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所示的示意图中与①相关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大变革时期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3、《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这一法令最早可能颁布于
A. 1913年
B. 1915年
C. 1917年
D. 1919年
4、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这是为了纪念( )
A.江西南昌起义
B.湘赣秋收起义
C.贵州遵义会议
D.甘肃会宁会师
5、“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这段话出自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与美国记者兹贝格的对话,这表明
A. 美苏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
B. 当时的苏联已成为世界霸主
C. 苏联想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D. 美苏合作就可以避免战争
6、历史学习中,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无因果关系的是( )
A.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
B.英国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C.启蒙运动美国内战
D.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7、“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人们对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的赞美。它的设计者是( )
A.李春 B.鲁班
C.李时珍 D.宋应星
8、20世纪至今,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演变,按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多极化趋势-凡华体系-两级格局
B.两极格局-凡华体系-多极化趋势
C.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华体系
D.凡华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9、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所指的选官制度是( )
A.察举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10、2019年11月9日,西方各国隆重地举行了纪念柏林墙倒塌三十周年活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为“东德” B.巴黎和会造成了德国的分裂
C.德国分裂是冷战的产物 D.联邦德国属华约成员国
11、一位俄国地主曾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的控制 B.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D.农奴得到与地主相等的份地
12、《等待多戈》的作者是
A. 罗曼罗兰
B. 德莱塞
C. 贝克特
D. 毕加索
13、1 9 9 2 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邓小平的这个观点 ( )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中国的改革开放;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
14、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是 ( )
A. 圣马丁 B. 伊达尔哥 C. 玻利瓦尔 D. 罗伯斯皮尔
15、制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请概括下面思维导图的时代主题( )
A.封建专制制度的瓦解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
16、1946年,斯大林发表严厉谴责:(此次)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此次“演说”是( )
A.马歇尔计划实施 B.杜鲁门主义出台
C.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7、在现代生产中,一项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往往将劳动生产率提高几倍、几十倍。据统计,在二十世纪初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5%—10%是依靠采用新技术获得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个比例已上升到60%—80%。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70%-80%。此材料突出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点是
A.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C. 科技各领域间互相渗透
D. 新技术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18、北魏孝文帝说:“我们国家兴起在北方,现在定都于平城,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要在此地开展变法改革,一定很难。”面对这些现象孝文帝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朝廷议事必须使用汉语 B.离开旧都平城,迁都洛阳
C.统一文化和思想认识 D.实行汉化政策,移风易俗
19、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上述材料表明
A. 中国正式对日宣战
B. 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C. 国明政府要反抗侵略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0、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
A. 华盛顿会议 B. 雅尔塔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开罗会议
21、一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______”。
22、________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力发电站和输电。1867年,________发明现代炸药;后来研制成无烟炸药。
23、1915年,新文化运动掀起。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和( )
24、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象征和灵魂。
(1) 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
(2)春秋时期思想家 认为世界万物都有对立面,体现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秦朝为巩固统一,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编写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形成了欧洲西线、北非、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等主要战场。
26、清朝雍正时期(_____________)的设立标志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7、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是:___________,而让法国在世界近代史上称霸欧洲的人物是 _____________ 。
28、和平交流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1)现今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最初由 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
(2)唐代高僧 东渡弘扬佛法,为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3)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 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流。
29、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_____扩张,梦想恢复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疆界、地位和尊严。_____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到出路。_____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_____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_____。
30、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____,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中央政府设置________,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3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妄图把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维护人民政权的斗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什么法律文件?它标志哪项巩固新政权的措施开始?这项措施的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2)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越过“三八线”轰炸中国东北,严重威胁新中国安全,中国应朝鲜请求,作出什么战略决策?这项战略决策的开始标志是什么?列举在这次战争中牺牲的一位英雄人物。这个战争的胜利有什么伟大意义?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法律文件。
(1)它是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一
(2)它是重要的立国文书.宣告了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独立一
(3)它是成文宪法,确立了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一
(4)它是法国的一部民法典,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它为参照蓝本一
(5)它是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的法律文件一
33、二战后,英法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与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1)在20世纪70年代,哪个国家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3)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4)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出现军国主义复活现象,对此你有何看法?
34、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史学家冯天喻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湖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把形形色色的思想汇聚起来,从而产生崭新的近代文化。
材料三:它是共产主义的“圣经”和“福音书”,“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半多世纪以来解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材料四:“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2018年5月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生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试举出春秋时期一位思想家的民本观点印证为百姓而“鸣”这一结论。
(2)材料二中“灿烂星云”指的是什么运动?为何说它是中世纪与近代的分水岭?
(3)材料三中的宣言指什么文件?试举一例证明材料三论断的正确性。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共产党人找到了怎样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从而创造了“发展奇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