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成都初一(上)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家父”“寒舍”“见教”“拙作”“令郎”“奉送”等都是古代常见的谦词。

    B.《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分别出自志怪小说《世说新语》的方正篇和言语篇。

    C.《朝花夕拾》中撰写的十篇散文是鲁迅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大多写个人生活。

    D.“坚定”和“坚强”、“时代”和“时期”都是同义词,在词义的范围和用语风格上有差别。

  • 2、下列句子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陆新生日那天收到爸爸的礼物——一台笔记本电脑,真令他喜出望外

    B.运动会上,同学们各得其所。运动健将们参加比赛,文学高手写稿件,啦啦队员们都是文艺活跃分子。

    C.黄明的自我介绍很精彩,台下的同学们不可抗拒地鼓起掌来。

    D.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俩就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B. 我们的班主任口才真好,讲起话来滔滔不绝

    C. 正是因为张浩同志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使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D.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随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 4、下列各句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妹怂恿二妹向舅舅要一只小猫”中的“怂恿”与“鼓动”,严格来说是近义词。

    B. “学而不思则”中的“罔”与“迷惘”“恍惚”都是同义词。

    C. “他犹豫地拿起这个又放下,再看看那个”中的“犹豫”与“果断”是反义词。

    D. “一个高尚的人”中的“高尚”与“低级趣味”在一定的语境中会成为反义词。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是我们交友的典范。

    B.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

    C. 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然,照样我行我素

    D. 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的美丽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块冰冷的“大石头”。

  • 6、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拽住(zhuài)  无垠(yín)  吞噬(shì)  怏怏不乐(yānɡ)

    B. 羸弱(léi)  告罄(qìn)  毋宁(wú)  毛骨悚然(sǒnɡ)

    C. 无虞(yú)  炽热(zhì)  俯瞰(kān)  屏息凝神(bǐnɡ)

    D. 凸现(tū)  蔚蓝(wèi)  溯流(sù)  心有灵犀(xī)

     

  • 7、从选项中找出与例句使用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A.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B.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着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

    C.这好像是因为顾客太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

    D.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登辞疾不受。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以顺民望。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犹生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感,言则涕。

    (节选自《三国志·孙登传》)

    【1】解释加点词

    ①登不                 听:

    ②登不敢             辞:

    以为是             咸:

    ④臣死犹生也     虽:

    【2】下列句中“之”与“左右求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康肃笑而遣之

    C.何陋之有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既绝而后书闻,权益感,言则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6)《夜雨寄北》中,运用想象以未来相聚写今日相思,造成回环反复、时空交错之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读课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后回答:

    (1)盲孩子很寂寞,谁来陪伴他?

    (2)影子、萤火虫给盲孩子带来了什么?

    (3)“这时候,从附近的丛林里飞来一只萤火虫,飘飘忽忽地,闪着幽幽的光”中“飘飘忽忽”起什么作用?

  • 11、《我的老师》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选文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

    【2】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在这里狡猾是什么意思?

    【3】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接近文学爱好文学能否互换,为什么?

    【4】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的东西的情景。从内容来看,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表现出我怎样的情感?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回首我们成长的历程,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刻骨铭心,甚至给我们震撼的力量。浮躁的时候,爸爸坚毅的眼神让我们警醒;失落的时候,妈妈慈爱的眼神给我们力量;怯场的候,老师鼓励的眼神使我们自信;苦恼的时候,同学的关爱眼神令我们振作……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眼神?

    请以“难忘那______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通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