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藏在元朝时期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元朝时管理西藏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理藩院 C.市舶司 D.澎湖巡检司
2、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
A. 洛阳、涿郡 B. 洛阳、余杭
C. 涿郡、余杭 D. 余杭、涿郡
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经过研究,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4、文成公主入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 给西藏带去许多的工艺品
B. 使得松赞干布接受了唐朝授予的官职
C. 奠定了汉藏两族人民密切交往的基础
D. 使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5、宋代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瓷都的是
A.开封 B.杭州 C.广州 D.景德镇
6、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热销的《昙花王朝一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
A.大运河的开凿
B.“光武中兴”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的创设
7、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多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的王朝是( )
A.秦
B.辽
C.金
D.元
8、2020年2月,日本民间团体向武汉捐赠的口罩外包装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千多年前,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时赠送给唐朝的每一件袈裟上都绣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对此,当时的一位高僧深受感动,并以自身的行动作为回报。他的事迹是
A.大胆向唐太宗进谏 B.创立了殿试制度
C.前往天竺研习佛法 D.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9、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朝鲜 B、日本 C、印度 D、阿拉伯
10、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明长城(如下图)总长万余里,她的东西起止点是
A.东起嘉峪关,西至鸭绿江边 B.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11、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国力达到顶峰。下列能够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盛世繁华的诗句
A.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C.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12、“黄袍加身”的典故与哪一位皇帝有关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明成祖
13、下列关于岳飞和文天祥的说法,错误的是
A.岳飞是抗金英雄,最终受诬陷被谋害
B.在这两人身上都具有坚贞不屈的精神
C.岳飞和文天祥都是南宋民族英雄
D.文天祥是抗元英雄,最终从容就义
1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方向南转移的过程,至____最终完成。(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5、有的同学爱吃泰国香米,而宋朝时也从外国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它是从下列哪个国家引进的( )
A.马来西亚
B.越南
C.新加坡
D.缅甸
16、“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历史上把唐朝材料反映的鼎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17、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的自行车流“复兴号”动车组港珠澳大桥
A.居住环境的变化 B.交通设施与出行方式的变化
C.电信事业的发展 D.衣着服饰与审美意识的变化
18、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应该是
A.权臣当道
B.土地兼并严重
C.隋炀帝的暴政
D.隋末农民起义
19、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
A. 李渊 黄巢 B. 李世民 朱温 C. 李渊 朱温 D. 李世民黄巢
20、1757年,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这反映出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是( )
A.全面开放 B.闭关锁国 C.坚决抵抗 D.不抵抗
21、中国古代文学在唐朝和宋朝的表现形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2、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_____矛盾逐渐突出。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3、明朝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____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利加大,逐渐形成唐末________的局面。
25、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请同学们回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以来,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__,后来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________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__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________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__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同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________年,中美建交。
(4)2001年12月,我国加入________,这为我国参与________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6、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和爱国主义者。
27、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_________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8、明代在位48年,20年不上朝,不批奏疏的皇帝是________。
29、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____加以管理;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发展,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________”。
30、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为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日本派遗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____。
31、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经历秦汉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元朝臻至鼎盛,古代科技文化都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当中。
(1)隋唐时期农业技术和水利工程得到空前发展,其中农业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农具的改进上,请写出这一时期农具革新的成就。
(2)培根评价我国古代重大的发明:“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在世界上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三种东西分别指的是什么?
(3)元朝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高峰时期,哪一戏剧家成功塑造了“窦娥”这一艺术形象?
(4)然而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入末期,各种矛盾激发,大众化的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其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小说是哪一部?
(5)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史,试探讨其繁荣的根本原因。
32、写出下列朝代的都城。
(1)隋朝——
(2)北宋——
(3)元朝——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恩格斯曾说:“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
(1)火药最早用于军事是什么时候?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火药传入西欧后带来的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