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四川眉山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能大致反映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 2、清朝前期在民族政策方面刚柔并济,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其“柔”的一面的是

    A.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B.设立驻藏大臣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

  • 3、即使在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这主要是由于   

    ①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 ②各分裂政权能够和平相处

    ③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④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4、朝代更替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现象之一。下面的空格处应该填写的制据局面的名称是

    A.前蜀

    B.吴越

    C.五代

    D.北汉

  • 5、“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①实行科举取士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提倡节俭 ④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A. 岳飞抗金

    B. 文天祥抗元

    C. 戚继光抗倭

    D. 郑和下西洋

  • 7、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 江都 B. 涿郡 C. 余杭 D. 洛阳

  • 8、清朝乾隆时期管理新疆的措施是设置

    A.盛京将军

    B.驻藏大臣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伊犁将军

  • 9、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   

    A.清朝的建筑风格

    B.唐代的对外交往

    C.明朝的建筑成就

    D.明朝的对外交往

  • 10、我国历代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管辖措施判断该边疆地区应处于我国

     

     

    A. 西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西南地区

    D. 东南地区

  • 11、“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戚爷”的历史功绩主要是(   )

    A. 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B. 统一了女真各部

    C. 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D. 收复了建康失地

  • 12、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宋金达成的内容是

    ①金对南宋称臣

    ②宋割让部分土地给金

    ③宋向金交纳岁币

    ④南宋向金称臣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 13、贞观之治是一个和平、稳定、富足、向上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统治者是一位罕见的圣明君主,他的统治政策促进了初唐的繁荣。这位圣明君主是( )

    A.李世民 B.李隆基 C.李显 D.李渊

  • 14、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属于隋文帝所为(  )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

    C.励精图治,注重节俭

    D.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半两钱

  • 15、下列出现在我国宋代的重大科技成就有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 16、唐朝时期陶瓷业生产水平很高,__________的白瓷类雪似银。

    A. 越窑

    B. 邢窑

    C. 哥窑

    D. 景德镇

  • 17、“描述史实”与“表明观点”对表述历史知识很重要。下列表述属于“描述史实”的是(     

    A.成吉思汗的西征打破壁垒,开辟了通往西方的道路,促进了东西方交流

    B.忽必烈灭亡南宋,完成全国统一,为统一多民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C.两宋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缔结和约,边境贸易往来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

    D.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蒙古政权,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 18、人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 她建立了唐朝 B. 她建立了后周

    C. 她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 D. 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 19、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 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 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 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 武将无能

  • 20、唐朝时期诗歌盛行,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创作了许多千古传诵的诗篇。其中被誉为“诗仙”和“诗圣”的是:

    A.白居易、李清照

    B.杜甫、辛弃疾

    C.李白、杜甫

    D.李清照、关汉卿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___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______,史称_____

  • 22、两宋时,原产于越南的 ______ 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 ______ 成为著名的瓷都。

  • 23、________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 24、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尤其是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故杜诗有____之称。

  • 25、(1)隋朝的大运河,以_____为中心,连接了海河、黄河等_____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的交流。

    (2)唐朝的国势从_____由盛转衰,并逐渐形成_____的局面。

    (3)在地方,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岳飞抗金的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视他为_____

    (4)宋朝时,_____的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南宋时,_____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5)蒙古各部的统一是由_____完成的;元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

  • 26、下图是宋代风俗画《 _______》的一部分,此画作者是________

  • 27、________年,李渊建立唐朝建立,都城长安。

     

  • 28、填图题

    (1)如图为清初疆域图,图中1所代表的是清朝的最西边,它是

    A.西伯利亚  B.葱岭  C.天山  D.西域

    (2)图中2清朝的疆域北接

    A.西伯利亚  B.葱岭  C.北冰洋  D.北极

  • 29、措施:(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___;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换;在各州府设置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3)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来又在地方设置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宋朝把_____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大大加强。

    知识点2 重文轻武的政策

  • 30、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________一带的__________________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_________创作的《__________》。_______前期,昆曲艺术达到顶峰,代表作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 、_________的《________》,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根据所学,连一连

    北宋李时珍 活字印刷术

    元朝毕昇   《授时历》

    明朝郭守敬   《本草纲目》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隋灭陈统一南北的时间——

    (2)隋朝大运河的中心——

    (3)宋代从越南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

    (4)宋代出现的纸币——

    (5)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摘自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1)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是什么?新中国成立于什么时间?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2)材料二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崛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3)材料三中提到的“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又是一个春天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什么影响?

    【思想引领篇】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4)材料四中“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将此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