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
A. B.
C.
D.
2、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3、“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一“政治设计”的顶层设计是
A. 废除黑人奴隶制 B. 摆脱农奴制的危机
C. 维护国家统一 D. 限制国王的权力
4、从1842年的割地赔款到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中的唇枪舌剑,历史告诉人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下列史实与评述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 | 史实 | 评述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 |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
D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 |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
A.A
B.B
C.C
D.D
5、李强复习中国近代史后,将以下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整理。正确顺序是
①挺进大别山 ②南昌起义
③中共“一大”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6、既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五大发展理念
C.“两个一百年”
D.推进科技创新
7、1862年9月,林肯在提到某项措施时指出:“我只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是加里森的逻辑和道义力量,是全国的反奴隶制人民,是军队,成就了这一切,”这项描施应为
A.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B.废除农奴制
C.解放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8、长江流域的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下列史实与城市匹配正确的是
A. 重庆——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B. 武汉——近代军事工业的最早创办地
C. 南京——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兴起地
D. 上海——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地
9、20世纪揭露和批判美国生活方式的长篇小说是
A. 《静静的顿河》 B. 《约翰·克里斯多夫》
C. 《等待戈多》 D. 《美国的悲剧》
10、古代亚非地区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其中象形文字属于
A. 古代中国文明
B. 古印度文明
C. 古巴比伦文明
D. 古埃及文明
11、西欧城市兴起重要的影响是 ( )
A. 壮大了地主阶级 B. 有利于封建阶级的统治
C. 工人阶级开始强大 D.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条件
12、有人说“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焚书坑儒推恩令
B. 焚书坑儒罢黜百家
C. 统一文字推恩令
D. 统一文字罢黜百家
13、以下漫画反映的是某国历史的变迁。结合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三幅漫画反映的是美国历史的变迁 ②图一中“女战士”的愿望是通过独立战争得到实现的 ③图二中“林肯的两难”是通过发动的南北战争解决的 ④图三漫画的创作是为了号召国民奔赴二战战场 ⑤漫画反映出的三场战争都是正义性质的
A.①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①⑤
14、印度和巴基斯坦常因殖民者遗留下的领土纠纷而冲突不断,造成了南亚地区长期的动荡和不安,印度独立前,是下列哪个国家的殖民地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俄国
15、毛泽东诗词“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会师地点是( )
A. 遵义 B. 甘孜 C. 会宁 D. 吴起镇
16、19世纪40年代,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大门,19世纪中期最先敲开日本大门,强迫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17、2019 年9月24日,美国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南希.佩洛西宣布,因乌克兰“电话门”事件,众议院正式启动对特朗普总统的弹劾调查。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
A.总统与国会矛盾日益激化
B.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监督
C.众议院是美国权力中心
D.政党斗争导致国家分裂
18、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
A.秦朝的太尉
B.唐朝的中书省
C.宋朝的通判
D.清朝的军机处
19、“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
①解放农村生产力
②走集体化的道路
③消灭地主阶级
④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⑤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20、日本的索尼笔记本电脑,芯片在美国生产,外壳在印度生产,整机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组装,回到日本的横滨和大阪贴上本土的标签,在全世界销售。这说明
A.日本的制造业落后 B.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C.政治趋向多极化 D.日本国力衰弱
21、公元前l046年,__________之战周武王打败商朝军队;公元前260年,__________之战秦国打败赵国军队。
22、治世可鉴,复兴必成。
(1)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 。
(2)刘秀在位末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得以发展,史称 。
(3)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史称有“贞观遗风”。
23、唐朝时派遣唐使最多的是( ),( )东渡日本,传去了中国文化
24、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________,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彼得一世的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________的进程。
2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________年。
26、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内容。
(1)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被消灭的阶级——
(2)1988年建立的经济特区——
(3)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地区——
28、______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______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29、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是________。
30、日本法西斯建立: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__________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策源地形成。
31、历史的发展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接受着挑战。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意大利向教会挑战)
(1)为歇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的运动是什么?此次运动的核心思潮是什么?
(北美向殖民者挑战)
(2)北美人民向殖民者挑战发起的战争是什么?
(美国向大萧条挑战)
(3)领导美国攒脱1929一1933年经济大萧条的总统是谁?他实行的新政“新”在何处?
(26个国家向法西斯挑战)
(4)世界反法四斯联盟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哪些感悟?
32、秦朝开创了“大一统”的国家格局,自此后,历代王朝和国家政权都注重维护国家统一。
(1)秦始皇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什么制度?为消除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建立了什么制度?
(2)汉武帝时期,为彻底解除诸侯王势力对王朝的威胁,采取了什么措施?为防止地方官吏、豪强为非作歹,推行了什么制度?
(3)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为君之道”上奉行“舟水之喻”,他统治时期开创的盛世局面是?
(4)宋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社会安定局面的产生与统治阶级采取的什么政策息息相关?
(5)孙中山先生主持颁布的哪一部法律文件体现了“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的思想?
(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其中体现“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法律文献是?为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
(7)改革开放以来,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什么构想?
33、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宋元时期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影响人们城市生活的变化。请举两个例子说明宋代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大大提高,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巨大影响。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简述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事实上,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中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在这个国家里,占王导地位的仍然是旧式制度。
(1)材料二中“他们的努力"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什么?材料一种图1所示人物和“他
们的努力"有何关系?
(2)图2、图3所示人物,在甲午战争后,一个向皇帝上书.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他们的手段虽然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图3所示人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材料三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请用具体的史实说明“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材料四 十月革命表明,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指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成果……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更显示出实践的力量,因而其魅力更加强大。十月革命的路,是一个样板,对中国新文化的先驱者产生了磁石般地吸引力。
(4)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异常艰难,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虽处于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但两者在追求上的共同点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十月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