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与周恩来有关的事件是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西安事变
④重庆谈判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
2、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新发展的序幕。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小岗村经济发展道路的变化说明
A.分田到户的小岗村做法不适合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
B.分田到户的小岗村做法不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C.分田到户没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发展
D.小岗村走合作经济的道路是历史的倒退和否定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 改变了集中单一的管理模式
B. 分配上克服“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C. 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D. 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4、下列关于农村改革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前提是将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
B. 农村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家庭联产责任制
C. 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D. 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党和政府推动农村改革的重要成果
5、下列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B.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D.大会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京剧演员梅兰芳说:我在旧社会是没有地位的。1949年,他以政协委员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其社会地位的变化反映出( )
A.京剧艺术影响扩大
B.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C.中国实现民族独立
D.封建制度被彻底废除
7、20世纪末,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的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民主改革的推行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8、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C.一五计划的实行 D.新中国的成立
9、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B.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作出改革开放决策 D.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10、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此语总结的是( )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1、“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C. 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D. 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1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不止一次谈到“航天梦”,多次对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重要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D.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13、“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决策出自哪一年( )
A. 1950年 B. 1954年 C. 1978年 D. 1992年
14、某网站有一首小诗:“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着枪奔赴战场……今天,我们只是为了纪念这些最可爱的人。”以下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 )
A.董存瑞、雷锋 B.黄继光、邱少云
C.王进喜、雷锋 D.佟麟阁、李宗仁
15、下图的部队是随着中国核工业和导弹事业的发展而诞生的,被周恩来命名为“第二炮兵”,这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A. 战略导弹部队
B. 水面舰艇部队
C. 海军
D. 空军
16、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A. 坚持民族平等
B. 民族区域自治
C. 加强民族团结
D. 实行西部大开发
17、标志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重要一步的是
A.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九二共识” D.江泽民八项主张
18、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两岸关系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A.调整“三不”政策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加强两岸文化交流
19、“20世纪末,中国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香港回归
B.澳门回归
C.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D.抗日战争的胜利
20、1978年的一篇社论文章说:“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这个“中心工作”是( )
A.经济建设
B.平反冤假错案
C.阶级斗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1、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 )
A京九铁路 B青藏铁路 C高铁 D青藏公路
2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___的外交布局。
23、列举题
(1)20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三次巨变,其中诞生了三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第一次巨变是________,结束了清王朝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二次巨变中__________,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并取得成功,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第三次巨变中邓小平实行了___________的伟大决策,中国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____________(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实行______________,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5)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
(6)中共十五大把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7)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______制度,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8)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获得的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________年12月。
27、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________的完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
29、被称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
30、1951年, ______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 ______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1、请写出“四人帮”的成员。
32、照片、地图、示意图是了解历史的好途径。看下面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站在中间拿着文稿正讲话的是谁?
(2)图二,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司令员是谁?
(3)看图三找出一五计划期间,我们辽宁省取得的成就。
(4)看图四举出我国在这一时期取得的“两弹一星”科技成就。
33、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对整个世界也具有重大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实现民族独立梦,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具有怎样的世界影响?
(2)1953年底,周恩来提出的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它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1955年召开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是什么?周恩来提出了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选择项,这里“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
(5)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是什么地方?它的回归得益于哪一科学构想的提出?
(6)当今,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贡献了哪些智慧和方案?
34、建国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二
项目 | 1952年 | 1957年 | 增幅(%) |
钢(万吨) | 135 | 535 | 296 |
煤炭(万吨) | 6600 | 13100 | 98 |
棉纺物(亿米) | 38.3 | 50.5 | 32 |
谷物(万吨) | 16392 | 19505 | 19 |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依据材料一的表一和表二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1984年,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现行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我们怀揣冒昧大胆地向你们伸手要权。”随后几年,国有企业相继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大自主权的制度。
——摘编自《复兴之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现行体制”是什么?这种体制下的国营厂长为什么要权?要什么权?
材料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观宏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化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3《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要发挥哪一经济手段的作用?为保证这一体制的社会主义性质,对所有制提出了什么要求?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发展所呈现的趋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