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灭亡后,相继更替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均出现在( )
A.长江流域
B.淮水流域
C.海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明朝方孝孺的这句话反映的史实是( )
A.我国对外交往频繁,中外联系日益紧密
B.宋朝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C.民族融合,民族之间没有任何差异
D.宋元时,我国各民族不断融合、共同发展
3、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 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B. 开凿了大运河
C. 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D. 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
4、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体现豪放风格的宋代词人有
①苏轼 ②关汉卿 ③李白 ④辛弃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很多诗词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6、下列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是
A. 《西游记》
B. 《红楼梦》
C. 《三国演义》
D. 《水浒传》
7、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 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南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8、宋代城市特点的论述,错误的是( )
A. 北宋都城繁华程度超过了唐都长安 B. 突破以往封闭的格局,面貌一新
C. 城市的繁荣丰富了市民的生活内容 D. 商业交易区和居住区截然分离隔绝
9、小明运用下面三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冶铁技术的提高
B.耕作技术的发展
C.农业技术的改进
D.制瓷技术的进步
10、下列对北宋和辽、西夏关系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他们之间有战有和
B.北宋和辽、西夏在边界进行贸易
C.北宋向辽、西夏称臣
D.北宋给辽、西夏“岁币”
11、马克思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B.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12、下列明清时期对闭关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B.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有完全自卫作用
C.不能同外国进行科技文化交流
D.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1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始于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14、人才是国家栋梁,人才是立国之本。下列帝王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特别重视发挥人才的作用虚心纳谏的是
A.秦始皇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高宗
15、“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而拟之……”文中的“内授”是指( )
A. 宰相的意见 B. 皇帝的命令
C. 内阁首辅的主张 D. 翰林大学士的批答
16、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窦娥这个艺木形象的塑造者是
A.苏轼 B.李清照 C.关汉卿 D.辛弃疾
17、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天竺”、“佛教”、“《大唐西域记》”、“那烂陀寺”。 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戚继光抗倭
18、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不属于该主题的是()
A. B.
C.
D.
19、七年级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20、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其中的“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说的是下列哪一组人物
A. 李渊 赵构 铁木真
B. 李世民 赵匡胤 铁木真
C. 唐玄宗 赵构 忽必烈
D. 李世民 赵匡胤 忽必烈
21、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_。
22、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关内容
A.隋炀帝时,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B.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宰相__________力劝皇帝亲征。
C.元朝时期民族交融,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_。
D.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
E.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设立______,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23、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编成《________》,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比现行公历确立早约300年。
24、宋代,手工业兴盛,______(城市名)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商业贸易繁荣,在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作______。
25、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________”。宋代制成了______。_______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26、请写出与下列人物相关的著作。
(1)李时珍——
(2)宋应星——
(3)徐光启——
(4)曹雪芹——
27、人口的增长
(1)清朝前期_____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这是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
(2)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____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3)人口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和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_____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8、12世纪初,女真族的首领________,在会宁称帝,国号________,他就是金太祖。
29、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北抵_______,南至_______,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五大水系。
30、唐朝的国势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1689年,中俄双方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_________》
31、将下列历史现象(事件)与相关人物连接起来。
32、小明是班上图书角的管理员,现有下列图书,请你帮他将这些图书准确分给下列同学(只需填相应的字母):
A.《西游记》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三国演义》
(1)小张同学长大后想成一名中医,你应将____分给他。
(2)小华同学一直对神话故事比较感兴趣,你应将____分给他。
(3)小明同学想要一本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书,你应将____分给他。
(4)小龙同学对刘备、关羽的故事比较感兴趣,你应将____分给他。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材料二: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材料三: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册封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材料四: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将清朝疆域四至写下来。
(2)材料二的内容是哪个朝代对西藏进行管理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朝为加强管理西藏,确立了什么制度。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