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凉山州初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洛阳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宴席上的热菜均有汤——汤汤水水;第二个就是热莱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自然就有了百姓爱重的一方盛宴

    ②再加上曾为千年王都,教化绵长

    ③又彰显好多重礼之道

    ④洛阳盛产五谷、饲养鸡猪等家畜

    ⑤因此就地取材,既调养筋骨

    A.④②⑤③①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④

    D.④⑤②③①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牧羊人以他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坚持,无私的付出,将荒凉的土地变成绿洲。

    B.我和妹妹的性格截然不同,她活泼而我沉静,因此我们之间常常会出现分歧

    C.我们在学习上要经常复习,温故知新;还要懂得见异思迁,重视知识的迀移。

    D.在所有学科课堂上,我们既要紧跟老师思路,又要独立思考,不能随声附和

  • 3、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照片中的小松鼠虽屡次失败但都没有放弃,最终成功跳上秋千后悠然啃着坚果,憨萌动作令人忍俊不禁

    B. 伊朗核问题协议的达成使美国和伊朗各得其所,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有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C. 这次考试他竟然得了满分,简直是骇人听闻啊!

    D. 如果再不有效进行治沙护理工作,这里的一些绿洲也将会变成不毛之地

  • 4、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喉咙            键壮            粗旷            呼朋引伴

    B.淅沥            决别            憔悴            翻来覆去

    C.捶打            攲斜            菡萏            人生鼎沸

    D.淋漓            争执            奥秘            恍然大悟

  •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滞雨

    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注释】①滞雨:久雨不止。一说为因雨而停滞之意。②云水地:等于说云水乡,云水弥漫之地。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提到了“雨”,甲诗的雨是诗人跨越时空的思念信笺,乙诗的雨是诗人留滞长安的原因。

    B.甲诗两个“期”字,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

    C.乙诗“残灯”“独客”两个词语,渲染了一种喜悦、舒畅的气氛。

    D.两首诗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用了虚实结合、情景相融的手法。

  • 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B.那年复活节前几天,我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买下这只漂亮而温驯的鸟。

    C.他添置了大约一百个左右的蜂箱,改养蜜蜂了。

    D.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 7、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们的故事 ,他们因为不同的 走上了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 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

    A.不胜枚举 理由 传播 高尚

    B.比肩接踵 理由 播撒 伟大

    C.不胜枚举 缘由 播撒 高尚

    D.比肩接踵 缘由 传播 伟大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文言文阅读。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

    【乙】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注:窈然】:幽深的样子。责怪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水清冽    尤:___________

    (2)其境过清   以:___________

    (3)则其好游者不能  穷: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__________

    (2)不出,火且尽

    翻译: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讲述了作者游山的经历。柳宗元先被悦耳的水声吸引,然后__(用原文填写),最终发现了幽静美丽的小石潭,体会到游览之乐;而王安石却没有尽情享受到游山的乐趣,是因为 ___(用自己的话填写)。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默写。

    (1)结庐在人境,   。(《饮酒》)

    (2)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3)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

    (4)   ,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

    (5)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6)予谓菊, ;(《爱莲说》)

    (7)《陋室铭》中描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的语句是  

    (8)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   ,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   。(《海燕》)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吗?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洋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东西便四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来,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时,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吗?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浮么!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最后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3】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情感?

  • 1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①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④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⑤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⑥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⑦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⑧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⑨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⑩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1】请你梳理全文,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所经历的变化过程。

    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挨别的孩子打,他昂着头,①________→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不哭→②________,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③___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②结合语境,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

    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

    【3】文中的“我”作为李想变化的见证者,也是一个重要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有人把文章题目改为“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请简述理由。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同学们,不论是在温馨的家里还是学校,抑或是在社会的其他环境中,总会有许多人让我们感受到关爱与温暖。请以《难忘_____》为题,写一篇侧重于写人的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在横线处填上你要写的某个人物;②行文要抓住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③语言流畅,书写工整,卷面美观;④字数不少于600。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