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不能用于解决( )
A.台湾问题
B.少数民族问题
C.香港问题
D.澳门问题
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B.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3、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取代了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象征。人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 )
A.工业化
B.城市化
C.现代化
D.国际化
4、太平天国运动被称为一场旧式的农民战争,但就是这场农民战争确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这里的“新情况”是指
A.天京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纲领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地方团练和清政府的联合
5、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
辽宁号航母 运20大飞机 核潜艇 战略导弹
A.90年磨砺利剑科技强军换新颜
B.90年英雄辈出长征精神永传承
C.90年不忘初心传承红色为人民
D.90年披荆斩棘本色不改为国民
6、科学研究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 在深色的松树林里,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蛾的16倍。这个研究可证明
A.种植浅色植物有利环保
B.工业革命引发物种变异
C.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分布
D.环境条件影响生物进化
7、这个组织成立于1945年,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它的总部在纽约,下列与这个组织有关的是( )
①它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它的宗旨是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③20年前我国加入这个组织 ④50年前恢复中国在此组织的合法席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莫斯科战役 C. 凡尔登战役 D. 柏林战役
9、19世纪早期,领导革命武装打败西班牙殖民军,获得“拉丁美洲解放者”称号的是
A.
B.
C.
D.
10、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中,最能体现改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是( )
A.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B.“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C.“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D.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11、某同学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他在搜索引擎输入如下关键词,他最有可能正在学习的是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D.北美独立战争
12、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其发展经济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的是( )
A.经济由国家完全干预
B.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C.照搬别国的经济模式
D.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资供应地
13、“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十年。”为了摆脱“萧条、危机”( )
①美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②德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③日本实行非军事化 ④意大利的法西斯专政进一步强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从下面的情景再现和角色扮演中可以看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南北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B.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C.林肯当选为总统 D.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15、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民族工业是在( )
A.鸦片战争前 B.甲午中日战争前 C.洋务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后
16、据下图所示现象推知,郑和下西洋
A.开辟通往欧洲交通路线
B.标志全球经济形成整体
C.导致国力衰退海防松懈
D.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17、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下列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它们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①遵义会议
②吴起镇会师
③飞夺泸定桥
④巧渡金沙江
⑤四渡赤水
⑥爬雪山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⑤④③⑥②
C. ①②④⑤⑥③
D. ①④⑤③②⑥
18、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之所以这么说,最主要的是因为林肯政府
A. 赢得了国家独立 B. 建立了联邦制国家
C. 维护了国家统一 D.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19、贾谊《过秦论》中记载:“陈胜、吴广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此材料叙述的是
A.项羽和刘邦起义 B.大泽乡起义 C.黄巾军起义 D.黄巢起义
20、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带来了哪些环境问题
①温室效应 ②淡水资源短缺 ③热带雨林大片消失 ④人口增长过快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1、《格尔尼卡》是为了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它的作者是______。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______。
22、“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他是___________;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诺贝尔奖,她是___________。
2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___________上进行,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____________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德国企图打破僵持局面,但遭遇失败。
(2)1917年,美国参加____________一方作战;俄国十月革命后,____________第一次世界大战。
(3)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____________的失败而结束。
(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____________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____________。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使用新式武器、伤亡惨重。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____________。
24、_________年苏联发生了“八一九”事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叶利钦实际掌握了国家大权。12月,俄罗斯11个原加盟共和国宣告建立_________,苏联解体。
25、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 ),大大如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1995年1月,( )正式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6、以________为指导思想的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1962年的________说明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
27、内战爆发:
林肯贡献:为维护___________________和解放________________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与景仰,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28、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1)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和苏联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了两大集团对峙的________局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________,摆脱________和________的控制,实行________、________的对外政策,发起了________运动。____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标志着广大____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冷战结束后,建立____,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____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___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积极发展全球________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________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________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________和________。
29、苏联模式
(1)标志——新宪法的公布: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________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________”。
(2)特点: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________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________的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成为________的严重体制障碍。
30、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闯进皇家园林 ,进行抢劫,为掩人耳目,又放火将其焚烧。
31、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大变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分赃会议形成了什么新秩序?这一秩序的形成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请列举20世纪20年代签署的损害中国权益的文件。
(2)二战后初期,美国针对苏联推行了冷战政策,使国际形势趋于紧张。请问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二战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两极格局崩溃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向什么趋势发展?面对世界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32、强军目标,就在前方。从新中国建立到今天拥有巩固强大的国防,都有哪些原因?(至少写出5条)
33、(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 日寇残杀我30万同胞的地点:南京
B.日寇偷袭美军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珍珠港
(2)仔细观察该图,跟据地图概括日本投降的原因。
34、唐宋元时期,国家在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都呈现出大国的气度。老师围绕相关内容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对比材料——见证民族关系】
材料一: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获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材料二:如图是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任务二【解读材料——汲取治国智强】
材料三:有鉴于百余年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教训,宋太祖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政权尾大不掉,作为巩固本朝统治的根本方针。
任务三【史论结合——阐述对外交往】
材料四: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指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根据材料指出这一“成熟办法”的作用。
(2)请写出材料二中的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依据示意图指出该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太祖为“防止地方政权尾大不掉”采取了哪些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说明唐朝文化“大出大进”的特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