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湖北襄阳初二(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表中的数据来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的一份档案,分析这组数据,你认为小岗村农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包产到户”的推行

    C.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推广

  • 2、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淮海战役”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淮海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参加淮海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

    C.历史论著中对淮海战役的描述

    D.电影作品《淮海战役》

  •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提出中国梦的是

    A.胡锦涛 B.温家宝 C.习近平 D.李克强

  • 4、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页历史,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蕴涵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观察下列信息,按年龄大小给甲、乙、丙、丁四个人物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 甲>乙>丙>丁 B. 丁>丙>乙>甲

    C. 丁>甲>丙>乙 D. 乙>丁>丙>甲

  • 5、分析下表,不能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军兵种

    人民海军

    人民空军

    战略导弹部队

    火箭军

    战略支援部队

    建立时间

    1949年4月

    1949年11月

    1966年7月

    2015年12月

    2015年12月

    A.我国国防力量不断强大

    B.我军逐渐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C.我军逐步实现现代化

    D.我国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 6、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④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②④③

    D. ①③②④

  • 7、综合表中的信息可知,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8-1987年(部分年份)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吨)

    时间

    农产品

    1978年

    1980年

    1984年

    1987年

    粮食

    304.77

    320.56

    407.31

    420.41

    油料作物

    5.21

    7.69

    11.91

    15.25

    A.《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1967年“一月风暴” B. 1967年“二月逆流”

    C. 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D.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 9、60多年前西藏的解放奏响了祖国大陆完全统一的胜利乐章,西藏的解放方式是(        

    A.和平解放

    B.武力攻克

    C.民族区域自治

    D.移民垦殖

  • 10、某同学正在进行一个主题研究,搜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破产法”、“股份制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11、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我国紧急调用海洋、风云、高分、遥感等4个型号、10颗卫星为地面搜救行动提供技术支持。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A.克隆技术和航天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和航天技术

    C.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D.原子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

  • 12、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在购买商品时需凭票购买。买布需要布票;买油需要油票;买粮食要凭粮票等等,凭票购买商品主要是因为当时(   )

    A.政府提倡低碳绿色生活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匮乏

  • 13、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创了我国经济改革先河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C. 上海浦东新区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D. 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是加入世贸组织

  • 14、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认真履行开放国内市场的承诺,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9.8%,基本取消了进口配额管理,分批取消了800多个税目商品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这反映了我国

    A.开放陆地边境城市

    B.积极融入世界市场

    C.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D.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 15、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 16、“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指(   )

    A. 1966--1976年 B. 1963--1973年 C. 1961--1971年 D. 1965--1975年

  • 17、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一国就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8、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一五”计划的完成

  • 19、《筑梦中国》中说:“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了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为国家发展最早“开拓新的空间”的事件是

    A.中苏建交 B.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中日建交 D.中美建交

  • 20、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增强企业活力

    B. 发展集体经济

    C. 实行经营责任制

    D. 加强按劳分配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 2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____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用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____,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____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5)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____,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6)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 23、开国大典:概况: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____成立,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标志着____成立。

  • 24、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

    初步提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提出实行______

    中共十二大(1982年)

    提出“建设有____的社会主义”

    基本形成

    中共十三大(1987年)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

    充实发展

    南方谈话(1992年)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终确立

    中共十四大(( )年)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1997年)

    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25、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前提:“_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谈判:(1)中英谈判:1984年12月,中英正式签署___________,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葡谈判: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回归:

    香港回归: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交接仪式。江泽民主席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________正式成立。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________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在完成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 26、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分别是在________年和________年。

  • 27、____________年,中美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 28、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和平解放作出重要贡献的地方代表是_______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

  • 29、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4)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 30、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________,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与不懈努力。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与基础。1956年底哪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为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正确导航。中共八大确定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在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探索过程中,我们有过失误与挫折。请举2例史实予以说明。

    (3)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代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伟人是谁?你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涵?

  • 32、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藏和平解放是在哪一年?有什么意义?

    (2)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请分别写出港、澳回归的具体时间?

    (3)“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确立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新时期,结合新情况,江泽民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又提出了怎样的指导思想?请写出为祖国统一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个民间团体?

    (4)现在还有少部分人实行“藏独”、“台独”,面对这一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 33、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以及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美摩擦不断。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

    (2)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非洲兄弟们跳起了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该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新中国成立时实行什么外交政策?1972年,什么事件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3)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

    4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

    材料四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5)材料四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1992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