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凉山州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元史·地理志》记载:“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和内地一样管理)。”该材料意在说明元朝(       

    A.对边疆赋役征收水平高

    B.中央对边疆的管辖加强

    C.内地与边疆的差别消失

    D.元朝疆域历史上最辽阔

  • 2、重庆的时珍药房曾经排名中国药店连锁药店百强榜第15位。药店的名字取自于我国明朝时期一位著名的药物学家。这位药物学家著有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 3、《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内阁实权,远不逮明”。造成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 4、据《蒙古秘史》记载: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改变这一局面的历史人物是(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 5、“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材料描述的是哪一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A. 曲辕犁 B. 翻车 C. 筒车 D. 指南针

  • 6、在中国的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A.匈奴族、藏族

    B.鲜卑族、维吾尔族

    C.党项族、契丹族

    D.蒙古族、女真族

  • 7、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 8、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 9、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土地兼并严重

    B.皇帝昏庸腐朽

    C.奸臣把持朝政

    D.宦官徇私枉法

  • 10、“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他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对材料所描述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目的是“示中国富强”

    B.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在位的皇帝是明成祖

    D.增进了中国与欧洲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 1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下列关于鉴真东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事件发生在唐朝 B. 鉴真东渡受中央政府的委派

    C. 东渡共有六次 D. 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 12、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开创了蒙古帝国的基业,为元朝建立奠定基础的是

    A. 成吉思汗

    B. 阿保机

    C. 忽必烈

    D. 阿骨打

  • 13、北宋初期纸币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B. 铜钱和铁钱携带不便

    C. 宋代造纸业相当发达   D. 政府支持发展纸币业

  • 1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     

    A.《资治通鉴》

    B.《史记》

    C.《三国志》

    D.《汉书》

  • 15、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 16、阿骨打的活动不包括   )

    A.统一女真各部   B.举兵抗辽

    C.称帝建金   D.迁都

  • 17、下列选项关联正确的是

    ①蒙古——北宋——东京②女真——金——会宁

    ③党项——西夏——兴庆④契丹——辽——上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8、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 19、《千年风云第一人》展示了成吉思汗的传奇一生。成吉思汗“传奇一生”的主要内容是( )

    A.宋金和议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统一全国

  • 20、《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其主要依据是

    A. 改国号为周

    B.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 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D. 开创科举制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填空

    明朝建立者是明太祖________,都城在________。明朝强化皇权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___。在中央废除_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________的居住权。________抗倭在________九战九捷。为了监视臣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___,明成祖时又成立了同类机构________,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李自成率起义军进人中原后,提出“________”的口号。1636年,________改国号为清。乾隆帝时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________的叛乱。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__》。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________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三国志通俗演义》以________三国史实为基础,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________小说的开山之作。

  • 22、农业的发展

    (1)原因:南方战乱较少;____人带去先进技术;劳动人手充足;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这是南方农业超越北方的原因。

    (2)表现:宋朝时期,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____。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____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_____”的谚语。到____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 23、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___________

  • 2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提示写出书籍名称。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________

    (3)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________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5)清代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著作是:________

     

  • 25、道光年间形成的新的剧种是________,以后被称为________

  • 26、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的首领是________

  • 27、施耐庵写的《____》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____》,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28、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___》,是一部____体的通史巨著。

  • 29、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_,他就是明太祖。

  • 30、________年,后周大将________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________,定都东京(今开封),他就是宋太祖。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历史现象(事件)与相关人物连接起来。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755年唐朝发生的叛乱_____。

    (2)1644年推翻明朝的起义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不同的文学体裁在不同的时代各领风骚,也是不同时代在艺术形式上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④一语未了,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戏剧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文化活动。

                                                                  ——《历史》七年级下册P109

    (1)依次写出材料一中各项所对应的文学体裁。

    (2)根据材料二,说出被称为“国粹”的戏剧的名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