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福建漳州初一(下)期末试卷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和下图人物无关的 (          )

    A.建立唐朝

    B.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观点

    C.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D.注意“戒奢从简”,节制享受欲望

  • 2、史实与结论一致是历史理解的基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史实

    结论

    A

    北宋开封城内有很多娱乐场所“瓦子”

    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B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元朝建立

    C

    1727年,清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清朝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D

    晋商、徽商是清代著名的商帮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

     

     

    A. A

    B. B

    C. C

    D. D

  • 3、“明志焚衣怒发冲,沙场溶血满弯弓。北征未竟无须恨,东渡终成不朽功。归葬祖茔千古祭,立碑故里万民崇。登高远眺波涛涌,一统神州此愿同。”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成功

  • 4、假期将至,某同学想去北京旅行,因为在历史课上听老师讲到有个景点叫做“明十三陵”。可通过查资料得知明朝建立者朱元璋的陵墓却不在北京,他应该去哪儿参观朱元璋的陵墓(       

    A.南京

    B.西安

    C.洛阳

    D.余杭

  • 5、小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新罗音乐传入中国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6、占城稻原产于(     

    A.北美

    B.南美

    C.越南

    D.印度

  • 7、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①《本草纲目》—李时珍

    ②《天工开物》—宋应星

    ③《三国演义》—罗贯中

    ④《水浒传》—施耐庵

    ⑤《红楼梦》—董其昌

    ⑥《西游记》—吴承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 8、下列的诗句中,能够体现出杜甫诗歌特点的是

    A.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9、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首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是(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 10、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辽朝灭亡②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③金军攻破北宋都城开封④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②①④③

  • 11、下列哪一语句是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D.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 12、中国历代王朝更替中,下列哪一个不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

    A.

    B.西晋

    C.

    D.北宋

  • 13、为了纪念祖冲之,月球上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祖冲之山”,他最突出的成就是

    A.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B.制造地动仪

    C.写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 D.发明造纸术

  • 14、我国发明雕版印刷术是在( )

    A.秦朝时期 B.春秋时期 C.两晋时期 D.隋唐时期

  • 15、戚继光祠堂有一副对联,内容为:“千秋隆祀典,百战著勋名”。下列属于体现戚家军“成名”的事件是

    A.官渡之战 B.台州九战九捷 C.郾城大战 D.雅克萨反击战

  • 16、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科举制度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 17、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人中原后,提出的斗争口号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C.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D.均田免赋

  • 18、“《新全球史》中写道:‘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材料强调了“此项工程”

    A.开凿的历史原因

    B.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C.开通的历史意义

    D.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 19、蒙古政权建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按照下列政权被攻灭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南宋②金③西夏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 20、明清时期,某地“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成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材料描述的地区是

    A.琉球

    B.南京

    C.景德镇

    D.苏州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被誉为“诗仙”,_____________被誉为“诗圣”。

  • 22、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体的通史巨著。

  • 23、郑成功收复台湾

    时间

    民族英雄

    殖民者

    主要据点

    结果

    1661-1662年

    _______

    荷兰殖民者

    赤嵌城、台湾城

    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评价: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____________;收复和经营台湾,台湾同胞尊称他为“________”。

    意义: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巩固了祖国的____________,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新的历史时期。

  • 24、高僧_________前后用了12年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25、施耐庵写的《____》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____》,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26、城市见证历史。

    (1)见证了“CHINA”的由来,北宋时,被称为中国瓷都的是________

    (2)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________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3)明成祖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________

     

  • 27、清朝前期,手工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____

  • 28、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提示写出书籍名称。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________

    (3)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________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5)清代小说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著作是:________

     

  • 29、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________”之称。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编的《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 30、唐太宗统治时期的著名的谏臣是:__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剧作家及其作品连线。

    A、汤显祖               ①《桃花扇》

    B、洪                 ②《牡丹亭》

    C、孔尚任               ③《长生殿》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宋元时期的商业城市(至少3个)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

    中华民族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纵观中华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请回答:

    (1)在中国古代帝王中,有一位唐朝皇帝被誉为“天可汗”。他是谁?唐朝通过哪些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关系?

    (2)唐朝时形成了中华文化圈。使唐朝达到鼎盛的是哪位皇帝?

    (3)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退。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请说出元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所采取的一项措施。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