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文化艺术迅速由复苏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是在。
A. 新中国成立后
B. 文化大革命期间
C. 改革开放后
D. 大跃进运动后
2、针对下列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 | 中国(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钢产量 | 2.37kg | 538.3kg | 4kg |
发电量 | 2.76kwh | 2949kwh | 10.9kwh |
A. 没收官僚资本
B. 进行土地改革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3、以下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内容:“第二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五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必须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方的遵守和执行,”这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和前提是
A.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B.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C.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D.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4、《中国的新面貌》: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美国总统)将会看到什么?”该照片在这里体现了
①中国正在对外开放②假冒伪劣迫使国人购买外国货
③经济全球化的迹象④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这体现的是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评价
6、如下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终于洗雪了百年来的国耻
B.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推翻三座大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7、祖国大陆基本获得统一标志是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西藏和平解放
8、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B.元朝时形成了“回族”
C.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D.康熙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9、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阶段是让“世界进入中国”,符合这一阶段开放的史实是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设立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开放内陆市县
10、2017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云南考察时强调:“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实际上是创新的竞争。”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精神的是
①“一五”计划的实施
②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③建立经济特区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1、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莫言 D.茅盾
12、在党和政府实施的教育发展战略中,成为科教兴国奠基工程的是( )
A. 素质教育 B. 九年义务教育 C. 职业教育 D. 高等教育
13、某地方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的心更红……”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 ( )
A. 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
B.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
C. 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刘某某
D. 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是发生在
A.“大跃进”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革”时期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15、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北海舰队
C.东海舰队
D.南海舰队
1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意义是
A. 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
B. 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C. 有利于形成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D. 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17、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会议内容的是
A.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8、南京总统府蒋介石办公桌上的台历定格在了 “中华民国卅八年4月23日星期六农历丑年三月”。这与下列哪个事件有关
A. 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B. 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C.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奋斗目标是
A. 四个自信
B. 两个一百年
C. 四个全面
D. 四个现代化
20、2019年9月30日,袁隆平荣获“共和国勋章”,主要是因为他成功地
A.研制原子弹 B.研制导弹 C.研制人造地球卫星 D.培育杂交水稻
21、说说我国在科技文化中的几点成就
1964年10月16日 | 我国第一颗①爆炸成功 |
1970年 | 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②一号,成为世界上第③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
20世纪70年代 | 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④”。 |
20世纪70年代初 | 屠呦呦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⑤,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年,______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3、“凡是____________,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_____________,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__________”,它的推行引起了普遍不满。
24、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万隆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_______”的方针。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5、共同繁荣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_______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2)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重视少数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3)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2006年,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6、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_。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成立,它的成立得益于我国实行了____________(制度)。
27、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_____________、人民幸福。
28、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________
29、行:
(1)交通条件 很落后。
(2)铁路、____、________、水运和地下轨道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____运输网。
3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和平创举是什么?
3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挥了重要作用。请指出该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哪些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33、1978年以来,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假手蒋介石(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他们不仅能开辟巨大的中国市场,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商人梦寐以求的市场终于要成为现实了,10亿亚洲主顾会大大有助于避免另一次经济危机。……也正是基于独占中国市场的强烈欲望,美国积极支持蒋介石于二战结束不久,发动了全面内战。……(但后来他们支持的蒋介石集团被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打败了)。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材料二: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外国研究机构康伦公司在《美国对亚洲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说: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在所有(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加上美国的霸权地位(因苏联的争夺和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已无可挽回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处于相对衰弱之中。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美国为什么要敌视新中国?举一例说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在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的重大胜利。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为什么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请列举这一时期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大事。
(3)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中,中美双方发表了哪两份公报?这两份公报表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