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线上学习期间,要特别注意用眼卫生,合理使用和选择上课的电子设备,确保科学用眼。
B.全国各地学校都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C.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重要的“拔节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D.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能否做好疫情防控,是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韩麦尔先生给学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这篇小说写出了表现法兰西人的爱国情怀。
B.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C.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呐喊》,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阿长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应和(hè) 贮蓄(zhù) 咄咄逼人(duō)
B.粗犷(guǎng) 祷告(dǎo) 倜傥(tǎng) 人声鼎沸(dǐng)
C.匿笑(nì) 莅临(lì) 侍弄(shì) 疲倦不堪(kān)
D.搓捻(niǎn) 确凿(zháo) 绽开(zhàn) 恍然大悟(huǎng)
4、下面词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A.抖擞 蓑笠 宛转 发髻 迫不急待
B.高邈 菜畦 绝别 静谧 截然不同
C.渊博 淋漓 企盼 感概 不求甚解
D.菡萏 荫蔽 姊妹 莲蓬 高枕而卧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宁同学学习认真刻苦,经常不耻下问,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
B.他在父亲面前不敢流露出一丝夸耀的神情,免得父亲骂他锋芒毕露。
C.抗战时期,这位作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社会。
D.老一辈革命家的付出精神与反动政客是截然不同的。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抱歉( qiàn ) 澎湃(bài) 咀嚼 (jiáo) 海市蜃楼(shèn)
B.哺育(bǔ) 卓越(zuó) 猥琐 (wěi) 如释重负(shì)
C.狂澜(luán) 默契( qì) 污秽 (huì) 五脏六腑##dot## (fù)
D.烦躁(zào) 商酌(zhuó) 譬如 (pì) 诲人不倦 (huì)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庆祝国庆节,泉城广场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红花。
B.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C.通过这次社区活动,使他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近年来,多种制作精美的公益广告,不断纷纷登陆泉城主干道。
8、【文言文阅读一】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A. 蔽林间窥之 遮天蔽日
B. 驴不胜怒 喜不自胜
C. 稍近益狎 受益匪浅
D. 计之曰 不计其数
【2】文章开头交待“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有什么作用?
9、古诗文名句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4)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曹操的《观沧海》中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展现作者博大胸怀,给全诗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明文阅读
春色正中分
刘汉杰
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事历法,早见于汉代刘安的《淮南子》。所谓节气,即时节和气候。古人在观天识象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岁有二十四节气。”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恰逢春季之半,致名“春分”;又因是昼夜时长相等之日,古人也称其为“日中”“日夜分”。
②按古人“候应”之说,每候都有一个物候现象与之对应。春分有三候:初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生活于北方的古人认为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二候雷乃发生,春天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增大,天空开始打雷;三候始电,雨多了,闪电也开始出现。此时,甘霖滋润,万物勃发,人们可以欣赏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了。
③春分是农事播种的季节,与乍暖还寒的惊蛰节气不同,春分时节的气温回升较快,因此民间有“冷惊蛰,暖春分”之说。天气变暖,意味着农忙季节的开始,农谚讲“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讲,仲春二月,可以把树枝埋在土里,令其生长;可以种地黄,采桃花、茜草、土瓜根等。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播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
④春分是祭祀的日子。春分时节有帝王祭日、百姓祭祖、春社祭神等祭祀活动。帝王祭日是春祭的重要活动,从先秦开始,祭日已经成为帝王的独享祭祀。明清之前,帝王一年之内要有多次祭日活动;明清之时,则固定在春分这一天,地点设在京城的日坛,祭日的仪式颇为隆重。百姓祭祖也在春分举行。此俗流行于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区为盛。祭祖一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之前。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祭神。社,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称“春社日”。《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南北朝时期楚地春社的情形:这一天,四邻宗亲在神庙树下搭棚屋,宰牲祭神,祈求社神赐福,祈盼五谷丰登。
⑤春分有特有的饮食习俗,春分吃“春菜”。春菜可以泛指春天里的各种应时蔬菜,但在广东开平一带,春菜特指当地的一种野苋菜。每逢春分之日,村民们就到田野里采摘春菜,把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俗言“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春分这天还有吃汤圆,喝汤面的习俗。汤圆不仅人们食用,还要分享给鸟吃:把煮好的汤圆用竹叉插着,置于田边地头,名曰“帖雀子嘴”。据说,这样能粘住麻雀等鸟的嘴,以防它们来啄食稻谷,以保年景丰收。春分酿春酒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浙江于潜,民众春分造酒存于瓮,过三伏天糟粕自化,色赤味醇,谓之“春分酒”,预示着甜美生活长长久久。
