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台湾澎湖初二(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7812月在北京召开 B.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作出改革开放决策 D.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 2、2017年4月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以“办好建设雄安新区这件大事”为题评论党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评论称,燕赵大地上,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拉开帷幕。这里所说的“春天的故事”,指的是

    A.土地改革

    B.与美国建交

    C.改革开放

    D.中共八大

  • 3、1945年殷氏夫妇创办糕点厂,建国后,生意兴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殷氏夫妇最有可能的状况是

    A. 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 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 不能继续经营,糕点厂被国家没收

    D. 不能继续经营,但可以以此获得部分收益

  • 4、“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

    A.“二月抗争”

    B.粉碎“四人帮”

    C.刘少奇被撤职

    D.“九一三事件”

  • 5、毛泽东和周恩来致函在上海的宋庆龄:“ 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经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材料中的“ ”处应为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八大

    C.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6、124日是全国普法宣传日,那么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哪一次会议( )

    A.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党的十二大

  • 7、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方面的素材,这组材料的主题应该是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人民空军严阵以待  ③潜艇待命出航  ④“辽宁”号航母试航

    A.和平统一兴伟业 B.改革开放响春雷

    C.科技强军显国威 D.和平外交求共赢

  • 8、小明在进行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为此他搜集了“华东军区海军”“北海舰队”“导弹核武器”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国防建设 B.改革开放 C.新中国的外交 D.民主与法制建设

  • 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从严治党

    ③全面深化改革 

    ④全面依法治国

    ⑤全面发展教育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 10、他,曾经荣获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A.邓稼先 B.杨利伟 C.翟志刚 D.袁隆平

  • 11、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

  • 1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以下有关表述不准确的是

    A.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到1982年初基本结束

    B.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到1982年底基本结束

    C. 平反后的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D. 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 13、“严重违背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规律,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他事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这段话评述的是(  )

    A. “大跃进”的浮夸风

    B. 群众性的大炼钢铁

    C. 人民公社的共产风

    D. “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 14、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 15、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邓小平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B.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C.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决定全面开展城市改革,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 16、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领导人

    A. 邓小平

    B. 江泽民

    C. 胡锦涛

    D. 习近平

  • 17、中共八大提出的总任务是( )

    A. 在本世纪末,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 15年内赶超英国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 18、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A.乡镇企业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分配制度改革     D.私有企业改革

     

  • 19、1895年,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朝廷,请求拒签合约。这次上书活动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掀起了农民起义的浪潮

    C.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D.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 20、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①“一国两制”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我国学者________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2、2012年十八大:胡锦涛的_______被写进党章。

  • 23、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___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

  • 24、1952年底,_______ 的完成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 25、读如图,回答问题

    (1)2013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________当选为国家主席,他在大会上深刻阐述________的宏伟蓝图。

    (2)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___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文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________

  • 26、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 27、导弹部队的发展

    (1)____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导弹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____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2)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

  • 28、战区建设: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个战区,即_________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_____________,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 29、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______。

  • 30、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____

    (2)“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____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____

    (4)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标志是____

    (5)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在哪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是什么?

  • 32、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1955年,我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请依次列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经历过的主要阶段。

    (3)1978年,农民们形象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反映了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哪一政策得到了农民的欢迎?这一政策的最早尝试是在哪里?

  • 33、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遇到巨大损失,却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请举两例说明。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1980—1982年农业生产统计表

    (1)材料一这份看似有点悲壮的协议书是哪个村庄的村民立下的?

    (2)材料二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民为什么热烈拥护这个制度?

    (3)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4)材料一中这份协议书与材料二中的这个顺口溜和材料三中安徽省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之间有何关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