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战后,促使包括美国、日本、欧洲在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有力的因素是 ( )
A.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B.国家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干预
C.美国资本的支持
D.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
2、“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 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 解放战争的进程
C.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 解放战争的影响
3、学习历史需要正确地区分史实与观点并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 B.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C. 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D. 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4、下列事件及其影响,搭配不相符的是
A. 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C.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D. 抗日战争胜利——取得了民族独立
5、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提到:“九二共识……开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九二共识”指的是
A.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原则
D.互补互利原则
6、《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这一法令最早可能颁布于
A. 1913年
B. 1915年
C. 1917年
D. 1919年
7、下图是美国在二战之后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的宣传画,图中“花开”的离意是( )
A.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范例
B.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C.美国控制了西欧的经济
D.西欧经济的复苏
8、刘广涛同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古巴人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 1960年因非洲17个国家独立而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C. 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D.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独立后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9、公元494年,他将北魏的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北方民族的交融。这位改革者是
A.光武帝
B.司马炎
C.司马睿
D.孝文帝
10、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下列史实中不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
A.阿拉伯人重视希腊、波斯等国典籍翻译
B.阿拉伯人把中国造纸术传至欧洲
C.阿拉伯人将印度数字改造成阿拉伯数字
D.阿拉伯人将美洲的烟草输入欧洲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申报》是创办于上海的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 维新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废除了八股取士制度
12、19 世纪后半期,欧洲某人创作了漫画(如下图),以讽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但该漫画客观上却宣传了( )
A.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B.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C.梵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13、近现代史上,中国社会的性质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化,其中第三次巨变实现的标志是:
A. 鸦片战争的爆发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14、下图展示了1978年以来广东省经济发展的状况,影响着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原因是( )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 ②人民公社化的开展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④经济特区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5、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文学巨匠是( )
A. 高尔基 B. 列夫·托尔斯泰 C. 孟德斯鸠 D. 伏尔泰
16、通过对下图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一地区的文明
A.古代希腊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17、以下作品并列称为欧洲文学四大名著,其中诞生时间最早的作品是( )
A.《荷马史诗》
B.《浮士德》
C.《神曲》
D.《哈姆雷特》
18、《等待多戈》的作者是
A. 罗曼罗兰
B. 德莱塞
C. 贝克特
D. 毕加索
19、纵观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经历了三次大分裂,一次是战国,一次是魏晋南北朝,一次是唐末至两宋时期,后两个时期都有很多共同点,下面不属于这两个时期的共同点的是
A.出现民族融合
B.国家的经济重心在南方
C.民族政权并立
D.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人南迁
20、历史上称凡尔登战役为“凡尔登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
A. 战争武器的先进性 B. 战争进展的快速性
C. 作战范围的广泛性 D. 战争的残酷性
2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_______________,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
22、1929 -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特点是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 )
2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是______,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______。
24、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________局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________,摆脱________和________的控制,实行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政策,发起了________运动。____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标志着广大____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冷战结束后,建立____,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____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___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________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________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________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________和________。
25、欧洲的联合: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成________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________共同体和________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________,简称“________”。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________,大大加快了________的进程。
26、公元八世纪到公元十七世纪,在亚洲中西部和北非地区曾经建立的伊斯兰教封建帝国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7、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线是 _____________
28、俄罗斯的由来: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 )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 )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在反抗蒙古统治的过程中,( )公国逐渐崛起,到15世纪纪晚期终于统一了俄国。到莫斯科大公( )即位后,正式采用“( )”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29、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________制度、________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________制度。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不久,________国和________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几次修订《________》,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________、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________,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________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________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30、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________和国际________迅速增长,________的影响日益增大,________的全球化趋势加快。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31、下图人物是谁?他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思想?另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
32、古代亚非地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古希腊文明)
(1)谁主政时期,雅典的奴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就是什么?
(古罗马文明)
(3)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的成文法是什么?
(4)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的新的历法被称为么?
(古中国文朋)
(5)东汉时改进造纸工艺的人是谁?被称为“医圣”的名医是谁?
(6)被称为“诗圣”的唐朝诗人是谁?
(7)谈谈你对文明的认识。
33、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 的战略产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根本的经济指导思想,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商鞅变法对土地所有权问题是如何规定的?
(2)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曾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过怎样的解决办法?
(3)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什么法令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翻身成了主人?
(4)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方面,对农业进行了什么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
(5)1958年发生了什么事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式知识群体在洋务时期开始萌生,其突出的标志就是接受过新式教育,从骨子里认同西方的文化价值,并积极主张以之来改造中国。这个群体主要以甲午战后中国留日学生以及辛亥前后的留美学生群体为主,同时也包括晩清以后尤其是1905年废科举后设立新式学校里的受教育群体。
材料二 这些人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也是1919年5月反日爱国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这个新的知识群体起初主要是以个体的身份零星地参与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实践当中,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自然有限。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这个新式知识群体精英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的力量。
材料三 新型知识分子以演说、办报等形式广泛呼吁革除蓄辫、缠足、赌博、吸毒以及风水迷信等劣习陋俗。他们提倡男女平权和国民思想,倡行婚恋自由自主,反对包办婚姻。主张求实学务实业的新学风,这当中有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创办制碱公司的范旭东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式知识群体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位既是新文化运动又是反日爱国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前后,新式知识群体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分析新式知识群体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