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维吾尔族的祖先在唐朝时称
A.吐蕃 B.回纥 C.突厥 D.六诏
2、随着城市的繁荣,东京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不绝,还有热热闹闹的“瓦子”。下列能够为此提供历史证据的是
A. 《皇都积胜图》
B. 《盛世滋生图》
C. 《清明上河图》
D. 《货郎图》
3、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
A. 建立明朝 B. 统一蒙古 C. 统一中国 D. 建立元朝
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D.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5、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辽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6、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上京遗址刻着一首诗:“赤峰辽国第一京,寂寞犹在忆皇城。游人难步草盈天,不知从何觅市声。”建立了诗中“辽国”的民族是
A.汉族
B.靺鞫族
C.契丹族
D.朝鲜族
7、18世纪中期,清政府在统一天山北路时平定了( )。
A. 张格尔叛乱 B. 噶尔丹叛乱
C. 阿睦尔撒纳叛乱 D. 大小和卓叛乱
8、唐朝时对外交往繁盛,下列有关唐朝对外交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B.日本文字的产生受到了汉字的影响
C.日本向中国学习了先进的制度
D.阿倍仲麻吕是唐朝时来华的新罗人中的代表
9、明清时期晋商是与徽商齐名的地域性商人群体,晋商经营的票号取名颇有讲究,如“日升昌”,“合盛元”,“协同庆”,“大德通”等。这些票号名称所表达的思想理念不包括
A.表达兴旺发达的愿望
B.表示和气生财的寓意
C.提出对外开放的口号
D.倡导诚实守信的理念
10、“有雄才大略,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这一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恢复发展经济 C.统一全国 D.改革税制
11、“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某历史教材的一课中,有“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三个子目。该课的课题应该是:
A.明朝的建立和统一
B.明朝君主权力的加强
C.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D.统一多民族国发展
13、《元史·地理志序》:“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有效管理地方,以后朝代还沿用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厂卫制
14、写下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名,以表达自己抗元意志和决心的历史人物是
A.黄道婆
B.文天祥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15、“……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这个第一扇“窗”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是( )
A.深圳 B.上海 C.广州 D.海南岛
16、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统一了蒙古族各部的是 ( )
A. 阿保机 B. 阿骨打 C. 忽必烈 D. 铁木真
17、唐太宗大力精简机构,合并州县,其作用是
A.防止宰相专权 B.减少政策失误 C.践行三省六部制 D.提高行政效率
18、中国本土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科学家屠呦呦认为《肘后备急方》及《本草纲目》对青蒿素的发现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本草纲目》的关注,这本书的作者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19、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其中五四运动是中国
A.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开始
B.由民主共和走向社会主义的开始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20、他的诗反应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被誉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陆游
21、南宋____(人物)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徽调不断吸取昆曲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____”。
22、依据真实可靠的史实得出历史结论和评判,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1)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完成表格空缺内容。
主题 | 时期 | 史实 | 结论 |
强化中央集权 | 明朝 |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 专制皇权的逐步强化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 |
清朝 | A.____________ | ||
维护国家主权 | 明朝 | B.____________ | 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民族英雄。 |
明末清初 | C.____________ | 打击了荷兰殖民势力,维 护了国家领土主权,不愧 为杰出的民族英雄。 | |
农业的发展进步 | 唐朝 | D.____________ | 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 了耕作的效率与质量。 |
清朝 | E.____________ | “湖广熟,天下足。” |
(2)请依据表格中的示例,结合所学,再归纳个学习主题并举出一例符合这一主题的史实。
23、根据提示,写出与之相对应的书名或人名。
(1)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 》。
(2)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所著的悲剧是——《 》
(3)他的作品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他是——
(4)他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他被誉为“画圣”,其代表作——《 》
(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4、960年,后周大将___________在开封东北的_________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史称________,他就是_________。
25、唐朝农业技术不断改进,________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唐都________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6、读下列图片,将对应书籍名称的代码填入答题卡。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
27、统一:(1)进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___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2)意义: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_____局面,为______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8、代表清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________。
29、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___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0、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
3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过许多历史人物,他们的作为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将下列人物和他们的作为或事迹进行配对。
(1)将下列史实字母序号填人入格中相应的位置。
A.开凿大运河 B.设立锦衣卫 C.建立行省制度
D.出现贞观之治 E.设立军机处 F.杯酒释兵权
古代帝王 | 史实 | 古代帝王 | 史实 |
隋炀帝(杨广) |
| 元世祖(忽必烈) |
|
唐太宗(李世民) |
| 明太祖(朱元璋) |
|
宋太祖(赵匡义) |
| 清雍正帝 |
|
(2)请在下列人物后面的横线上填写与之相对应的作品字母序号。
A.《红楼梦》 B.《窦娥冤》 C.《西游记》 D.《资治通鉴》
①司马光:_____;②关汉卿:_____;③昊承恩:_______;④曹雪芹:______。
32、618年,隋炀帝在洛阳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33、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科举制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
材料二: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一枝独秀……科举制度在唐朝走向完备,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标准的进士科备受国人青眯,这对唐诗的繁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郭桂花《科举与唐诗的繁荣》
材料三:宋朝读书风气很浓,人们希望用勤苦来获得学问,再以学问来打通权力之门。
——萧子文《简读宋朝史》
材料四: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
——部编版七下历史教科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材料二指出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材料三中为方便宋朝读书人“打通权利之门”,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反映了宋朝实行什么样的国策?
(4)结合材料四及教材指出明朝科举考试文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5)综上所述,谈谈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