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
A. 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B. 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 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 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2、清朝初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成功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A.郑成功
B.岳飞
C.李自成
D.郑和
3、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材料描述的农具是
A.
B.
C.
D.
4、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
A.帝国的繁盛
B.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C.近代的曙光
D.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5、北宋被历史学家视为“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一个朝代”。然而在另一方面,北宋却是中国历史上科技发达、文化昌盛、艺术繁荣的朝代之一。造成北宋这种繁盛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重视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B.几乎没有发生过战争,国泰民安
C.与外频繁交往,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
D.历代皇帝均励精图治,文治武功
6、唐朝时的回纥族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先民的主体?
A. 藏族
B. 维吾尔族
C. 回族
D. 哈萨克族
7、下列关于清朝疆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西跨葱岭
B.北接西伯利亚
C.东临太平洋
D.南至海南岛
8、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不断壮大,这和他进入中原后提出的哪一个口号有密切的关系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伐无道,诛暴秦
C. 高筑墙,缓称王,广积粮
D. 均田免赋
9、1661年四月二十一日,郑成功亲自率领将士2.5万人,分乘战船350多艘,由金门出发,攻入澎湖。他的队伍在距赤嵌城北约5公里的地方,迅速登陆。台湾人民争先恐后前来迎接,提水担饭,协助运输。郑成功部队在台湾人民大力支持下,士气更为高涨。敌国海军司令官彼特尔倚仗着精良的火器负隅顽抗。郑成功部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勇猛直前,打得殖民者弃械而逃
A.英 B.日本 C.荷兰 D.葡萄牙
10、下图人物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下面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
D.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
11、历史上,元朝正式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管理机构是
A.宣政院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伊犁将军
12、若想欣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诗的全文,需要查阅下列哪位人物的诗作( )
A. 岳飞 B. 秦桧
C. 陆秀夫 D. 文天祥
13、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是在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14、“一个极其富强的王朝,突然崩盘……徽宗和钦宗这两个皇帝,还有他们的皇后、嫔妃、皇子、公子等宗室贵族、大臣等人,都被押送到了北方。”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 金灭辽
B. 金灭北宋
C. 岳飞抗金
D. 宋金和议
15、如下图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历史时期依次是
A.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南宋
B.秦汉时期、唐朝中后期、北宋
C.唐朝中后期、南宋、明朝
D.五代十国时期、北宋、清朝
16、清初统治者入主中原地区之后,认为“国之大计”是
A.加强中外政策 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C.扩大手工业生产规模 D.大力发展商业贸易
17、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早上吃的是稻米、玉米等粮食
B.中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
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
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18、妈妈为你搭配的一份营养早餐中属于明朝时从美洲引进的食物原材料有
①玉米 ②核桃 ③花生 ④马铃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杜甫的诗中有“乘搓消息断,何处觅张骞”的哀叹以及“崆峒西极过昆仑,驼马由来拥国门,逆气数年吹路断,蕃人闻道渐星奔"的描述。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安史之乱冲击了丝绸之路的贸易
B.叛军已经占领了边疆地区
C.安史之乱堵塞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D.唐代对外交流被完全中断
20、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下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
A.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B.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C.在流通过程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的使用
D.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抗倭英雄是
(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3)组织雅克萨这战抗击沙俄的皇帝是
22、宋朝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传统节日受到人们的重视。
23、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在经济和对外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请根据所学史实查缺补漏。
明朝丝织业中心是________,全国的制瓷中心是________。明长城东起________,西到________,总长万余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明朝因为经济繁荣,国力________,1405—1433年明成祖派________率领船队________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东海岸和________沿岸。
24、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宋朝实行了 政策。
25、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____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6、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_____,他还以亲身见闻写成《_____》。
27、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________”;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
28、1966年,中国组建的战略导弹部队是________。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历史事件。
(1)北宋为摆脱统治危机而进行的变法:
(2)明朝时一次世界远航史上的壮举:
(2)清朝时为多民族国家巩因和发展谱写光辉编章的一次回归:
30、我国在历史上不断受到外来侵略者的干扰,1553年 ______殖民者占领了我国的澳门,明朝末期 ______殖民者出兵占领了我国宝岛台湾。
31、罗贯中 A.《红楼梦》
关汉卿 B.《窦娥冤》
吴承恩 C.《水浒传》
李时珍 D.《西游记》
施耐庵 E.《三国演义》
曹雪芹 F.《本草纲目》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清朝时期设置的机构名称。
(1)清朝设立的__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
(2)1684年,清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__________,隶属福建省。
(3)清朝在新疆设置了__________,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3、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宋濂说:“学者知以摘经以题为志,所最切者,唯四书五经之笺,是钻是窥,余则漫不加省。与之交谈两目瞪然视,舌木强不能对。”
(1)材料一中的现象是明朝哪一制度造成的?该制度有何不良影响?
材料二 清朝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2)材料二中所记载的史实与清朝的哪一举措有关?清朝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3)材料三中的军机处是由哪位皇帝在位时设立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军机处的设立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