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元朝,今天的西藏应该受到哪一行政机构的管辖
A. 伊犁将军
B. 山东行省
C. 中书省
D. 宣政院
2、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是由什么组成的?( )
A. 诗、杂剧 B. 乐府、散曲 C. 词、散曲 D. 杂剧、散曲
3、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新中国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新”体现在:
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③农民开始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
A. 七国之乱 B. 唐太宗对突厥出兵
C. 八国之乱 D. 安史之乱
5、1087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 )
A. 市舶司 B. 瓦子 C. 司农司 D. 宣政院
6、下列关于清朝“文字狱”的解释,准确的是
A.为压制反清思想而迫害知识分子的冤案
B.专门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推行文化专制的机构
D.为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而专门建造的监狱
7、下图是我国经济发展演变历程示意图。下列对此图反映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南方落后于北方
B.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开发,南北经济渐趋平衡
C.唐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的转移一直伴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
8、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
A.帝国的繁盛
B.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C.近代的曙光
D.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9、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
A. 文景之治 B. 开元盛世 C. 贞观之治 D. 光武中兴
10、撰写某篇论文需要图中三个历史人物的有关信息,该论文最恰当的题目是
A. 《隋代书法艺术初探》
B. 《宋代词人名家小传》
C. 《唐朝诗歌初步探究》
D. 《元杂剧流行的背景》
11、唐朝时期,我国书画艺术成绩斐然。下列不属于唐代书法名家的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欧阳询
D.柳公权
12、“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 )
A. 唯才是用 B. 善于纳谏 C. 节俭治国 D. 勤于政事
1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区曾发生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这是藏独分子相互勾结制造的,历史上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是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4、“口口口为清代所独创,对清代政治产生过广泛深远的影响,它的设立与雍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已经发展到顶峰。”上文中“口口口”应为
A.军机处
B.市舶司
C.锦衣卫
D.中书省
15、房玄龄富于谋断,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A.重视发展生产
B.虚心纳谏
C.提倡节俭
D.知人善用
16、中国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清朝时期最有影响的剧种是( )
A.昆曲和京剧 B.昆曲和秦腔 C.像剧和汉调 D.皮黄戏和汉调
17、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最主要是说明( )
A.诗歌已经越来越不重要
B.读《红楼梦》成为一种时尚
C.中国的诗书都不如《红楼梦》好
D.《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18、忽必烈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加快了统一大业的完成。下列措施与忽必烈有关的是
①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②广开言路
③整顿吏治
④注重农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唐朝后期,给唐末统治以致命打击的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20、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
A. 造纸术
B. 火药
C. 指南针
D. 活字印刷术
21、1115年,_____________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他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强大。
22、郑和下西洋
(1)前提条件: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_____,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_____”,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
(3)概况:从_____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_____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和_____。
(4)影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_____,不仅增进了中国与_____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3、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叫________;唐朝时实行________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________;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个行政区是在________,当时,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________。
24、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闻名中外的________,它西到临洮,东到辽东。
25、明成祖在位期间,郑和前后其次下西洋,最远到达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26、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
目的 | 从________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
时期 | 康熙、雍正和________三期 |
做法 | 从知识分子的________、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 |
影响 | 禁锢了人们的________,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
(2)文化专制: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________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________,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________,收缴并销毁。
27、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_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同时,由于地方势力的加大,形成唐末_____的局面。
28、饮茶在_______时期开始风靡全国;元朝时最著名的戏剧的代表作是______。
29、1616年,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________改国号为清。
30、宋应星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写出了《________》一书。此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后来传到国外,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________”。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遂“和同为—家”。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皇帝。
(1)建立隋朝_____
(2)建立唐朝____
(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_____
(4)建立北宋_____
33、阅读如下图图片,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个地点的名称。
(2)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和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