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典共赏部落开展了“集对联,猜文常”知识竞赛,下列作家作品与对联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④万物复苏春光里,百鸟欢唱绿色中
A. ①诸葛亮 ②鲁迅 ③《世说新语》 ④《春》
B. ①诸葛亮 ②朱自清 ③《聊斋志异》 ④《秋天的怀念》
C. ①孔子 ②朱自清 ③《世说新语》 ④《秋天的怀念》
D. ①孔子 ②鲁迅 ③《聊斋志异》 ④《春》
2、填写在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__________的东西来吧。
(2)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_________了。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____着你。
(4)我要_______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A. 惊叹 歼灭 抚摸 暗暗
B. 感叹 歼灭 安抚 悄悄
C. 感叹 消灭 安抚 暗暗
D. 惊叹 消灭 抚摸 悄悄
3、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 )
B.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
C. 诲女知之(“女”通“汝”,你 )
D. 三省吾身( 三次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B. 王刚同学一下课就追着老师问问题,同学们在一旁议论,有的说是勤学好问,有的说是不耻下问。
C. 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D. 小学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依依不舍,期待着能在新的校园萍水相逢。
5、下列选项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朗润 诀别 徘徊 不求甚解
B.嘹亮 淅沥 沐浴 花团锦簇
C.抖擞 祷告 衣裳 人声鼎沸
D.一霎 云宵 贮畜 翻来覆去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B.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鼓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C.接着一阵兴高彩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D.晚上我们通常把它关在屋里睡觉,早晨一放它出来,它总是迫不急待地来找我。
7、下列各句中,敬辞或谦辞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换号了,敬请惠存”先是以同学名义通知换号,再开口借钱,不法分子竟利用其中空隙,伺机行骗。
B. 令尊年过六旬依然亲自下地干农活,作为他的孩子,我感到既自豪又羞愧。
C. 听说你们家舍妹要去当兵,这种雄心壮志令我钦佩不已。
D. “各奔天涯何处是,惟愿君安好”,我就留步不送您了。
8、阅读下面两则选段,完成问题。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节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乙】
(蔡)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①,辄②闭门绝宾,暴③体田野。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节选自《后汉书•宦者列传•蔡伦》,中华书局2000年版)
【注释】①休沐:古代称官员休假。②辄:总是。③暴:暴露。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持就火炀之
②字平如砥
③帝善其能
④故天下咸称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B.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C.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D.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3)翻译下面句子。
①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②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4)甲文详写了活板的制作过程,乙文对造纸过程却是略写,请结合选文出处写出这样安排的理由。
9、名句默写
(1)万籁此俱寂, 。
(2) ,乾坤日夜浮。
(3)太祖怒, ,普颜色不变。
(4)观其耸构巍峨, 。
(5)后厅临大池, ,陡上陡下。
(6)如深山茂林,坐其中, 。
(7) ,及其日中如探汤。
(8)两小儿笑曰:“ !”
10、阅读散文,回答问题。
【甲】春 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批注: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北国春风来临时的迅猛与力度。】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乙】婉转的春
李丹
旧历年过了,阳光明媚起来。二月的季节里,春还在某个角落里蛰伏着不动声色,冬日的余寒还在一波一波地侵蚀着,寒意在角角落落恋恋不舍地徘徊着,对于阳光的驱逐置之不理,偶尔有风吹过还有种凉寒彻骨的感觉,有时甚至还会有一场稀薄的雪。这样的时节人们便有了盼春的心情。
角落里的春天脚步婉转,一波三折地扭着细弱的腰枝款款而来,最初没有什么气势却执着,一寸寸地拓展着自己的领地,先是空气里有了一丝暖意,迎面的风抽了筋骨般不再那么硬朗,阳光一扫冬日里的倦怠,愈发变得明媚灿烂起来,那样的阳光很是有了几分力量,毫不吝啬地落在角角落落里。墙脚的小草最早感知了这种温暖,拥拥挤挤地探出头来,一场细雨过后,便大大方方地绿起来,没有了丝毫的羞涩感。堤岸的柳也耐不住寂寞了,细长柔软的枝条在风中飞舞,听到春天的消息悄悄鼓起了米粒般的芽苞,却忍着,掩饰着,和不经意的春风在温暖的阳光里调情。某一天,阳光更加温暖了些,那柔嫩的黄才一日日从芽苞中泄露出来,像一粒粒金黄的豆子挂满了枝头。还是那场雨吧,雨后,叶子便如一只只纷飞的蝶跃然在枝头翩然而舞,转眼就是一树的葱茏了,这个时候,春天才加快了行走的脚步,在一夜之间唤醒了千花万朵。【批注:____________。】
果园里,最先登场的是杏花,枝枝杈杈还干枯着,毫无声色,却在你的回首间爆出了一树的雪白;还在惊叹着花的神奇,微风过处,却有花瓣纷然飘落,想必它在忙着花落结籽吧,这时,嫩黄的叶才姗姗露出了它的颜面。之后,是桃花那一张娇艳脸,有了前人们那么多诗句的沉淀、浸染,怎么看桃花都是那么笑意盈盈的,有娇俏也有几分筋骨,婉若二八女子的脸。桃花似乎是最为大写意的春天,桃花开了,苹果花,梨花也相继登上春天的舞台,浓墨重彩地在春天里歌唱,奉献自己的完美。春天在这样的繁华盛世里,在这样热热闹闹的花丛中正式来到人间,开始它极为短暂的旅程。
风在春天里也是那样的耐不住寂寞,它在春天里修了那么多的时日,收了棱角与锋芒,侵染了花香与温暖。这样的风穿过树叶与花朵,在肌肤之间肆意的游走,不冷也不热,恰到了好处,温润得如邻家少女。春天悄悄地来着,忽有一日便这样大肆张扬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满眼都是绿色的时候,春也就深了。
(选自2010年3月2日《华文报摘》)
【1】【甲】文江南的春风和北京的春风各有什么特点?【乙】文写出春天怎样的特点?