⑥春分还有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人们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这种玩法简单的民间游戏叫“春分竖蛋”,深受百姓喜爱。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分日妇女多出游,称“踏青”;儿童则竞放纸鸢为戏,谚云“杨柳青,故风筝”。
⑦“促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裴回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诗人徐铉的《春分日》,道出了春分时节春色的美妙,万物的变化。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因这一天恰逢春季之半,古人也称其为“日中”。
B.春分时节乍暖还寒,意味着农忙季节的开始,农民可以把树枝埋在土里,令其生长,也可以种地黄,采桃花、茜草、土瓜根等。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播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
C.明清之前,帝王和百姓一般在春分这天进行隆重的祭日活动。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祭神。
D.春分的习俗除了吃“春菜”、喝“春汤”、吃汤圆、酿春酒外,还有“竖蛋”、“踏青”、放纸鸢等。这些习俗,大多蕴含着祈福的美好愿望。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春分”为说明对象,介绍了“春分”的名字由来、物候现象、与农事耕种的关系、民间习俗、饮食习惯等。
B.文章第三段通过下定义、作比较、引资料、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春分与农业耕种的关系。
C.文中“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一句中“据说”一词不能删去,否则会影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选文引用的谚语、俗语、诗句,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根据上下文内容,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明有三候:“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 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说,初候梧桐开花,5天后田鼠变成鹌鹑之类的小鸟,再过5天,天空出现彩虹。
(选自《百科知识》)
【材料二】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劳动人民在总结“候应”时关注了哪三类物象?人们总结“候应”有什么作用?请根据选文内容和链接材料作答。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风雪夜归人
马亚伟
①三十多年前,父亲在离家三十里路的地方上班,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
②冬天的天,像个面无表情的冷面人。寒气阵阵,天空透着捉摸不透的意味。父亲抬头望了几次天,说:“这天阴了好几天了,雪也没下,我还是去吧。”母亲说:“下雪了咋办,还是别去了。”父亲犹豫了一下,推起车子出了家门。
③过了一会儿,天阴得更沉了。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母亲叹口气说:“让你爸别去上班了,他偏不听,下雪了还咋回家!”父亲轻易不会歇班,他挣的钱要供我们一家开支呢。
④到了下午,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母亲在屋里屋外团团转,雪地上留下她杂乱的脚。
⑤“雪越下越大了,你爸可咋回来呀!”母亲语气里有明显的担忧和焦虑。“我爸今天也许不回来了呢,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我安慰母亲。
⑥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更厚了,脚踩上去立即陷出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问母亲:“我爸今天不回来了吧?”母亲无比笃定地说:“回来!他肯定回来!”夜色笼了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妈,回家等吧!”我开口说话时,牙齿都要打战。母亲却目光专注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雪花飞扬中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姿势和表情像雕像般肃穆。忽然,母亲说:“走!回家做饭,你爸回来得吃上热乎饭!”
⑦母亲认定,父亲一定会回来。我跟着母亲在屋子里忙碌起来。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温暖弥漫着,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的时候,分外觉得“家”这个字眼是那么可亲。母亲烧起灶火,忙着熬红薯粥。她嘱咐我在炉火上烧开水:“多烧点开水,你爸回家得赶紧让他用热水洗洗,暖和暖和。”灶火上熬着红薯粥,母亲开始切白菜,切豆腐,洗粉条,她要做父亲最爱吃的大炖菜。
⑧屋子里的饭菜香味弥漫着,妹妹饿得叫起来:“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了。”夜色漆黑,别人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可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的态度依旧坚定:“你爸一定会回来的,再等会儿!”我和妹妹围着炉火,静静等待。母亲则一趟趟往外面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焦虑。
⑨母亲不再出门去,但她的焦虑在升级,眉头紧锁着。就在我们都等得心烦意乱的时候,屋门“吱呀”一声开了。“爸爸回来啦!”妹妹喊起来,我和母亲也一跃而起。我们面前的父亲,简直成了雪人!他衣服上都是雪,眉毛、胡须上也都是雪,整个人都是白的。“三十里地,我一步步走回来的!”父亲开口说话,嘴巴都像被冻僵了一般。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我赶紧把门关紧,让屋里的温暖一点点融化父亲的寒冷。这个世界有冰有霜,但幸好还有家;这个世界有风有雪,但幸好还有爱。夜归人,只要有人在风雪中为他守候,就一定能回到家。
⑩父亲坐到餐桌前,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张口想要说什么,又停了一下,终于说出一句话:“家里真暖和!”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1年03期)
【1】父亲出门时为什么会“犹豫”?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怎样理解结尾一句“家里真暖和”?
【4】说说文章标题的作用。
12、阅读下而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是我的亲人。和你在一起,我懂得了爱与理解;你是我的朋友,和你在一起,我明白了追求与奋斗;你或是一位陌生人,和你在一起,我感受到了温暖与善意……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个人,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帮助我们成长。
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