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为博哉!”这说明:
A.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
B.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
C.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巩固隋朝的统一
D.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2、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描绘北宋汴梁及汴梁两岸清明时节的风光。“汴梁”即北宋的都城
A.临安 B.长安 C.东京 D.上京
3、元朝结束自晚唐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西夏灭亡 B. 蒙古灭金
C. 元军攻入临安 D. 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4、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价为“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是
A. 郾城大捷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雅克萨之战
D. 戚继光台州抗倭
5、明朝时期,商品经济活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B. 许多富人携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
C. 海外贸易发达,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
D. 晋商河徽商编辑全国各地
6、清军取得平定噶尔丹与大、小和卓叛乱的胜利,其主要原因是( )
A. 清军执行只诛首恶、不杀无辜的政策
B. 大、小和卓建立了割据政权
C. 叛军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
D. 平定叛乱是符合人民愿望的正义之举
7、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
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8、冻国栋在《中国人口史》讲道:“唐朝户数在639年(贞观十三年)达304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造成唐朝人口激增的因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社会安定
B. 经济繁荣
C.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D. 统治者的开明统治
9、下列事件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②南宋灭亡
③蒙古灭金
④元朝建立
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A.①②③④⑤
B.⑤③①④②
C.①⑤②④③
D.⑤③④①②
10、标志着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澶州之战
11、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这些典故讲的是哪位皇帝
A. 李渊
B. 杨坚
C. 武则天
D. 赵匡胤
12、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中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昼市”“夜市”。以上情形最早可能出现在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
1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这个“大变动”包括( )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完善三省六部制
C.设置通判和转运使
D.废丞相,设“三司”
14、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学科应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安史之乱的发生——唐朝的建立——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B.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唐朝的建立——安史之乱的发生——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C.唐朝的建立——安史之乱的发生——隋场帝被杀,隋朝灭亡——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D.安史之乱的发生——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唐朝的建立——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15、学习历史需要正确地区分史实与观点并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1247年吐蕃各部归附蒙古
B. 明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C. 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D. 清前期以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有很大发展
16、宋代农业发展迅速,出现的流行谚语是( )
A.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
B.苏湖熟,天下足
C.江南三尺雪,米稻十年丰
D.一人一把火,螟虫无处躲
17、《蒙古秘史》记载:“星天旋转,诸国争战……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下列不属于最终改变这种局面人物传奇一生的是
A. 统一蒙古各部
B. 建立蒙古政权
C. 建立元朝
D. 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8、下列四幅图片记录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一些生产活动场景,它们应出自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9、毛泽东在词作《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宋祖”是( )
A. 赵构 B. 赵匡胤 C. 李渊 D. 李世民
20、“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两句赞美的是唐朝越窑出产的
A.青瓷
B.白瓷
C.冰裂纹瓷
D.唐三彩
21、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_________完成的。他于______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________。
22、康雍乾时期,为加强知识分子思想领域的控制,大兴________。
2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__;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________,提高农作物产量。
2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________、________。
25、清朝的__________政策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6、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_________;明朝长城西至_______。
27、将图②《清朝疆域(1820年)示意图》填写完整:
28、指南针发明与改进: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磁石指南的特性。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_______”。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人们把带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_______。
29、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________。
30、____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______,史称_____。
31、将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与其对应的人名和事件连线。
32、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与之相应的会议名称。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______________
(3)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__________
(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____
33、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蕃关系示意图》
(1)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材料二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辽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2)元朝是由我国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今西藏、台湾地区的管辖而设置的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 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
(3)依据材料三。请分析噶尔丹,大、小和卓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
(4)请你依据上述材料,总结我国古代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你认为古代的民族政策对我们处理当今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