友(或妻子)相聚聊天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王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⑮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质朴,描写细腻而真实,平和的语调中,时时流露出真挚的感情。
B.第一段中的“镶嵌”是比拟、夸张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老王当时身体僵直的形态。
C.老王给作者送鸡蛋,一是因为他不吃鸡蛋,二是他想用简单实在的方式来表达谢意。
D.第九段中画线部分是心理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善良,对不幸者的关爱和同情。
【2】选段中,作者的善良具体表现在哪些行为上?请用自己的话分点概括回答。
【3】作者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处境并不好,她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作者为什么感到“愧怍”?
11、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锁在抽屉里的信任
①儿今年14岁,她上初三之后突然发生的种种状况让一向淡定的我一下乱了阵脚,先是在她的QQ里发现了有男生向她表白的留言,后是在她14岁生日时发现有男生送她五颜六色的指甲油,最后听说有男生趁晚自习到讲台上向她当众表白。作为母亲的我,立刻像刺猬一样竖起了一身想保护女儿的刺。
②我还没来得及采取行动,周末回来的女儿一进门就开始跟我抱怨,说班上有好几个女同学被妈妈“软禁”了。我问为什么,她说,“为了防止早恋呗,不仅关注QQ,不让随便添加陌生人,周末还不让出门,24小时监控聊天记录。”最后不忘义愤填膺地总结,“简直太不像话了,现在周末回家成了从一个监狱被押解到另外一个监狱。”
③我有些心虚地解释,“唉,那是父母太紧张,怕你们犯错误呢。”女儿情绪稳定后说,“其实,你们平时跟我们说的话,我们都记得呢,谁也没那么傻。要是真有什么事儿,想瞒也瞒不住啊!再说,能有什么事儿呢。好在啊,我有个信任我的好妈妈。”
④到了晚上,女儿提出想换一个抽屉带锁的书桌。她说心理课上老师说,12岁以后可以适当地保留自己的秘密,这样有助于自己承担责任,所以,希望有一个这样带锁的抽屉,好让她体验责任感。看着她期盼的眼睛,我只有点头同意。
⑤其实,我承认,帮她去买桌子的时候,我是有私心的。我可以让商家多配一把钥匙啊,以后她有什么秘密也逃不过我的眼睛。
⑥我当然要小心,好不容易把丫头养这么大容易吗?为了让她开阔眼界,每年带她去旅游;为了提高她的素养,琴棋书画她都学过;为了以后不被诱惑,我在花钱方面从不吝啬……这成本大了去了,怎么能眼看着她毁于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游戏。
⑦但是,女儿仿佛猜透了我的心事,坚持要跟我一起去买书桌。最后,我们在一个家具城选中了一款,还没容我开口,女儿直接断了我所有的念想,“既然是为建立我的责任意识,钥匙就只能由我一个人保管。”我不死心,“宝贝,那万一丢了呢?妈妈帮你保存一把吧。”女儿摇头拒绝,“妈妈,相信我一次吧,这次我一定管得住自己。”
⑧自从那个带了小锁的书桌进家,我的心里就仿佛住了一个贼。平时女儿不在家的时候,我都要到女儿的房间坐一下,想着如何能打开那把锁。而先生却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告诉我,必须管住自己,否则将失去女儿的信任。
⑨女儿仿佛知道我的担心,每周回来,都迫不及待地跟我说起学校发生的奇闻趣事,并经常向我讨教各种事情的处理方法。从她的谈话中,我得知,他们班确实有两个同学在进行所谓的“约会”。我再询问她那两个同学的家庭状况,被告知这两个同学一个是在单亲家庭,长期跟爷爷一起生活,另一个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常年冷战。
⑩我决定改变“严防死守”的战术换以温情政策。每次女儿回来,我们都尽量推掉所有应酬,在家陪她,带她看国内外青春期的书籍和电影,不时约她好朋友的家长进行家庭聚会,试图用爱和关怀为她营造一个牢不可破的保护屏。
⑾在各种纠结中,迎来了中考前摸底考试后女儿的15岁生日。那天,刚好是周末,我做了一大桌饭菜,招呼了一大帮亲友为她祝贺。没想到,一向羞于当众表达感情的她,却在我的对面站起来,遥遥冲我举起酒杯,“今天,借着我的生日,我要当众谢谢妈妈,感谢妈妈生我养我,并给我自由的发展空间。”
⑿在泪光中,我竟然有些不知所措。她又接着说,“也谢谢妈妈,始终没有打开那个抽屉。我在里面绑了一根线,无论您以怎样的方式打开,我都能知道。那个其实是同学之间流行的测试父母是否信任我们的游戏,抽屉里什么都没有。所有参与游戏的同学中,只有我一个人成功了。那个抽屉里锁起来的是您满满的信任。一想到您这么信任我,我就更加不能辜负您。所以,这次摸底考试,我的成绩是全校第一。”
⒀我一瞬间悲喜交加啊,直冒冷汗。原来那不是普通的抽屉,而是潘多拉的盒子。
⒁女儿的游戏让我醍醐灌顶。在青春期的路上,不一定是泥泞满路,也不一定是艳阳高照。只要父母给予足够的爱和温暖,足够的信任和鼓励,孩子就能披荆斩棘,避开干扰,勇往直前。
【1】初读全文,梳理概括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2】选文第⑾段中,一向羞于当众表达感情的女儿举起酒杯说“要当众谢谢妈妈”,请问女儿为什么要“当众谢谢妈妈”?
时 间 | 情 节 | “我”的心情 |
① | 女儿得到男生的当众表白 | 紧 张 |
一个周末 | ② | 心 虚 |
买回书桌以后 | 女儿一个人保管书桌的钥匙 | ③ |
女儿15岁生日 | 女儿当众感谢“我”的信任 | ④ |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在青春期的路上,不一定是泥泞满路,也不一定是艳阳高照。只要父母给予足够的爱和温暖,足够的信任和鼓励,孩子就能披荆斩棘,避开干扰,勇往直前。
【4】纵观全文,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5】选文第⑿段提到一种“在抽屉里绑一根线来测试父母是否信任自己”的游戏,你是否赞成这种测试游戏?并请说明理由。
12、追溯记忆,你遇到过哪些触动人心的瞬间?一句话、一个微笑、一次伸手……每一个瞬间,如同点滴微光汇聚璀璨星河,让平凡的生活流淌着细碎的感动。生活中细枝末节的美好,裹挟着满满爱意,感谢这些微光照亮了我们,让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
请以“感谢,你的微光”为题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