【2】【甲】文作者面对北国的春风,感情是怎么变化的?
【3】同样写小草,【乙】文用“探”,朱自清《春》中用“钻”,试体会二者的妙处。
(1)小草最早感知了这种温暖,拥拥挤挤地探出头来,……
(2)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4】【甲】文结尾写道:“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试说说作者为什么怀念北国的春风?
【5】批注,是精读文章常用的一种好方法。试仿照【甲】文画线句的示例,给【乙】文画线句加上恰当的批注。
【批注: 。】
【6】同样是写春风,【甲】文与【乙】文的作者对春风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试说说两文的作者对春风的感受有何不同。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农民父亲
①记忆中的农民父亲,只出过两次家门。
②第一次是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那时我学习很用功,不知不觉中,发现视力在下降,于是就给家里去了一封信,说汇点钱过来,买一副眼镜。
③天气晴朗的一日,瓦蓝的天空浮着几朵卷云。天空纯净地蓝,卷云白得透洁。同学们在上课,老师认真地讲,同学们认真地听。谁也没想到,A一位老汉竟推门进来,慢慢地站在门口,目光不停地在教室里扫来扫去。他衣角卷曲着,手黑拴着一个鱼鳞袋,刀刻的皱纹爬满了粗糙的脸,浑身上下散发着乡土的气息,骨子里却透着硬朗和康健。他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农民父亲。
④B宿舍里,父亲一把把我揽过来,急切地说:“孩子,快让爹看看,眼睛到底咋啦?”我先是一惊,接着“扑哧”笑出声来,一字一句地说:“就是近视眼,你没看见,好多同学都戴着眼镜呢。”父亲得知我眼无大碍,才长舒了一口气。微笑着拿出一些枣子和柿子给我。我很后悔没有在信里把话说清楚。这事听起来虽有趣,却让我感到了温暖,也更让我记念和怜惜。
⑤还有一次,父亲离开家乡,是去年春播的时候。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开了一家羊汤馆。刚开业那会儿,生意还说得过去,后来一天不如一天。父亲听说羊汤馆生意不好,忙完农活,就急急赶到城里来。父亲来的第三天,我就去外地出差了。临走对父亲说,要半个月我才能回来,羊汤馆的事你先照应着。父亲没文化,更不懂经营和管理,可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濒临停业的羊汤馆,硬是让父亲给盘活了,纯收入一天比一天增多。出差回来后,我惊奇地请教父亲。父亲手一摆,淡淡地说:“小本生意,不要指望一口吃个大胖子。羊肉汤按成本卖给顾客,一分钱不多收,搭些功夫不算啥,我们只赚酒钱和菜钱。咱对得起顾客,顾客才乐意到咱这里来。”别说,父亲的办法还真灵,现在羊汤馆的生意好起来,四面八方的顾客都喜欢来光顾。这不,我正盘算着扩大规模呢。
⑥其实,我的父亲是农民,没文化,只懂得锄草和种地,哪懂什么经营之道。只是,无论对家人还是对别人,父亲心里装的总是慈爱和宽厚!
【1】本文标题为“我的农民父亲”,你认为“农民”两字有何特殊的表达效果?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出过家门的两件事。
【3】文中有A、B两处画线句,请任选其中的一句,并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4】“只懂得锄草和种地”的农民父亲半个月内盘活了“濒临停业的羊汤馆”,结合你的生活实践,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1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语文与生活相连。在初中语文课本里,一篇文章、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一首诗,甚至一句话,都可能会引起我们的共鸣,使我们记起生活中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或者让我们有所思考和感悟。
以“读完这处内容,我不禁想起”为题目,在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表述引起你共鸣的课文内容,写一篇记叙文,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抒写真情和实感。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凡涉及考生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也不能借用试卷中的材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