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87年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B.
C. D.
3、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 周年华诞
A.61 B.71 C.81 D.91
4、“惊世两弹,冲天一星”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标志着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A. 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B. 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
D. 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5、下列各项中,那些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①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④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解放初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农民获得了解放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关于祖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人民海军成立于1950 年
B.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海军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南海三支舰队
C. 人民全军建立之初,飞机主要靠我国自行研制,走国产化的道路
D. 1966 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它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8、某地院门上有一副墨字对联仍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多快好省”。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
A.1953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66年
9、“小乔初架渡天兵,避实击虚妙计生.”诗句描写的是毛主席在长征中出奇兵的典型战例,与之相符的是( )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10、以下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到1982年初基本结束
B. 1981年,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C. 平反后的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D. 刘少奇的名誉得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11、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其主要依据是
①朝鲜内战爆发
②美军飞机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地区
③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④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英国人不应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邓小平的构想是富有天才的创造。”“天才的创造”是指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科学发展观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一国两制”的构想
13、下图是新闻漫画《游子身上衣》,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漫画反映的事件
A.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B.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C.促使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D.标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重大成就
14、“过去人们多以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为荣,多依靠政府统一安排工作,如今,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和自谋职业已逐渐被人们接受。”这表明
A. 现在人们对到全民所有制单位就业兴趣不大
B. 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C.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非常完备,人们对就业的要求降低
D. 我国的就业渠道拓宽,就业完全摆脱了对依靠政府
1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初步建立于
A. 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 1949年开国大典的隆重举行
D.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6、如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A.社会主义建设应改革开放
B.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C.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17、为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某班同学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B.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电影《辽远的农村》
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评论
D.亲历土地改革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18、我国作为航天大国始于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C.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回收 D.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19、习近平在3月10日考察武汉抗疫工作讲话中说“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武汉是人民军队的诞生地 B.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城市
C.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 D.武汉是抗日战争的起源地
20、“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对联反映出我国在“一五”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A.轻工业
B.农业
C.商业
D.重工业
21、(1)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并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_____________。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
(5)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
(6)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___。
(7)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人是——____________。
(8)“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实现了这个美好愿望的时期是_________。
(9)_______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0)__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积极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2、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_____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
(2)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_____”“爱国者治澳”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_____》,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3)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_____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____、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3、下图人物是________,他为祖国统一提出了_______伟大构想。
24、们可以用数字来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势力的发展过程,请分别列举了以下内容。
(1)“一次大危机”:________
(2)“两个策源地”:________
(3)“三个坏同盟”:________(指哪三个国家组成的同盟)
25、新中国成立之初,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____________》,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_____》。
26、“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他是“______”;“培育良种,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______”。
2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_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以________为国旗。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他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中国人尊称为“国父”。他是________
(2)九一八事变后,他受共产党派遣到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他是________
(3)《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________
29、中国近代史上,社会各阶级颁布了法律文献来巩固自己的政权。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文献。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________,想建立“大同”的理想社会;
(2)孙中山颁布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
(3)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________,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30、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方针是___________。
31、问答题
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的成功实践如何?这一实践的成功有何意义?
32、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3、简要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4、关注台湾问题,心系两岸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考证,大陆上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经过沿海地区传到了台湾。三国时期,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南宋时,澎湖已隶属福建省晋江县,成为中国行政区域的一部分。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清朝派水师攻取台湾,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海峡两岸分离、敌对……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1980年以来,两岸关系松动,民间交往的坚冰已打破……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2016年5月20日,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发表“5·20讲话”,虽然提及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对“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回避,对两岸关系根本性质态度模糊。
——摘自《人民日报》
(1)材料一中,清政府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设置的机构是什么?从这一材料的史实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首先在我国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
(3)目前海峡两岸关系面临新挑战。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有何建议?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